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巖悟史 《后漢書·楊震傳》載,楊震,東漢時弘農郡華陰縣人。從少年起就聰明好學,通曉經傳,早年在家鄉辦學,來自四方的求學者絡繹不絕。他教學有方,不分貧富,因此名氣大,學生多,被人尊稱為“關西夫子”。 楊震辦學多年,為國家培養了大量人材,因此聲名大振。當時的大將軍鄧騭很敬重他,就征召楊震到自己府內任積,他從五十歲開始做官,歷任刺史、太守、太常、司徒等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每走一地都能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講責任不貪不占,有擔當不糊弄百姓,清正不昧良心。一次他從荊州刺史調任東萊太守,赴任途中路經昌邑,這個縣的縣令王密正是楊震過去的學生,是他任職荊州刺史時舉薦才提拔的官員。 王密聽說楊震路過此地,為報答當年楊震的提攜之恩,于是白天去謁見楊震,晚上則準備了黃金想贈送給他。一是為報師恩,二是還因為昌邑縣隸屬于東萊,楊震正是他的頂頭上司,將來還蒙恩師多方照顧。楊震看到黃金,說:“作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可你為什么不了解我呢?(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對老師說:“現在夜深人靜,不會有人知道的。(暮夜無知者。)”楊震呵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五知?”王密只得帶著金子羞愧地回去了。因此,人們稱贊楊震為“四知先生”。 楊震后來任涿郡太守,官職越來越大,他依舊兩袖清風,從來不接受別人的私下拜謁。他自己的生活很儉樸,子孫也常“蔬食步行”。有人勸楊震趁在位時為子孫置辦一些產業,楊震不肯,他說:“留給子孫清白的名聲,不正是給子孫的厚禮嗎?”是的, 品德比黃金珍貴,良心比黃金高貴,清白做人,干凈做事比什么都重要。 作者/肖巖 責編/張燕 制作/蘭宇、躍升 版權聲明:【閱讀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及音樂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 |
|
來自: 靜雅軒345 > 《肖巖悟史/小燕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