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擺動一I 訓練目的:擺動筆法。 步驟與要求:1.以下各項練習均使用狼毫筆。 2.小臂不動,依靠手腕自左向右的擺動,寫出圖a所示線條,要求腕關節放松,動作靈活。 3.要求同上,自上至下,寫出圖b所示的線條。 4.增加線條長度,小臂配合動作(平移)。 5.如圖c所示,自上至下完成豎線后。筆不離紙,接著向右上方擺出。 6.在大臂、小臂的配合下,筆不離紙,連續完成圖d所示線條;運動連貫而均勻。 十七、擺動一II
訓練目的:擺動筆法的運用。 說 明:由于手腕生理構造的限制,運用擺動筆法時,筆畫總會有一點弧度。當書寫熟練、筆畫內在聯系逐漸增強,這種情況就更為明顯了。擺動筆法是隸書筆法以及以后各種復雜轉筆的雛形。 步驟與要求:1.觀察圖a—d擺動筆法演變的進程,注意大部分筆畫端部細、中間粗的情況。試對少數端部較粗的筆畫做出解釋。 2.圖e中的筆畫反映出后世留存的擺動筆法的影響,在帖中再找出20個這樣的例子。 3.臨寫圖a一e,以及自己挑選出的例子。
十八、轉筆一I
訓練目的:右上方轉筆。 說 明:各種碑帖中的轉筆看來千變萬化,實際上它們都可歸納為右上、右下、左下、左上四個部位。控制每一部位轉筆運行的原則和對腕部的動作要求都是相同的。許多書寫者都有某個部位的不適,如單獨抽出練習,問題不難解決。 步驟與要求:1.臨寫圖示點畫,線條粗細均勻;用手腳控制筆尖的指向,保持中鋒,轉彎處行筆速度不變,手腕動作明顯而靈活。 2.在帖中挑選15處右上方轉筆,臨寫。 十九、轉筆一II
訓練目的:右下方轉筆。 步驟與要求:1.臨寫圖示筆畫,用手腕控制筆,運行連貫、靈活;行筆時掌心由俯向桌面漸轉為背向桌面,此時筆尖向左挑出,自然形成尖尾(不用將手臂上提)。 2.注意觀察各線條最大寬度所處的位置,越過這一位置掌心才由“俯”轉為“仰”(逆時針筆畫正好相反)。 3.在帖中挑選15處右下方轉筆,臨寫。
二十、轉筆一III
訓練目的:左下方轉筆。 步驟與要求:1.臨寫圖示筆畫,用手腕控制筆,運行連貫,靈活。 2.在帖中挑選十處左下方轉筆,臨寫。
二十一、轉筆一IV
訓練目的:左上方轉筆。 步驟與要求:1.臨寫圖示筆畫,用手腕控制筆,運行連貫。 2.在帖中桃選五處左上方轉筆。臨寫。 二十二、連續轉筆一I
訓練目的:連續性轉筆的均勻、償定和節奏感。 說 明:S線練習中使用的己經是連續轉筆,實際書寫時,線條形狀更富有變化,但只要牢牢把握手腕動作與筆鋒指向的關系,書寫不會有任何困難。開始可做勻速練習,熟練后 速度加快,穩定一段時間后,再去琢磨運行中節奏的微妙變化。 步驟與要求:1.觀察圖a各筆畫,判斷書寫時手腕各白相應的動作;徒手練習這些動作。 2.臨寫圖a各筆畫。 3.臨寫圖b各筆畫,注意保持線條的流暢,不考慮字結構的準確性。 4.臨寫圖c各筆畫,注意提按、擺動因素的加入。 5.在帖中挑選15處連續轉筆,臨寫。 二十三、連續轉筆一II
訓練目的:手腕的雙向連續轉動。 說 明:除了單向的環轉,手腕還能做連續不停的雙向環轉動作( 步驟與要求:1.仔細觀察圖a,按圖b所示將動作操演熟練(徒手空中運動與執筆空中運筆)。 2.臨寫圖a。臨寫前仔細觀察,臨寫中不再看范字。 3.觀察、臨寫圖c中各范字,注意看似平直的點畫中隱含的曲線運動以及各點畫動作的銜接。 二十四、連續轉筆一III
訓練目的:連續轉筆時腕部其他方向動作的加入。 說 明:前一練習中連續轉筆使用于較早的年代。隨著書寫技巧的演變,使用連續轉筆時,點畫外觀顯得簡潔、流暢,部分行筆路線( 步驟與要求:1.垂直落筆①,用手腕控制轉筆(順時針)完成第一段弧線②。折筆③。第二段弧線至④處掌心上仰,筆尖挑出,但不離紙面。至⑤處,繼續控制筆做弧線運行(圖b),但手腕同時控制筆桿做逆時針回轉,此時掌心又逐漸恢復到正常位置(俯向桌面)。至⑥的處,手臂、手腕控制轉筆的操作結束(前者順時針方向,后者逆時針方向),筆尖挑出,指向左側,準備接續下一點畫。 2.按以上要求臨寫圖b,重點放在末筆。
二十五、轉筆中腕與臂的配合一I
訓練目的:轉筆時手腕與手臂的簡單配合。 說 明:前面大部分練習中,手腕和手臂都圍繞一種單純的運動而運行,比較容易達到協調,但這一練習中手腕和手臂各自進行一種動作,由兩種運動的復合而書寫出形狀較為復雜的線條。 步驟與要求:1.臨寫圖a點畫,筆的轉動嚴格由手腕控制;手腕轉動的同時,手臂控制筆向右平移,兩種運動融為一體,不得互相干擾,運動流楊,筆畫長度不小于10厘米。 2.如書寫有困難,持筆做空中運筆練習,熟練后才在紙上書寫。 3.把范本及所臨線條與練習1—3、1一17中的線條進行比較。 4.臨寫圖b各筆畫。
二十六、轉筆中腕與臂的配合一II
訓練目的:帶有彎折的筆畫中腕與臂的協調。 步驟與要求:1.臨寫圖a,手腕控制筆按b所示路線運動,同時手臂控制筆桿按c所示路線運動;線條彎轉時不得有明顯停頓;無明顯提按動作,線條的粗細變化由轉筆時筆桿自然產生的擺動所致。 2.臨寫圖 d各點畫。
二十七、轉筆中腕與臂的配合一III
訓練目的:復雜點畫中腕與臂的協調。 步驟與要求:1.對照運筆示意圖,仔細觀察圖a各點畫的外廓。 2.手臂控制筆按點畫的走向運行,而手腕同時控制筆做S形(或 形)轉動;動作流暢、靈活。 3.按以上要求臨寫圖b各點畫。 二十八、不完全折筆
訓練目的:轉筆與折筆的融合。 說 明:折筆的本質是所使用的筆毫錐面發生突然的改變(翻動),而筆毫錐面的轉動是絞轉的特征。筆毫著紙而鋪開后,并非所有筆毫始終按統一的要求而運動,由于種種原因,當一部分筆毫進行翻動而另一部分筆毫進行轉動時,便出現不完全折筆。不完全折筆的特征是折筆處外圓內方或外方內圓。 步腳與要求:1.用硬毫筆臨寫圖示各字中的不完全折筆;臨寫時可反復調整手部動作,以逐漸接近這些點畫的形狀。 2.如不能達到所要求的效果,換一枝毛筆做上述練習,亦可調整墨汁的濃度和更換較為光潔的紙張。
二十九、轉筆與折筆的交替使用
訓練目的:轉筆與析筆的配合。 說 明:彎曲頻繁的線條通常都是轉、折間替,以避免節奏的單調。轉、折如何配合,不同書法家有各自的特點,深人某種風格時可留心觀察、歸納。 步驟與要求:1.臨寫圖a所示線條,用手腕控制線條方向的轉換;轉筆、折筆處應保持各自明顯的特征;運筆流暢,無停頓。 2.按上述要求臨寫圖b各筆畫。 3.臨寫圖c各字。 三十、筆鋒進出點畫的位置和方向
訓練目的:對筆鋒進入、離開點畫時位置、方向的觀察與控制。 說 明:如按鋼筆字書寫習慣去寫毛筆字,筆尖落下的方向通常與筆畫的走向重合,但毛筆字落筆與點畫行進的方向經常不一致。筆尖離開點畫的方向對于準確臨寫,對于接續下一點畫,都有重要意義。筆尖進出點畫的位置與落筆方向有關,而且對此后的行筆影響很大,是臨習時觀察的重要之點。 步驟與要求:1.仔細觀察下圖中各字筆鋒進入、離開點畫的位置與方向。 2.將各點畫分開臨寫,以至能熟練、輕松地控制筆鋒進、出的位置和方向。 3.仔細觀察附圖20、 22、23、38、39、44、46、59,分析各點畫中筆鋒進、出的位置和方向,不明確時,參照前后筆畫和形狀相近的筆畫做出判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