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十棗湯治療懸飲的臨床效果。方法 運用漢代名醫(yī)張仲景所創(chuàng)制的峻下逐水名方十棗湯治療懸飲。結(jié)果 50例中,治愈39例,好轉(zhuǎn)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0%。 結(jié)論 十棗湯治療胸腔積液效果確實,值得借鑒。 【關(guān)鍵詞】十棗湯 懸飲 療效 十棗湯是漢代名醫(yī)張仲景所創(chuàng)制的峻下逐水名方,主治“心下痞硬滿,引脅下痛,干嘔短氣”之懸飲證。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1月運用該方治療懸飲50例,療效頗佳。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科治療的懸飲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最大者68歲,最小者18歲,平均年齡41.9歲;病程最長者100天,最短者14天,平均24.6天。多數(shù)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胸悶、胸痛,咳嗽氣促或氣短、心慌、發(fā)熱,乏力等,胸悶,胸痛常在咳嗽或吸氣時加重。 1.2 治療方法 以甘遂、芫花、大戟各等量,醋浸1小時后烘干研末裝瓶備用。每日1次,體壯者3g,體弱者2g,清晨空腹用大紅棗十枚煎湯送服,“得快下利后”,以稀粥自養(yǎng),對體質(zhì)弱者,可與補益劑,如歸脾丸,或補中益氣丸等交替使用,五天一療程,療程長短視胸水量多少及胸水消退情況而定,水盡停藥。 1.3 療效反應(yīng) 服藥后約1小時左右,患者先覺上脘不適,輕度眩暈或略有泛惡,繼而腹中鳴響攻痛,痛勢漸向下移,繼而大便通暢,初為黃色稀便,后為黃色稀水,一般5-6次,最多8-9次后瀉水自行停止。瀉下的同時還有通身微汗,個別患者有劇烈嘔吐副反應(yīng)。 1.4 療效評定 經(jīng)過2—5個療程治療后,患者咳嗽,胸痛等癥完全緩解,胸部x線及B超檢查,胸腔積液完全消失者為臨床治愈;胸痛較前明顯減輕,積液減少,但未能完全消失者為好轉(zhuǎn);胸痛等癥無緩解,胸部x線及B超檢查,積液未減少者為無效。 2 結(jié)果 50例中,治愈39例,好轉(zhuǎn)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0%。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 3 典型病例 梅某,男,45歲。患左胸肋疼痛半月,咳嗽呼吸疼痛加重5天,于2010年4月5日到本站就診。診見;發(fā)育正常,營養(yǎng)一般,重病容,神志清楚,說話氣短,舌苔白,脈弦緊。胸部叩診;左胸部上、中、下均呈實音,心濁音界消失。聽診:左肺呼吸音消失,心臟向右移位,在右胸部才聽到心音,未聞雜音。胸部透視:“左側(cè)滲出性胸膜炎,大量積液,縱膈右移”。B超示:“胸膜炎并左側(cè)胸腔大量積液。”入院后先行胸穿抽液40ml,減輕壓迫癥狀,于次日清晨以大棗10枚煎湯送服甘遂、芫花、大戟藥末3g,服藥1小時后,患者感腹中腸鳴,旋即入廁,先為黃色稀便,后純?yōu)辄S色稀水,先后連續(xù)4次,每次間隔約1小時左右,服藥2天后患者左胸脅疼痛明顯減輕,x線透視及超聲波復(fù)查,左胸積液消退過半,由于該方有毒性,攻力猛峻,該病人患病已半月,飲食少進,邪去而正傷,故暫停上藥,飲食調(diào)養(yǎng)并服歸脾丸,5天后,患者納食正常,精神轉(zhuǎn)佳,再服原方3g,用2天,每次服后均排出黃色稀水,但次數(shù)及量減少。6個療程后胸部透視;左肋隔角積液已吸收。超聲波示:左胸腔未見明顯液平面。隨訪四年未見復(fù)發(fā)。 4 談?wù)? 十棗湯主治懸飲,脅下有水氣,以致咳唾胸脅引痛、心下痞鞭,干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脈沉弦者。本方所治諸證皆為水飲壅盛于里所致。水飲壅盛,隨氣攻竄,上下沖斥,內(nèi)外泛溢。治療本證非一般化飲滲利之品所能勝任,當以竣劑攻逐。方中甘遂善行經(jīng)遂水濕,大戟善瀉臟腑水濕,芫花善消胸脅伏飲痰癖,三藥峻烈,各有專攻,合而用之,其逐水飲,除積聚,消腫滿之功甚著,經(jīng)遂臟腑胸脅積水皆能攻逐。由于三藥皆有毒,易傷正氣,故以大棗之甘,益氣護胃,并能緩和諸藥之峻烈及其毒性,使下不傷正。本方對西醫(yī)胸膜炎、胸腔積液、肝硬化腹水之體實正氣不衰者,療效確切。 胸腔積液屬于中醫(yī)懸飲范疇。為體內(nèi)水液運化輸布失常,停積胸脅所致。治當攻逐水飲。十棗湯中,“甘遂、蕪花,大戟三味皆辛苦氣寒而稟性最毒,并舉而用,氣同味合,相濟相須,故可交相去邪之巢穴,決其潰而大下之,一舉而水患可平。然而,邪之所湊,其元氣已虛,而毒藥攻邪,必傷及脾胃,故選大棗之大而肥者為君,一以培脾土之虛,一以制水氣之橫,一以解諸藥之毒,使下不傷正。”十棗湯治療胸腔積液效果確實,且可使部分患者免受反復(fù)胸穿之苦,對胸膜粘連,積液粘稠抽水困難者尤為適宜。但對包裹性、癌性胸腔積液以及膿胸、也有明顯效果。結(jié)核性胸水,配合西藥抗癆治療,滲出性胸水則配合抗炎治療,胸水量多,影響呼吸,先行穿刺抽液,方可增強和鞏固療效,縮短病程,防止復(fù)發(fā)。轉(zhuǎn)貼于 免費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 |
|
來自: 踏遍青山的中醫(yī) > 《醫(y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