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一定都知道或聽過《朗讀者》。
慢著,我說的“朗讀者”可不是下面這部既有深度又有尺度的電影,
 而是今年春節后剛一開播就火到不行的一檔節目,它豆瓣評分曾一度高達9.2分,并有一多半人都給出了5星好評。

在這檔節目中,嘉賓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講述自己和書籍結下的不解之緣,又或者是閱讀對人生的影響。
看完節目后,網友的評價也很是感慨——

可惜這個浮躁的社會早已把文化傳承遠遠地拋在了身后,在我們這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積淀,從古至今涌現出無數文豪的國度,卻是越來越少有人愿意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閱讀書籍上面了。
但諸如《朗讀者》這類節目的成功,還是讓我們看到了紙質閱讀的希望——

這個節目的出現也讓我聯想到了一部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神奇飛書》,它講述的也是關于閱讀和生命的聯系。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沉迷于讀書和寫作的青年——莫里斯先生,他坐在陽臺上,悠閑地享受著創作的樂趣,而他的周圍是一摞摞比人還高的書堆。

不過這種美好時刻沒有持續得太久,突然來臨的一場颶風摧毀了莫里斯先生的生活,房子破了,書沒了,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被風吹到了哪里。

等到一切風平浪靜之后,留給莫里斯先生的只剩下一根拐杖,一頂帽子,還有一本空白的書,莫里斯先生慘兮兮的坐在一片廢墟之中,剎那間生活變得灰暗無比。

他茫然的走在荒蕪的大街上,忽然間看見了一個以書為翼,飛在空中的女孩。

莫里斯先生立刻被女孩驚艷到了,就連他身旁的灰暗世界都瞬間變得五彩斑斕了起來,樹林重新郁郁蔥蔥、天空變回澄澈瓦藍,還有飛在天上的無數書籍。

于是他想——你的書能飛,我的這本是不是也可以呢?
然后,他就試了試,果然不行。

天上的女孩被莫里斯先生的可愛舉動逗笑了,揮手間留下了一本書,然后飄然遠去。

而這本書可不一般,它是有生命的,并且萌萌的——
女孩留下的飛書里面是一個“蛋”,它開心地和一片灰暗的莫里斯先生打著招呼,

然后帶著他到了一棟神奇的房子,這是一個由書籍的構成的奇妙世界。

正如博爾赫茲說——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而這棟書屋就是這樣的天堂,不計其數的書在其中振翼飛行,仿佛有千萬個故事在竊竊私語——
它們會彈琴會跳舞;

它們還像可愛的孩子一樣,要吃字母餅干作早餐;

還要穿漂亮的“衣服”,體體面面的才肯出門;

而女孩送給莫里斯的那本“蛋先生”,還會變成鬧鈴的模樣叫他起床。
 
沒錯,無家可歸的莫里斯愉快的在天堂一般的書屋中安身了,就連睡覺的床都是一本巨大的書。
不過,這里的書籍也不全都是活潑的,還有一些破損生病的“老家伙”:

莫里斯先生見到這樣的書,非常心痛,細心地為它治病、測心率,幫它粘好破損的書頁??蛇z憾的是,這本老書還是一點反應都沒有。

不過,在“蛋先生”的啟發下,莫里斯先生漸漸明白——對于那些瀕臨老死的書,最需要的拯救方法不是修補而是閱讀。

于是,莫里斯先生開始在老書的文字中“旋轉跳躍”,體會它所描述的憤怒、喜悅、痛苦和哀愁, 
有了閱讀者,老書終于起死回生——原來一本書最大的價值不是被收藏,而是被閱讀。
而除了“救治”老書,莫里斯先生還努力地為每本書找到合適的主人,
他們當中有小心翼翼牽著“書孫子”回家的老奶奶,

有因為一本“書朋友”而生命變得鮮活起來的小男孩。

于是,就在這棟神奇的書屋里,莫里斯先生終日以書為床,日日伺書、曬書、伴書——人間日夜短,書中歲月長。再抬頭時,華發已生,人生也已到了告別的時間。

終于,暮年的莫里斯先生合上了書本,拿起他最初來時的那頂帽子和那只拐杖,準備走出這座陪伴了他一生的書屋。

在書屋的門口,他忍不住回身一望,萬千思緒與不舍,都落在那些可愛的書籍身上。 
而故事的結局卻令人出乎意料——年邁的莫里斯先生迎來的不是生命的終點,相反,他因為飛書而重返年輕。

并且,正如同當年他曾驚為天人的那個女孩一樣,他在飛書的伴隨下,飛向了更為遙遠和遼闊的世界,并同樣將一本書留在了人間。


書籍們都因莫里斯先生的離開而傷心難過、念念不舍 而那棟神奇書屋的門口,又緩緩走來了一個年幼的小姑娘,她和曾經遭遇變故的莫里斯先生一樣,一身灰暗。

然而我們知道,一段新的故事即將開始,一個生命即將因進入書的世界而變得鮮活,并將書的美好繼續傳承下去。 
莫里斯先生留下的小紅書在迎接小女孩的到來
想看全片的朋友,戳這里就可以,或者去視頻網站上搜索《神奇飛書》。
《神奇飛書》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幾分鐘,卻用平緩而又奇幻的情節表達了書籍與生命的關系。
短片最開始的那場颶風,就像是生活中不可預期的飛來橫禍,而長著翅膀的書籍則代表著鮮活的生命——災難或許會毀滅整個物質文明,但精神世界卻可永存并終會復興。

昨天有朋友起哄,留言讓我聊聊瑪雅文明......
而從開始和書一起飛翔的女孩,到莫里斯先生,再到最后緩緩走來的小姑娘,這是在暗示閱讀的延續和傳承——你的紛繁一生也許只是書海時光里的驚鴻一瞬,但書籍的偉大力量永遠不朽,這種力量也將充實著你的生命。
也許對于有的朋友來說,這部片子顯得有些平淡而無趣,但對于愛書的人來說,這無疑是一份情書,一份傾訴,令人久久感動——

中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華人作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之一,進入數字時代后的我們,卻已經很久沒有從書籍中汲取力量了。在網絡信息的轟炸下,我們都已習慣了只注視著電子屏幕里的花花世界,卻忘記了翻一翻那一頁紙上承載著的智慧和雋永。 
在以色列,平均每人每年會讀64本書,俄羅斯是55本,這個數字在美國則是50本,而中國人卻只有可憐的5本。也許每年讀64本書很難,但我們是否可以嘗試著慢慢找回書籍的力量,至少做到讓每一本買回來的書不會寂寞無人讀。 
最近白百合的事情一出,很多小伙伴又開始說我是預言帝,讓我千萬不要聊世界末日的電影。玩笑歸玩笑,我其實并不是什么預言帝,但這一次,我卻真的很希望自己能有預言光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