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做好了,報告要怎么看呢?......給醫生看!哈哈,開個玩笑,當然,是要給醫生看,但往往給醫生看完醫生只會告訴你一個結論,并沒有時間去給你解釋報告里各種指標所代表的意思,這里簡單介紹幾個重要關鍵知識點,掌握了它你就可以快速看懂報告了。
病理報告
病理報告是判斷腫瘤性質的“金標準”,說白了,就是病情究竟如何,醫生要如何制定具體治療方案,如何用藥,主要就是根據病理報告來進行。
一般來說活檢的病理報告相對簡單,除了簡單的定性(是不是癌,何種類型的癌),還會有一個免疫組化報告,如果醫生覺得你的情況適合立即手術,通常有了穿刺的定性報告就可以制定手術方案了,如果腫塊較大,或情況比較復雜,術后還會根據切除的完整腫塊出一個更為詳細的大病理,再根據大病理決定后續的治療方案。
手術的病理報告分為兩大部分:
一部分是病理科醫生根據手術切除的組織在肉眼和顯微鏡下根據形態給出的病理診斷,比如:腫瘤性質、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情況、脈管侵犯、組織學分級等等,它主要是用來評估你的病情進展程度;
另一部分則是細胞分子學的免疫組化報告,上面記載了腫瘤組織分子情況,比如激素受體情況、HER2/neu表達水平、ki67表達情況等等,這個就像腫瘤細胞的個性特征分析。
腫瘤的個性特征決定了具體需要使用哪些武器手段,但具體每種手段使用的劑量、強度就要綜合看第一類報告了。
腫瘤組織形態病理報告關鍵指標解讀:
病理報告中雖然指標眾多,但其中對預后影響比較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腫瘤性質,具體病理類型: 乳腺癌的病理類型眾多,但依據癌細胞對周圍組織的侵犯程度和遠處轉移可能性的大小而言可大體分為:
(1)非浸潤性癌,又稱原位癌、導管內癌,指癌細胞局限在乳腺導管上皮基底膜內生長,癌灶沒有向導管外侵犯。所以如果你很幸運是原位癌,基本不要化療的,手術好基本就可以安安心心繼續正常生活了。
(2)早期浸潤癌,是從原位癌發展到浸潤癌的早期階段,癌細胞突破導管上皮的基底膜,但浸潤程度尚淺,較少發生癌灶轉移。
(3)浸潤癌,癌細胞已經突破上皮基底膜的限制,廣泛侵犯周圍組織,一般不太幸運的都是指這種了,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癌!
2、腫瘤大小:這是最直觀的一個指標了,一般來說大當然比小要差一些,但也不絕對,因為腫塊大,但性質未見得一定很惡劣,也許它雖然個大,但是個慫貨,紙老虎也說不定,因此還需要結合其他指標一起來看。
3、淋巴結轉移情況:腋下淋巴結轉移了比沒有轉移要差,理論上轉移數量越多情況越差,但手術都會清掃干凈的。
如果是術前化療的,有的病理報告還會有一個淋巴情況的具體分類指標:提示伴化療反應,或無化療反應。這個指標是指化療對淋巴結是否有影響。
如果有影響,則歸入伴化療反應類。如仍為陽性,意味著化療后,里面仍殘留癌細胞;如為陰性,說明已經沒有癌細胞了;
提示無化療反應,則說明化療對淋巴結沒有產生影響,化療不敏感,淋巴結陽性說明癌細胞仍躲在里面,陰性則說明癌細胞沒有光顧過。
這些只是病情客觀狀態的展現,并不完全代表預后,淋巴有轉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積極配合醫生。努力做好足療程、足劑量的規范治療,才有可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降低復發轉移風險。
4、組織學分級:首先,這個不是分期哦,很多人把這個和病理分期會搞混淆,所謂一期、二期、三期分別是百分之多少的五年生存率,那個是病理分期。
這個指標是對腫瘤細胞分化情況、惡性程度的一種評價體系,定級越高,惡性程度越高,越不好。
但你即便不幸就是三級其實也不必那么悲觀,因為它一共就分了三級,三級的人多了,它只是說明敵人相對強大,我們武器彈藥需要用得足一點,醫生會多拿點裝備出來的,所以積極配合治療是關鍵!
5、病理分期:在學術上它直接關聯五年生存率,但五年生存率它只是針對群體,對醫生、對醫學研究是有意義的,但對患者個人而言,沒有概率說,因為無論你是幾期,對你來說只有0和100%兩個概率,你即便是晚期,也不是100%的概率,即便概率在99%,誰說你就不能成為那1%,何況現實遠沒那么嚴酷。
所以不要糾結,更不要病友間相互比較,你不是最慘的那個,同時也考慮下別人的心情。其實有些醫院現在已經不在病理報告上寫這個指標了,我個人是贊成的。
這個指標唯一的意義就在于告訴你,如果你是早期,你大可安下心好好過后面的日子,自己當心點,一般沒事;如果你情況比較嚴重,那就積極配合治療,千萬不要太任性,不要化療堅持不了不要做,這個藥副作用大不想吃,那個針好怕不想打,聽醫生話,進行了正規的規范治療,活得好好的大有人在!
6、癌栓:這個指標也是個容易讓人困惑或產生誤解的概念,有人會認為脈管內見癌栓就意味著出現轉移,這其實是誤解。
癌拴其實是腫瘤細胞生長形成血凝后,隨血流附著在血管壁上的組織,它提示腫瘤細胞可能已經隨著血流進入循環系統,使得未來遠處轉移的危險性有所增加,簡單說就是告訴你,“這里我來過!”所以一般后續需要進一步配合化療,通過血液中的大掃蕩清除余孽。

免疫組化報告關鍵指標解讀:
和腫瘤組織形態報告不同,那份報告主要是用來判斷病情進展程度,而這份報告主要是用來分析腫瘤性質特點。
整份報告中比較關鍵的主要就是ER、PR、Her-2、ki67這四個指標,其他細的小指標你就不要理會了,那是醫生看的,你能弄懂這四個關鍵指標,足夠了。
1、ER(雌激素受體)、PR(孕激素受體):有沒有注意到“受體”兩個字,它們不是指你體內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而是指你體內腫瘤細胞“接受、依賴”雌激素、孕激素的水平、程度,受體陽性意味著腫瘤細胞需要依賴雌激素或孕激素才能生長,反之,陰性則意味著其生長是不依賴激素的。
乳腺癌之所以現在總體預后非常好,就是和腫瘤細胞的激素依賴性有關,這也正是內分泌治的原理所在,所以千萬不要忽視內分泌治療!
2、Her-2(Cerb-2):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它是一種原癌基因,在腫瘤的增殖和轉移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這一指標過度表達,呈陽性,就說明癌細胞惡性程度更高,侵襲性更強,進展更快,相對更容易發生復發、轉移,是個有點令人討厭的指標。但問題來了,什么情況下算陽性呢?“++”就代表陽性嗎?不是的。
對于Her-2指標,“+++”才意味著肯定是陽性,如果是“++ ”,則需要通過另外一種叫FISH(熒光原位雜交法)的檢查方法進行進一步的檢測,如果結果顯示有擴增則為陽性,無擴增則為陰性。
3、Ki-67:這個指標是腫瘤增殖相關標志物,其數值越高表明腫瘤細胞越活躍,雖然看似癌細胞更為兇險,但相應的,化療效果也會比較好,因為化療藥物的正是捕捉細胞高增殖性這一特點進行撲殺的,而且經過對比研究發現,很多人化療后ki-67指標會迅速下降。
通過這個幾個指標的分析,醫學研究者們發現雖然同為乳腺腫瘤,但由于它們的不同特性,在治療的方法上需要區別對待,于是,根據對付它們的不同策略、手段,另一個重要的概念就出現了——分子分型。
目前根據不同的治療策略,將乳腺癌分為4種分子分型,分別是:腔面A型(luminaA)、腔面B型(luminaB)、HER-2過表達型以及基底樣型,也叫三陰性乳腺癌。
(1) 腔面A型: ER、PR強陽,HER-2陰性,同時Ki67很低——內分泌治療
如果你是這種類型真的是要恭喜你了,因為它惡性程度相對較低,疾病進程較慢,早期這種類型往往僅進行內分泌治療就可以。常碰到有病友非常糾結,說我是浸潤了啊,我是癌啊,不要化療真的可以嗎?是的,就是可以不要化療!如果你是這種類型,內分泌治療效果不輸化療,而且往往比化療效果更好,道理前面講了,沒完全懂可以可以回過頭再去看看對ER、PR、ki-67幾個指標的講解。
(2) 腔面B型:ER和/或PR呈陽性,Ki67較高,無論Her-2何種表達——內分泌治療、化療或聯合靶向
這種類型總體來說是屬于治療手段非常多的一種類型,有人說自己啥啥都用了,上全套了,基本都這種類型了。所以,如果你是這種類型的,就咬咬牙,堅持下,都做了也就沒有遺憾了,保險系數杠杠滴,加油!
(3) HER2過表達型:ER、PR均為陰性,HER-2陽性——化療、靶向
這種類型主要采用化療聯合靶向藥物(如赫賽汀)治療,而且赫賽汀其實才是關鍵,化療其實某種意義上只是配合,通俗點比喻就像是藥引子。赫賽汀的使用三原則是:用比不用好、早用比晚用好、用足比用不足好!
(4) 三陰性乳腺癌:其特點是ER、PR和HER-2三項指標均陰性——化療
這種類型目前主要靠化療。認識不少病友一提到自己是三陰就非常焦慮,覺得自己是不治之癥。其實現實未見得那么悲觀,研究發現很多早期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預后并不差,化療做到位仍然是可能做到完全治愈的。
分子分型的意義只是告訴你,你屬于哪種類型,你適合用哪些治療手段,和你將來預后沒有直接必然聯系,無論哪種類型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會有不幸的“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