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中助人品更高作者:徐長才 來源:《思維與智慧》 陳寅恪是我國近現代著名學者。平日,陳寅恪給人的深刻印象是為人狷介、孤傲,其實他對朋友、門生卻是一位慈眉善目、和藹可親的長者。 當年,清華一位碩士生考試,該生導師吳宓為一個微小的問題不給這位學生及格,陳寅恪覺得吳宓這樣做有欠公正,便為這位學生據理力爭,終于說服吳宓同意這位學生考試成績及格,準予畢業。但那個學生卻始終不知道誰為他畢業暗中幫了大忙。 抗戰勝利后,王永興做了陳寅恪助手。王永興住得比較遠,每天都要走很遠的路來到清華園。對此,陳寅恪記在心里,總想幫王永興一把。一天,王永興突然接到校庶務科通知,說是學校已為他在清華園安排了房子。當時房子格外緊張,王永興為此感到分外驚奇,以為是學校對他的特別優待。陳寅恪去世后,王永興偶然從清華大學的舊檔案中發現了一封信,它是陳寅恪寫給校長的,內容提及請校長幫助解決王永興的房子問題。久存于王永興心頭的謎終于解開。 勞干曾是陳寅恪厚愛的學生。他畢業后,進入傅斯年任主任的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工作。后來,勞干去了臺灣,仍在史語所任職。傅斯年病逝后,勞干參加了傅斯年遺稿的整理工作。他在傅斯年留下的一本書中看到一張便條,是陳寅恪寫給傅斯年的,其內容是陳寅恪極力向傅斯年推薦勞干。勞干看后,知自己進史語所原是陳寅恪幫了忙,特別感動。而陳寅恪從來沒有在他面前提起過這件事。 荀子說:“行乎冥冥而施乎無報。”又有人說:“讓對方沒有顧忌,給對方最大的自由空間,才是真正的愛護。”誠哉斯言!這一點,世上很多人難以做到,但陳寅恪做到了。這就是陳寅恪的偉大之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