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的調查研究●王運貴 姜言霞 摘要:基于對山東省161806名中小學生的問卷調查,分析了全省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的現狀。結果顯示:(1)全省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發(fā)展水平總體不高,其中人文情懷的發(fā)展水平較高,人文積淀次之,審美情趣最低。(2)男、女生在人文底蘊素養(yǎng)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女生在這三個方面都高于男生,并且方差比較集中。(3)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的各要素水平發(fā)展不均衡,其中人文情懷較高,審美情趣最低。(4)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的水平隨著學段的增長不斷提升,即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學生。研究結論提示,基礎教育十多年的課程改革是有成效的,但離國家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人文素養(yǎng)各要素之間發(fā)展不均衡,依然是當前山東省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發(fā)展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人文底蘊;表現水平;實證調查 一、問題的提出2016年9月教育部與北京師范大學聯合發(fā)布了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框架,將“核心素養(yǎng)”表述為“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個定義兼具了“品格”與“能力”兩方面,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6大素養(yǎng),具體分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 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人文積淀重點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蘊含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等。人文情懷重點是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維護人的尊嚴和價值;能關切人的生存、發(fā)展和幸福等。審美情趣重點是具有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積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具有發(fā)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具有藝術表達和創(chuàng)意表現的興趣和意識,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等。 二、數據與研究方法本次調查樣本來自山東省7個地市,盡可能全面覆蓋山東省中小學各級各類學校,以保證樣本對山東省中小學具有足夠的代表性。為保證問卷的效度和信度,我們首先請各學科教學論的研究專家、中學各學科教研員、中學各學科高級教師對開發(fā)的項目所測評的核心素養(yǎng)、項目的表述方式等方面進行檢驗,確保問卷設計的內容效度和專家效度。然后應用初步形成的預試問卷,通過網絡問卷的形式進行試測。回收到有效學生問卷1870份,有效教師問卷537份。對這些問卷的結果進行初步分析。根據學生的作答情況,進一步修正問卷。并再次交付專家討論,最終修訂確定正式測查工具。 通過專家效度和分維度科隆巴赫α信度分析對各變量測查項目進行初步篩選,繼而對篩選出的項目進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可以確定測查工具能夠測量到的理論構念或特質的程度,同時是對測查工具建構效度的較為嚴格的檢驗(王保進,2002),即通過因素分析可以明確研究中所列題項是否能夠測量出研究者想要測量的變量。本研究基于試測對各觀察變量進行因素分析后,確定最終進入實際測查及結果分析的題項。 抽樣方式采用整群抽樣。學生樣本涉及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段,包括1-12年級。由于1-3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可能對問卷表述內容不是非常清晰,因此問卷填答過程中,請家長和老師共同幫助其完成問卷調查。施測后,共收到問卷169612份,根據作答情況,首先剔除空答、規(guī)律作答等明顯的無效問卷,然后根據測謊題,進一步剔除無效問卷,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測查問卷的測查有效樣本161806份,有效率95.4%。其中小學生共91466份(男生47603份、女生43863份),初中生53206份(男生25502份、女生27704份),高中生17134份(男生7771份、女生9363份)。 三、調查結果問卷就每個要點分別設計了3個問題,每個問題滿分賦予100分(其中選“A”項賦予20分、選“B”項賦予40分,以此類推,選“E”項賦予100分);用每個基本要點3個問題得分的平均分來表示學生在這個基本要點方面的水平高低。 (一)學生在人文底蘊素養(yǎng)方面三個基本要點的總體表現 用“是否經常閱讀古典書籍來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否會背課本以外的古詩文和閱讀一本書時是否能夠分析語言和運用想象感受該書中的文學形象”等三個方面的平均得分情況來反應學生人文積淀方面的素養(yǎng)水平;用“是否會考慮同學的面子問題而控制自己的語言或行為、是否認為科學家比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勞動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和街頭賣藝表演者也有自己的尊嚴是否應該尊重他們”等三個方面的平均得分情況來反應學生人文情懷方面的素養(yǎng)水平;用“當聽到一首歌時是否能夠感受和理解這首歌表達的情感、當聽到大自然聲音(如風聲、雨聲)時是否知道用何種樂器模擬這種聲音和是否善于發(fā)現并用相機、繪畫或文字工具記錄生活中的美好瞬間”等三個方面的平均得分情況來反應學生審美情趣方面的素養(yǎng)水平。 學生在人文底蘊核心素養(yǎng)三個基本要點的表現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全體學生在人文底蘊素養(yǎng)的三個基本要點的表現 基本要點均值標準差人文積淀74.5319.46人文情懷78.8013.29審美情趣71.6218.98 可見,學生在人文底蘊素養(yǎng)三個基本要點的發(fā)展水平并不完全相同。其中,人文情懷的發(fā)展水平最高,為78.80分,審美情趣的發(fā)展水平最低,為71.62分。 (二)學生在人文底蘊素養(yǎng)方面三個基本要點方面的性別比較 進一步分析全體樣本不同性別學生在人文底蘊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基本要點的表現情況,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男女學生在人文底蘊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基本要點的表現 性別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男生均值74.2577.9870.69標準差19.7113.4219.50女生均值74.8279.6372.54標準差19.2013.1118.39 根據表2數據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在人文底蘊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基本要點——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的表現情況存在一定差異,進一步對男、女學生樣本在人文底蘊核心素養(yǎng)三個基本要點的表現水平進行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男女學生在人文底蘊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基本要點表現的差異檢驗獨立樣本檢驗 方差方程的L e v e n e檢驗均值方程的t檢驗差分的9 5 %置信區(qū)間F S i g . t d f S i g .(雙側)均值差值標準誤差值下限上限人文積淀假設方差相等5 6 . 7 6 4 . 0 0 0 -5 . 8 9 7 1 6 1 8 0 4 . 0 0 0 -. 5 7 0 4 2 . 0 9 6 7 3 -. 7 6 0 0 1 -. 3 8 0 8 2假設方差不相等-5 . 8 9 7 1 6 1 6 8 9 . 4 8 5 . 0 0 0 -. 5 7 0 4 2 . 0 9 6 7 3 -. 7 6 0 0 2 -. 3 8 0 8 2人文情懷假設方差相等6 5 . 9 7 5 . 0 0 0 -2 5 . 1 2 3 1 6 1 8 0 4 . 0 0 0 -1 . 6 5 6 9 4 . 0 6 5 9 5 -1 . 7 8 6 2 1 -1 . 5 2 7 6 7假設方差不相等-2 5 . 1 2 3 1 6 1 7 0 8 . 4 1 6 . 0 0 0 -1 . 6 5 6 9 4 . 0 6 5 9 5 -1 . 7 8 6 2 1 -1 . 5 2 7 6 7審美情趣假設方差相等4 2 3 . 4 2 1 . 0 0 0 -1 9 . 6 3 3 1 6 1 8 0 4 . 0 0 0 -1 . 8 5 0 1 1 . 0 9 4 2 4 -2 . 0 3 4 8 1 -1 . 6 6 5 4 1假設方差不相等-1 9 . 6 3 2 1 6 1 2 4 1 . 9 1 1 . 0 0 0 -1 . 8 5 0 1 1 . 0 9 4 2 4 -2 . 0 3 4 8 1 -1 . 6 6 5 4 0 可見,女生在人文底蘊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基本要點——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的表現水平均高于男生,且差異顯著。 (三)學生在人文底蘊素養(yǎng)方面三個基本要點方面的學段比較 對不同學段學生樣本在人文底蘊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基本要點——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的表現情況進行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學段學生在人文底蘊素養(yǎng)三個基本要點的表現水平 學段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小學均值74.0078.6469.73標準差19.1413.2218.74初中均值75.1779.0773.77標準差19.6113.4119.03高中均值75.3978.8375.00標準差20.5513.2518.86 進一步對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生樣本在人文底蘊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基本要點的表現情況進行差異的顯著性檢驗,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學段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三個基本要點表現的方差分析 因變量(I)學段(J)學段均值差(I -J)標準誤顯著性9 5 %置信區(qū)間下限上限人文積淀小學初中-1 . 1 8 * . 1 1 . 0 0 -1 . 3 9 -. 9 7小學高中-1 . 4 0 * . 1 6 2 . 0 0 -1 . 7 2 -1 . 0 1高中初中. 2 2 . 1 7 . 1 9 9 -. 1 2 . 5 5人文情懷小學初中-. 4 3 * . 0 7 . 0 0 -. 5 7 -. 2 9小學高中-. 1 9 . 1 1 . 0 9 -. 4 0 -. 0 3高中初中-. 2 4 * . 1 2 . 0 4 -. 4 7 -. 0 1小學初中-4 . 0 4 * . 1 0 . 0 0 -4 . 2 4 -3 . 8 4小學高中-5 . 2 7 * . 1 6 . 0 0 -5 . 5 8 -4 . 9 6高中初中1 . 2 3 * . 1 7 . 0 0 0 7 . 9 1 1 . 5 6 * .均值差的顯著性水平為0 . 0 5。比較方法為:L S D。審美情趣 根據以上圖表數據可以看出,山東省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人文底蘊素養(yǎng)三個基本要點的表現水平并不相同,其中人文積淀和審美情趣的表現水平,隨著學段的升高而逐漸升高,即高中生的表現水平好于初中生,初中生的表現水平又好于小學生。但是在人文情懷這一核心素養(yǎng)方面,初中生表現相對最好。 進一步進行差異的顯著性檢驗,可以發(fā)現,在人文積淀方面,小學生和初中生、高中生均存在顯著差異,而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存在顯著差異;在人文情懷方面,小學生和高中生存在顯著差異,小學生和初中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不存在顯著差異;在審美情趣方面,三個學段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 四、結論與思考(一)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的總體水平不高 山東省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總體發(fā)展水平不高,其中人文情懷的發(fā)展水平最高,總體上人文情懷好于人文積淀,人文積淀好于審美情趣,審美情趣方面離國家提出的總體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這說明盡管核心素養(yǎng)剛剛提出,但并不意味著學生的發(fā)展是0起點。經過16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努力,全省中小學生在人文底蘊的發(fā)展方面有了一定進步,但距離國家要求的良好甚至優(yōu)秀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要使全省學生的人文底蘊真正達到國家的要求,還需要全省教育工作者結合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優(yōu)化課程改革的方式、方法,研究出更加適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教學方法。 (二)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男女生發(fā)展水平存在一定差異 山東省中小學生男女生在人文底蘊素養(yǎng)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女生在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三個方面的表現水平均高于男生,二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 女生在人文底蘊素養(yǎng)的表現水平顯著比男生高,這些方面也確實更適合女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如女生的閱讀和語言表達能力一般高于男生,并且女生比男生更安靜,更愿意坐下來閱讀和仔細體會閱讀內容的“人文思想”,因此其對“古今中外人文領域基本知識和成果的積累”比男生要多一些。女生比男生情感更加敏銳和細膩;女生對藝術和美的感知也相對男生要好一些。這種情況出現在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之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考慮性別差異,充分認識、了解和尊重男生和女生各自的優(yōu)勢項、發(fā)展?jié)撡|和特點,進一步推動男生和女生在各自優(yōu)勢項的發(fā)展,有針對性地促進男女學生各類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三)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各要素的發(fā)展水平不均衡 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并不均衡,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人文情懷的發(fā)展水平最高,審美情趣的發(fā)展水平最低,二者平均水平相差約7分。這說明當前學生的人文底蘊素養(yǎng)的優(yōu)勢素養(yǎng)項和劣勢素養(yǎng)項并存,其中人文情懷暫屬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優(yōu)勢素養(yǎng)項,而審美情趣和人文積淀暫時屬于劣勢素養(yǎng)。 人文底蘊各基本要素發(fā)展水平不均衡,這是當前山東省中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現實問題。要推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協同發(fā)展,就需要全面系統(tǒng)施策,既要關注和強化劣勢基本要點項更大程度的發(fā)展,又要推動暫時優(yōu)勢基本要點項的進一步發(fā)展,最終實現學生人文底蘊各基本要點的協同共進和全面提升。 (四)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的發(fā)展水平隨學段的增長而不斷提升 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3個方面的表現水平都隨著學段的增長而逐步升高,即高中生的表現水平好于初中生,初中生的表現水平又好于小學生,并且各學段之間皆存在顯著差異。 這說明,當前山東省的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促進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及其基本要點的發(fā)展方面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是各個年級、各個學校之間存在著不均衡性。這就需要努力消除區(qū)域發(fā)展的不均衡性,在全省采取一定的措施,全面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不斷提升和完善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和自身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五、建議通過本次調查研究及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省中小學生人文底蘊素養(yǎng)的發(fā)展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教學過程中只有通過因材施教,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才能不斷的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這也為在全省開展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課題研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一是加大課程改革力度。課程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學校和教師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法治教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促進育人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的有機銜接,發(fā)揮課程的綜合育人功能。 二是重視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主渠道,課程的育人目的是否落實,關鍵是看課堂教學效益。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教學的研究,準確把握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和外延,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學科課堂教學之中。 三是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因性別和年齡發(fā)育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和性別特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學校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可供選擇的課程體系,用多樣化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志趣和優(yōu)勢潛能,以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質升級。 (責任編輯:劉君玲) 王運貴/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學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 姜言霞/山東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化學教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