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到今,中醫對脊柱的認識很高。《素問·氣府論》:“督脈氣所發者二十八穴……脊椎發也”。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以理解為督脈正常與否由脊柱決定。想要養護好督脈,就必須養護好脊柱,因為督脈是貫脊而行的。就像我們家里的水,要借助水管才得以流通。如果水管壞了,水就不能正常流動。脊柱健康是督脈通暢的重要標志。
南懷瑾老師講人生長發育與脊柱的過程,引用莊子的一句話:“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可見老祖先把督脈看得很重,只要你把督脈養護得好就“可以養生”,身體就會非常健康,“可以全生”,人生就不會夭折。而沒有好的脊柱就沒有好的督脈。 因為脊柱出現了問題,才會導致督脈氣血不能正常流通。觀察督脈的循行路線,是從上齒齦到長強,貫其背部。胸腹有其支脈,《內經》描述其走向為“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入喉”。這條支脈的循行線路如同任脈。當脊柱的胸椎和腰椎有問題時,病人腹部里面多會結有瘕塊。因為這些瘕塊是在腹部,大部分醫生都會把這些瘕塊診斷為任脈上的疾病。在治療過程中,很多原來腹部瘕塊嚴重的人,他的沿脊柱的督脈問題解決以后,腹部瘕塊也隨之好轉了;如果是剛結不久的瘕塊,脊柱問題解決以后,瘕塊很快就散開了。如果先從任脈入手的話,感覺治療會特別困難。一是覺得硬,很難打開;二是即使打開了,不久它又結起來了,反反復復,很難治療。但從督脈入手,治療就會事半功倍了。這種治療思路也充分體現了扶陽理論所講的“陽主陰從”觀。 六腑的通暢、經絡經筋的暢達,乃五臟藏聚精氣的前提,亦即人生健康的前提。圣潔全息正脊這一法脈,功基道門,理通《內經》,以手法直接作用六腑及經筋,消除障礙,暢達陽氣。尤為珍貴的是,其法從心出、心手相應,病人沒有任何痛感就已在瞬間使脊柱回歸中正,從而骨正筋柔,氣血以流。故不但于痛癥收立竿見影之效,且于大多常見多發病、疑難病療效卓著,更于養生護生意義深遠。 高圣潔,女,1957年生,河南周口人。1990年跟師修習內道及中華醫學,致力于中醫推拿手法研習,2000年正脊推拿手法逐步完善并最終形成圣潔脊柱全息療法。2003年創辦“圣潔脊柱養生館”,正式懸壺于河南鄭州,因療效顯著而廣受贊譽。2009年應邀參加第三屆扶陽論壇。現任廣西中醫扶陽研究會正脊扶陽研究室主任,同有三和中醫“正脊扶陽法”學科帶頭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