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善。余欲臨病人,觀死生,決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聞乎? 岐伯曰: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也。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求其要,則其要也。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此上帝之所貴,以合于神明也。所以遠死而近生,生道以長,命曰圣王。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湯液十日,以去八風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蘇草荄之枝,本末為助,標本已得,邪氣乃服。暮世之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針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帝曰:愿聞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極,無夫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逆從到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聞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離色脈,此余之所知也。岐伯曰:治之極于一。帝曰:何謂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帝曰:奈何?岐伯曰: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原文理解:黃帝問:我聽說古代時候治療疾病,都是使人轉移情志,強壯體力來抵抗邪氣,都是通過祝由術來實現。而現在治療疾病,醫師都會使用毒藥來內服,用針灸砭石來外治,有的治愈了有的沒有治愈,這是為何?岐伯回答說:以往古人居住在野獸中,需要運動來避免寒冷,在陰暗的地方居住來躲避酷暑,內心中沒有眷戀貪慕虛榮的勞累,對外面的社會沒有尋找飛黃騰達的心愿,這是恬淡虛無的環境,邪氣無法攻擊進入人體內部深處。因此不必毒藥治療其內在,不需要針灸砭石治療其外在,因此可以通過祝由術來轉變情志。現在的社會就不一樣了,人的內心憂愁,又痛苦身體上面的傷害,而且不跟從四季變化來生活,違反寒冬酷暑的宜忌,邪氣多次侵襲,隨時都可以入侵至人體五臟以及深入骨髓,在外面損傷人體腦竅肌膚,所以小毛病必定很嚴重,大毛病就會死亡,因此祝由術已經不能夠勝任治病的職責了。 黃帝說:好!我想要實地診查病人,觀察病人的生死情況,解決患者的疑惑,想要得知其中的要領,就像日光月光一樣,可以聽你講解一下嗎?岐伯說:望診與脈診,這是上天給與我們的寶貴診查患者的病情的方法,也是先師傳授給我的。上古時期僦貸季祖師創立望診與脈診的方法而和自然界相通,與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四季,八方吹來的風以及上下左右前后六合與脈理結合,再結合其正常規律,因此能夠感受到他的變化轉移,來發現其中奧妙,如果想要知道他的奧義,那么就通過望診和脈診就可以了。人之氣色與天對應,人的脈象與月對應,常常去探尋他,那么你就可以慢慢掌握其中的要義。那面色的變化和四季的脈象相通應,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因此你能夠從其中的神韻中明白遠離死亡,使之生存的道理。明白生存之道長壽之法,這就叫圣王。中古時期有人治病,等疾病得了之后才開始治療,運用湯藥十天,用之去除八個方位吹來的風邪入肌導致的麻痹之病,如果十天還沒有治愈,就利用草藥的根莖果來煎煮成湯藥,互相協助,標本皆治,邪氣乃除。近世的治病就不是這樣的,治療不根據四季,不明白日月的盈虧,不詳審疾病的趨勢,病已經形成了,才開始用細針來治療其外,湯藥來內服,粗略的醫生用攻伐,因此疾病沒好,新病又產生了。 黃帝說:想要聽聽其中的道理。岐伯回答說:治療的要點就是不離開望診與查脈,不為病情所迷惑,這是治療的大原則。如果違反它就會使疾病倒退,標本都治不了,那就危險了。去掉錯誤的理念而提倡順應自然的理法才是算作真人。 黃帝說:我已經聽了你所說的治病靠望和脈,那么還能再簡要說明一下嗎。岐伯說:簡單地說只有一也。黃帝問:什么是一?岐伯回答說:一之法,就是看病人有沒有精神。黃帝問:怎么看呢?岐伯回答:門戶閉塞,人不能進入,醫師仔細問診,觀察患者神情,如果能夠仔細回答你的就是有神,反之就是失神。黃帝說:非常好。 此篇內容講的是我們通過望病人的神情來判斷病情的盛衰,通過脈診看看病人身體情況是否和四季相適應,通過如此判斷疾病并通過針灸湯藥來標本兼治。千萬不要等病情深入了才來看病,現在很多患者長期治不好疾病一來是吃了很多庸醫的藥物之后,體內病邪未清反而徒增很多的藥毒,再來很多患者一開始認為小病痛可以忍受,然后忍著忍著就進入五臟六腑,病情深入,難分難解了。所以治病求本而且得及時! 留下您的足跡,分享您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