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原位癌患者的再次手術率較浸潤性乳腺癌患者高3倍 導管原位癌(DCIS)女性接受保乳手術后其再次手術率高于浸潤性乳腺癌(IBC)患者,這樣的研究結果并不新穎,但是它可以讓臨床醫生對前來咨詢的患者強調這樣的信息, 以便他們了解可能需要再次手術。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學醫院的LinneaLanghans,MD及其同事開展的這項研究于12月21日發表在JAMA Surgery。
研究人員審查了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4500例接受了保乳手術的IBC或DCIS女性患者的數據。這些數據檢索自丹麥國家患者登記,并與丹麥乳腺癌數據庫的術前診斷反復核對,排除了382例接受診斷性切片活檢患者。患者隊列的平均年齡為60.9歲。第1次再切除手術后,仍有97例(16.4%)患者切緣殘留癌。總計202例患者第一次或第二次再次手術的手術類型為乳房切除術,剩余的523例患者接受1或2次在切除。DCIS和IBC患者的再次手術的手術類型沒有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總體再次手術率為17.6%(14.4%為再切除和3.2%為乳房切除術)。DCIS患者再次手術的風險3倍高于IBC患者(37.3% vs 13.4%; P <><0>0>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研究的結果強調了精確定位不可觸及的DCIS病灶的重要性。DCIS病灶的邊緣沒有很好的定義,而且很難確定這些病灶會擴展到多遠,這可能是DCIS患者再次手術率高于IBC患者的原因。
術前成像檢查可能會讓小部分患者獲益,可使部分患者直接行乳房切除術而非行保乳手術。
文章來源JAMA Surg.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1, 2016. Abstrac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