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預警!!!(手動加粗) 中國人確實會吃一些特別詭異的東西 往日人間煙火 作者 陳秋月 吃蟲記有一種美食叫螞蟻上樹,這個大家應該都知道,肉末纏繞在團團粉絲中間,看上去像一個個小螞蟻,但這道菜根本就沒有螞蟻。 要說有沒有用真螞蟻做的菜,真有,有次去一個老鄉家吃飯,老鄉做了一個燉排骨,湯打出來的時候,一個螞蟻漂浮在湯上,不明所以的朋友驚呼:湯里為什么有螞蟻?這是我們臨滄人早就司空見慣的酸螞蟻。 小時候還曾被這種螞蟻咬到過,一般的螞蟻爬過你的手,不會咬人,頂多只會讓你的手有些癢癢,做酸螞蟻的這種,可是大黃螞蟻,咬你一嘴,就像被針戳了一般,那叫一個難受。螞蟻咬了你,你也可以拎起起它來,馬上就可以聞到一股比醋還酸的酸味,這是因為你掐破它肚子上的儲酸小黃球啦! 這種儲酸小黃球就是酸螞蟻的來源,因此就被用來替代酸醋,和蔥花辣椒花椒拌在一塊做涼菜,野味十足,這個你也肯定沒想到吧? 如果你有出門遠行的經驗,一定會想著隨身帶點自己喜歡的下飯醬菜,這樣到了外地也不會因為食物不合胃口食不知味,比如我們會帶一瓶酸螞蟻。這可是不用花錢又原生態的“螞蟻醋”。 它的做法是這樣的:秋末冬初的季節,到山里尋找有螞蟻窩的樹,然后用不透氣的口袋將螞蟻窩上的螞蟻摘回家,往口袋里撒一些食鹽,食鹽將螞蟻浸漬得死去之后,倒出來晾干,再放到玻璃罐里儲放就好,放很長時間都不會變壞。
拌涼拌菜或者煮一碗面,燉湯,煮火鍋,打蘸水的時候,就往玻璃瓶里撈一些螞蟻出來,這時你會看到瓶子里還有一些汁液,這是螞蟻酸汁,又叫酸螞蟻醋。會有這種吃法,是因為在貧困年代,云南的一些少數民族想吃酸醋,就會去找酸螞蟻回來,拿開水一燙,再用紗布濾濾,酸醋就有了。 還看到過一些老人們用酸螞蟻泡酒,說是喝了治風濕。我沒喝過。酸螞蟻燉雞湯、排骨湯我還勉強可以接受,但是酸螞蟻拌生肉,我是萬萬不敢嘗試,但卻是施甸、龍陵地方的朋友的心頭愛,鮮嫩的里脊肉細細剁出來,拌上檸檬汁,放上酸螞蟻和小米辣、香菜、味精、鹽巴、芝麻、醬油等調料,我親眼看見過這種剽悍的做法和吃法,自己卻沒有勇氣嘗試。 我有勇氣嘗試的,還是比較普遍的竹蟲、繭蛹、蜂蛹、螞蚱、香螞蟻。 “你可吃螞蚱,吃么我去抓。”聽過這首歌嗎?山人樂隊唱的。小時候捉螞蚱是件快樂事,其實是小時候沒什么玩的,就去田野里玩。穿著涼鞋,卷著褲腳,剛收割過的稻田里,螞蚱可多了,什么綠螞蚱、大黃螞、土螞蚱最多,抓螞蚱必須行動利索,身手敏捷,看到一個,雙手按上去,有時候能逮到,有時候能逮到,有時候還弄個狗啃泥,不要緊,擦擦嘴巴繼續逮,最不好逮的是大黃螞,會飛,如果第一次放跑它,就等于沒希望再抓到它了,所以很多時候,串螞蚱的草上掛著的,多數都是一些土螞蚱。 拿回家,怎么吃呢? 吃法可多了,都說三只螞蚱一盤菜。可以燒吃,逮到的螞蚱不多,扯掉螞蚱腿,讓它不能跳,小時候居然不覺得殘忍,唉!然后放到炭火上燒,兩分鐘翻燒熟,拿出來撒上鹽,直接就吃了;逮到的螞蚱多,可以油煎,鐵油里油辣辣的,螞蚱放進去,翻翻炒炒,不用放什么佐料,撒點鹽,三五倆朋聚在一起喝酒,下酒菜就吃這個。要不下酒,一碗飯,就一盤煎螞蚱,真的能吃出螞蚱也是肉的感覺,我是說那時。云南十八怪里就是這么說的:螞蚱當作下酒菜,現在去昆明的一些燒烤攤,還是一樣有螞蚱賣的,一盤一盤的,或者串成烤串的,擔據說這些是人工養殖出來的,我們小時吃的,那可是野生螞蚱。
前久去了云南的一個小城巍山,看到有賣醬螞蚱。巍山的咸菜很出名,小城里好多人家都賣咸菜,還有醬螞蚱,價格可不便宜,75一市斤,不過等你嘗過之后,就不會覺得貴了,螞蚱混雜在特制的醬料之中,揀起一個嘗嘗,鮮美酥脆。想打聽一下做法,據說復雜,一般人自然是做不出來這種味道的。抵御不住美味的誘惑,買了一瓶帶回來,你猜我怎么吃?來自巍山的朋友教給我的,像老昆明人喜歡開水泡飯時加一些腐乳,下班回家沒菜又懶,這時只消用開水泡一些飯,就一些醬螞蚱。這樣吃完,當你再想吃又買不到,就只有咽口水的份了。 云南媒體朋友出去工作,采訪不說采訪,說是出去“撲螞蚱”。因為記者的工作辛苦,很多受訪單位會給記者準備一點“車馬費”,并不很多,正所謂螞蚱也是肉,每當出門辛勤工作,記者朋友就這樣自我調侃一番。不知外地的記者朋友是不是也這樣說? 再說蜂蛹,我們叫蜂子,有朋友說這是是蜜蜂幼蟲在封蓋房未羽化的變態蟲體,并不是蜜蜂,而是馬蜂、土蜂或者野鋒,蜜蜂要留著釀蜜,誰舍得燒呢?蜂蛹的取法也是很殘酷,要用火燒,家鄉的人們特別喜歡燒蜂子,我哥小時候就特別喜歡去,有一次是被蜂子螫啦,整個臉都是腫的,去演八戒都不用化裝的那種腫,每個人看見都笑個不停。不過大人們有辦法,喝菜籽油,喝過之后就會慢慢消腫。 蜂子難取,但是味美。可以直接生吃;可以用開水焯一下涼拌;可以油炸;可以清蒸;可以用青椒炒;還可以做蜂粥。傣味飯館里,傣味蜂子最深得人心,蜂蛹炸酥后加入木姜子、樹茄、胡辣椒、檸檬、辣香根等調料涼拌,酸辣爽口。我們家多年來只有一種吃法,油炸,油炸蜂子最方便,炸出來撒上鹽就可以吃,也可以裝玻璃罐里保存,給喜歡吃蟲的朋友當伴手禮最適合,但是小孩不能多吃。民間的說法:蜂子是“發”物。 搖頭蟲,記憶里好像是從地里挖來的,用水漂洗干凈,先將它切成兩半,然后除去中間的“臟東西”,再清洗干凈,濾干油炸或炒青椒。竹蟲取自竹節里,將竹子破開就看到一大竹筒的竹蟲在里面,倒出來油炸就可以吃,我一直不知道要怎么判斷哪棵竹子里有竹蟲。 香螞蟻這種東西,最近幾年沒有人吃了。它不是地上爬的那種螞蟻,而是一種像娥子一樣喜歡在夏季夜間出來活動的飛蟲,捕捉香螞蟻的方法很簡單,夜里用大盆接一盆水,放在院場上,第二天起床一看,香螞蟻落了一盆,清理去香螞蟻的翅膀,然后瀝洗出來,看著就是一碗蟲子,也是用油煎煎就可以吃。香螞蟻還有一個神奇的地方,第一碗香螞蟻不能吃,吃了百分之百渾身發癢過敏,第二碗什么事情都沒發生,那時我哥婁試婁中招,我在旁邊看著吃香螞蟻太可以怕了,從來不敢吃。 每次我回家或者家里人來,帶的東西里十有八九都會有用玻璃瓶裝的蟲子,煎螞蚱、煎竹蟲,油炸蜂蛹,油炸搖頭蟲,每次帶到辦公室都會引起女同事們極大的恐慌,只到有個超級喜歡吃蟲的男同事抓起來一只一只吃得滋滋有味消滅掉,不過,這個男同事一直找不到女朋友,原因嘛,口味太重,我猜的。 本文節選自豆瓣閱讀專欄 《往日人間煙火》
作者 陳秋月 拼湊生活的碎片,捕捉時間的暖味。 筆尖走著走著,那泛著黃,低喃著黯啞的舊時光,是否你也經過? 快來,一起共享人間煙火片斷。 私人記憶,時光舊事; 遠方的孩子,難忘那時在白云下的奔跑。 溫暖細致書寫往日人間煙火。 娓娓道來的眷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