我們一般用“書香”來表達有文化,指讀書人的書卷氣息和文化氤氳,后來還成為篤好讀書家風和崇尚文風的含義,如把讀書人家稱為“書香門第”。“書香”是一個典雅的詞匯,有很美好的內涵,明清古籍《增廣賢文》有“家熟不如國熟,花香不及書香”。其實“書香”出自于蕓草之香,一種有驅蟲、驅風通經作用的藥材。蕓草散發出的香味能殺死各種蠹(dù)蟲,特別是書蟲。愛書的人,特別是大藏書家,多方搜求蕓草,將其置于書中以驅蟲,其散發出的縷縷香氣謂之“書香”,“書香門第”之稱即源于此。著名的寧波天一閣藏書樓,所藏圖書號稱“無蛀書”,就是因為用蕓草防蛀之故。蕓草留香能力強、長年氣味香飄,久存不散,可維持三十多年。經廣西植物研究所1936年至1950年植物標本評定,至今仍有清香。蕓草被稱為當代驅蟲之王。省市級以上的圖書館大多仍用蕓草來保護珍貴的典籍。“書香”之典后來被廣泛引申,除“蕓人”指農人、“蕓蕓”指眾多外,大凡與圖書典籍有關的事物都冠以蕓草之名,如“蕓帙”、“蕓帳”、“蕓編”,都喻指書卷。“蕓香吏”則指校書郎,大詩人白居易就曾做過這個官。因書房經常儲備蕓草以驅蟲,故稱書齋為“蕓窗”,官家藏書的地方則稱為蕓肩、蕓署、蘭臺。宮廷中的藏書處稱“蕓扁”,掌管圖書的官署秘書省稱為“蕓閣”、“蕓省”等。 一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蕓香草。喜生長在較溫暖的氣候環境中,國內外均有分布。蕓,盛多也。老子曰:夫物蕓蕓是也,此物山野叢生,而花繁香數,故名。二為報春花科的靈香草,又名蕓香草。宋代的沈括在《夢溪筆談·辨證一》中則描寫蕓香草:“古人藏書辟蠹用蕓。蕓,香草也,今人謂之七里香者是也。葉類豌豆,作小叢生,其葉極芬香,秋間葉間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驗,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 兩種雖然都稱為蕓香草,但是外觀截然不同,一種是韭菜葉,一種是卵形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