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寧中 史寧中,東北師范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內著名數理統計學家和教育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數理學部委員、中國概率統計學會副理事長、東北師范大學校長。 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習者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而數學的眼光就是抽象,數學的思維就是推理,數學的語言就是模型。 ——東北師范大學資深教授 史寧中 抽象是從許多事物中舍棄個別的、非本質屬性,得到共同的、本質屬性的思維過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最初的抽象是基于直觀的,正如康德所說: 人類的一切知識都是從直觀開始,從那里進到概念,而以理念結束。 希爾伯特非常敬佩前輩康德。在出版紀念高斯的文集時,希爾伯特把1898~1899年給學生授課時的講稿編寫成講義《幾何基礎》,把康德的這句話作為卷首題詞。 對于數學,抽象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數量與數量關系,圖形與圖形關系。這就意味著,數學的抽象不僅僅要抽象出數學所要研究的對象,還要抽象出這些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與研究對象的存在性相比,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更為本質。 人們把現實生活中的數量抽象為數,形成自然數,并且用十個符號和數位進行表示,得到了自然數集。在現實生活中,數量關系的核心是多與少,人們又把這種關系抽象到數學內部,這就是數的大與小。后來,人們又把大小關系推演為更一般的序關系。 由大小關系的度量產生了自然數的加法,由加法的逆運算產生了減法,由加法的簡便運算產生了乘法,由乘法的逆運算產生了除法。因此,數的運算本質是四則運算,這些運算都是基于加法的。通過運算的實踐以及對運算性質的研究,抽象出運算法則。為了保證運算結果的封閉性,就實現了數集的擴張。在本質上,數集的擴張是因為逆運算:為了減法運算的封閉,自然數集擴張為整數集;為了除法運算的封閉,整數集擴張為有理數集。 數學還有第五種運算——極限運算,涉及數以及數的運算的第二次抽象。為了很好地描述極限運算,需要解決實數的運算和連續;為了很好地定義實數,需要解決無理數的定義和運算;為了清晰定義無理數,需要重新認識有理數。于是,小數形式有理數的出現,完全背離了用分數形式表達有理數的初衷。這個初衷就是:有理數是可以用整數表示的數。它表述的現實背景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或者,線段長度之間的比例關系。 1872年,基于小數形式的有理數,康托用基本序列的方法,通過有理數列的極限定義了實數,解決了實數的運算問題;戴德金用分割的方法,通過對有理數的分割定義了實數,解決了實數的連續性問題。1889年,皮亞諾構建算術公理體系,重新定義了自然數。1908年,策梅洛給出了集合論公理體系。借助這一系列的工作,人們終于合理地解釋了數和數的運算,合理地解釋了微積分,構建了現代數學中關于數及其運算的理論基礎。 由此可見,雖然人們在很早以前就抽象出了數以及四則運算,抽象出了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甚至建立了基于極限運算的微積分,但到了20世紀初,人們才合理地解釋了什么是數,以及各種關于數的運算及其法則。 圖形與圖形關系的抽象,也經歷了同數量與數量關系相似的抽象過程。現實世界中的圖形都是三維的,幾何學家研究的對象,諸如點、線、面等都是抽象的產物。歐幾里得用揭示內涵的方法給出了點、線、面的定義,比如,點是沒有部分的那種東西。但是,凡是具體的陳述就必然會出現悖論:按照這樣的定義,應當如何解釋兩條直線相交必然交于一點呢?兩條直線怎么能交到沒有部分的那種東西上呢?此外,空氣是沒有部分的,空氣是不是點呢?即便如此,歐幾里得幾何仍然是數學抽象的典范,支撐了數學兩千多年的發展,并且成為近代物理學發展的基礎,主要表現在伽利略和牛頓的工作中。 隨著數學研究的深入,特別是非歐幾何以及實數理論的出現,人們需要更加嚴格地審視傳統的幾何學。1898年,希爾伯特在《幾何基礎》這本書中,重新給出了點、線、面的定義:用大寫字母A 表示點,用小寫字母a 表示直線,用希臘字母 表示平面,這完全是符號化的定義,沒有任何涉及內涵的話語。那么,完全沒有內涵的定義也能成為數學的研究對象嗎?事實上,希爾伯特更為重要的工作在于他給出的五組公理,這五組公理限定了點、線、面之間的關系,給出了集合研究的出發點,構建了幾何公理體系。希爾伯特集合公理體系的建立,完成了幾何學的第二次抽象。在形式上,幾何學的研究已經脫離了現實。 原文引自史寧中著《數學基本思想18講》,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有刪節。 本文為原創文章,其他公眾號轉載請注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