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坐正了再吃 人們吃飯時身體處于放松狀態,很容易含胸駝背。殊不知,這會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吃飯、坐在沙發上以及蹲著吃飯,都會造成腹部受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循環,久而久之可引發胃病、影響心肺功能。正確的進餐姿勢是:挺直腰背,讓胃部不受任何壓迫。 2 不吃“受氣飯” 俗話說:雷公不打吃飯人。就算你是一個無神論者,從當今科學的飲食衛生來看,吃飯時少說話,或營造愉悅、輕松的就餐氛圍,對胃液分泌大有好處,也有利于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何況兒童本來脾胃功能就弱,更不適合在孩子吃飯時教訓他。 3 自己獨立吃 1歲半的孩子應該已經能掌握勺子,可以試著讓孩子獨立動手吃飯。家長要鼓勵孩子這樣做,不要因為孩子吃飯比較慢,或食物流溢口外,就剝奪孩子學習獨立進食的機會。 4 別馬上看書 飯后,體內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相對缺血。此時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因此,一定要讓孩子在飯后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進入讀書學習狀態。 5 要吃點粗糧 長期拒絕粗糧,光吃細糧之后,大量地出現了少年兒童患高血壓、糖尿病。這是因為,食物在加工過程中伴有維生素等營養素的損失,一些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的丟失也很明顯。俗話說“粗茶淡飯,吃出鐵漢”。 6 不邊吃邊玩 在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與吃飯無關的話,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飯前一定不能讓孩子太興奮,不要讓孩子滿地跑著吃飯。更不要在吃飯時看電視、Ipad、手機等,許多孩子消化不好都與此習慣有關,邊吃飯邊看電子產品,會影響消化液分泌,日久天長容易造成小兒消化不良。 7 餐間少零食 一日三餐成為孩子攝入營養的主渠道,這符合人體消化系統的生理特點。若餐間多吃零食就會影響正餐時攝入食物的數量。有些學生經常在下午放學后購買路邊攤販食物,這些食品不僅營養成分單純,且大多存在食物衛生問題。 8 定時又定量 養成一個規律吃飯的習慣,不能時早時晚沒有定規。特別注意因為孩子的消化功能弱,不能暴飲暴食。不久前到醫院給兒子推拿,醫生說,現在孩子的很多病是吃出來的,吃的太多了。 9 早餐要吃好 一日之計在于晨,早餐的好壞關系到小兒生長發育。如不注意,小兒在上學時就會遲鈍、精力不足等保護性抑制,發生低血糖。全日總量攝入中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10 多嚼硬食物 現在兒童食品越來越精細,孩子越來越懶得咀嚼硬東西,致使孩子咀嚼功能越來越弱,使得口腔內外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頜骨也不能很好地發育,由于牙齒數量沒有減少,所以造成錯牙和畸形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11 進餐用筷子 從醫學解剖學角度來分析,用筷子進餐,牽涉從手指、胳膊到肩部30多個大小關節和50多條肌肉的運動,在大腦指揮下,完成這個復雜而精細的動作需要“手腦并用”。科學研究表明,用筷子進餐可以促進兒童智力開發,使他們變得更聰明! 12 不強迫進食 當孩子出現挑食現象時,家長不要硬性制止,更不要強迫孩子吃不喜歡吃的東西,強迫反而會讓孩子更加反感。家長應該順其自然的引導,或者通過改變食物的做法吸引孩子注意,讓孩子慢慢糾正偏食、挑食的習慣。 13 吃飯不喝水 如果在吃飯前30分鐘內、吃飯時或飯后30分鐘內飲水,勢必沖淡稀釋了唾液和胃液,并使蛋白酶的活力減弱,影響消化吸收,日久會使身體健康狀況不良。 14 學做小廚師 三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讓他幫助大人一起洗菜,飯前端端菜、拿拿碗筷、飯后擦桌子等等,這樣可以促進孩子對日常做飯等活動產生興趣。現在許多青年人從小都沒有進過廚房,不會做飯,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缺陷,對一生的發展都沒有益處! 15 多樣化飲食 世上無任何一一生中食物可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因此必須吃多樣化食物,任何挑食、偏食都會妨礙孩子獲得全面營養。有些孩子僅僅對個別食物有所挑剔,家長可從同一食品組選擇其他食物代替,但嚴重的挑食、偏食,如不吃葷菜或蔬菜等,則必須予以糾正。 16 飲食宜清淡 兒童一天總熱能有一半以上應來自糧食,約1/6來自蛋白質,從油脂中獲得熱能只應占1/4。若過多攝入重油食品,不僅會使熱能攝入過高,使兒童發生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冠心病等現代文明病的危險性大大增加,又因缺乏膳食纖維而影響消化功能,引起消化道疾病,如便秘、胃炎等。 17 甜食一定少 很多孩子都喜歡吃甜食、喝飲料,這些食品中含糖較多,吃多了必然影響正餐。有的孩子甚至嚼糖睡覺,不僅不利于牙齒保健,高糖飲食還易使蛋白質糖化變質,造成神經損傷,削弱智力,加速大腦老化。習慣高糖飲食的孩子智力測驗成績差,情緒不穩定。 18 在家中吃飯 特別要注意孩子自行外食的情況,因為如果無法掌握孩子的飲食情況,就容易造成孩子營養狀況失衡,危害健康!吃家常菜不僅對身體有益,更可以給孩子樹立一個關于健康飲食的好榜樣。大多數的餐館往往多油、多脂肪、多糖和鹽。 19 不以食獎懲 有的家長喜歡用食物作為獎懲孩子的手段,比如表現好就帶他吃大餐或他喜歡的洋快餐,不聽話就禁止吃零食等,但這樣往往會讓孩子更加期待快餐或零食等不健康食物。 20 不吃湯泡飯 湯和飯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小兒口腔不嚼爛就同湯一起咽進胃里去了。舌頭上神經沒受充分刺激,使食物不能很好消化吸收,日子長了小兒變瘦,也會引起胃病。 21 自行取飯菜 建議給孩子使用小的盤子、碗或其它餐具,小份取用食物,不夠再添。當孩子能夠自己吃飯時,就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取用食物的習慣。在孩子3-5歲時是最佳訓練期,可以讓孩子從盤子里自行取一小份菜到自己的小盤子里。這樣會讓孩子感覺自己“長大了”,并且可以幫助他們明白,自己能吃多少就取多少,以避免浪費食物。 22 家長做榜樣 家庭對培養幼兒健康飲食習慣有重要的影響力,學齡前兒童特別喜歡模仿父母的行為,當然也會模仿父母的飲食偏好,幼兒不偏食,不挑食,飲食結構合理、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飲食習慣和結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