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文2770字,閱讀約需4分鐘 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截至9日13時,地震已致19人遇難、247人受傷。 8月9日07時27分,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附近發生6.6級左右地震。截至9日11時,地震共造成精河縣32人受傷 、142間房屋倒塌。 這一串串冰冷的數字刺痛著我們焦灼的神經,在災難面前,生命顯得如此渺小而又脆弱。大人們尚且人人自危,自顧不暇,你相信孩子在災難發生時能成功自救嗎? 如果看過日本NHK紀錄片《釜石的奇跡》,那顆半信半疑的心也許會變得堅定。 位于日本本州東北部太平洋岸的釜石是個港口城市,由于多狹窄海灣,該地區極其容易受到海嘯的侵害。 釜石市曾花費30年時間,建造了一個世界上最大最深的防波堤,當地民眾都認為,這個堅固的堤壩足以抵御海嘯,為他們提供完美的保護。 ▲2009年,釜石事的防波堤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最大最深的防波堤” 然而,就在2011年3月11日,一場高達9.0級的大地震襲擊了日本,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越過了防波堤,吞噬釜石。這場世紀浩劫導致了1000多名釜石市民喪生或下落不明。 令人驚喜的是,釜石小學的184名學生卻在這場災難中成功逃生,毫發無損。直到今天,孩子們成功自救、救人的故事一直被譽為“釜石的奇跡”。 悲劇發生當天,釜石小學的184名學生都到校上課,午餐過后他們便放學了。學校位于高地,如果學生們都待在教室里,安全并不成問題。 但問題就在于,由于當天提早了放學,大部分學生都散布在各個角落玩耍,而且沒有大人的陪同。有些孩子在海邊,有些去同學家玩游戲,其他一些孩子則獨自在家…… ▲幾乎所有上述提到的地點,都在大地震過后35分鐘悉數遭到大海嘯的吞噬 這些孩子能夠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全部幸免于難,與其說是個奇跡,不如說是他們的成績——關于防災課知識運用的滿分答卷。 在防災課上,來自日本群馬大學的災難預防與避難行為專家片田敏隆教給他們三大逃生自救原則:①不要相信假設;②隨機應變,做出最適當的選擇;③先跑再說。 片中以動畫的形式還原了地震發生時一幕幕驚險場景,揭秘了釜石小學的全體學生是如何在災難中成功自救、救人的。 我們面對的是大自然,我們無法完全準確預測海嘯的路徑,成人往往自以為是,不肯相信麻煩的事實,總是自我催眠地認為沒事,因此大人往往不能采取最恰當的行動。但兒童就單純許多,他們不會被其他因素干擾,所以可以采取最佳的行動。 ——防災專家片田敏隆 三年級學生愛海是個膽小又愛哭的女孩,平時不愛表達自我。但就是這個女孩,在地震過后表現出了超乎以往的勇敢與果斷,挽救了一家人的生命。 地震過后必有海嘯,這是日本學生在防災課上學到的常識。 就在地震發生后,愛海勸正在清理地上碎片的爺爺奶奶趕緊離開,往高處逃生,可爺爺奶奶認為他們家距離海邊有一定的距離,況且在此之前釜石市從未被海嘯侵蝕過,所以即使留在家里也沒有大礙。 就在愛海成功說服爺爺奶奶出門之際,碰到了趕回家中的父母,愛海的媽媽堅持先到二樓看看鸚鵡的情況,過一會兒再前往避難高地與他們匯合,媽媽此般漫不經心的舉動把愛海逼哭了。 最終媽媽在女兒的催促下來到了高地,逃過一劫。 為什么愛海會如此倔強的要求家人迅速逃生呢?她回答道:“學校的減災課上經常放這個視頻(2004年印度洋大海嘯),我們看見海嘯把所有東西都摧毀了,所以當時才會有趕快逃跑的想法。一地震,我就想起那個視頻。” ▲每個孩子的想法都值得被認真對待,因為在災難面前,任何僥幸心理和自以為是的經驗之談都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任。 當時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他們還活著,實在太好了!——長谷川葵、長谷川永志的父親 地震發生后,留在家中長谷川兄弟錯過了最佳外逃時間,當他們收拾好應急物品打算往外撤走時,發現海嘯已經漸漸逼近。 哥哥想起了防災課的教學視頻提過即使50公分高的海嘯也能把人沖走,于是他放棄了往外逃生的念頭,帶著弟弟逃到樓頂。 當時驚險的場面被其他災民記錄了下來,眼看著這兩兄弟就要被冰涼的海水吞沒,弟弟死死的抓住鐵欄桿,哥哥為了讓樓頂的水位下降拼命的往低處潑水,隨著海水退去,他們獲救了。 另一邊,地震發生時,六年級的幸季和她的同學們正在海邊釣魚,震停后,他們來到了海嘯避難大樓,正猶豫著是否要和大人們一起待在大樓避難。 幸季是第一個發現海水被倒吸的人,她心想,萬一大海嘯來襲,房屋可能會承受不住。 同行的小伙伴洋佑分析說:“如果海嘯到了避難大樓,我們就會被困在里面了,而避難道路就在山邊,即使海嘯走得了那么遠,我們還可以繼續往山上跑,至少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平時意見總是很難統一的一群小伙伴們,卻在那天一致的決定往避難道路逃跑,作出了有別于大人的逃生選擇。 事實證明,他們當時的逃生選擇無比正確。海嘯來襲時,這座避難大樓連二樓都被海水淹沒了。 ▲海嘯過后避難大樓的殘骸,鋼筋水泥在地震海嘯面前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當記者讓幸季評價一下當時避難大樓里的成人的做法時,她說:“家長總是告訴我有困難要找大人問,尋求大人的幫助,或者是看看大人怎么做,我們就跟著怎么做。” ▲然而現實就是,“他們什么也沒做,大人們就只是聚在一起而已,我也覺得他們沒有真的避難的樣子。” 哪怕聽到危險警報,人們也不會疏散,人往往告訴自己,不會有事的,這在日本很常見。但是一旦有人開始跑,其他人就會跟著跑,你先跑就會挽救不少人的生命 。——片田教授 “海嘯來臨各自跑”是日本東北三陸地區的古訓,意思是發生海嘯時不要管自己家里其他人,各自逃生。 旁人看來,這句話未免缺少了點人情味,但仔細想想,災難來臨時,對親人的關心既可能是生存的動力,也可能是逃生的阻力。走失的情況下,讓自己活下去才是最負責任的做法。 地震來襲時,大喜獨自一人在家,媽媽則在外工作,當時媽媽并不知道大喜身處何方,秉著“海嘯來臨各自跑”的古訓自己率先逃生了。 她說:“如果沒有對孩子絕對的信任,我可能就會去找他,但我相信他,所以我就照顧好自己,只要活著,我們就總能見面的。” 這句話體現了家人間的信任尤為重要,如果孩子能保護自己,那么家人就不用過來救他,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安全負責,那么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有充分的自救時間。 除了遵循這三大逃生自救原則,孩子們之所以能安然無恙,也受助于學校之前開展過的考察課,老師帶領孩子了解城鎮環境,親自標注那些易于避難的建筑和地理位置,設計了最佳避難路線。 學校還會定期舉行實操演練,盡可能真實的呈現災難發生時的危急場面與應急措施,學生們猶如身臨其境般認真的參與逃生演練。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釜石的奇跡”就是由這一點一滴積累的安全知識創造出來了。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你相信孩子在災難發生時能成功自救嗎? 通過短片,我們能夠得到更為肯定的答案,在孩子平時儲備足夠多安全知識與實操訓練的前提下,他們不僅能自救,還能憑借堪比成人的判斷力和行動力挽救周圍人的生命。 與其永遠給孩子遮風擋雨,不如教會孩子自己打傘。你永遠不知道災難和明天哪個先來到,下面的視頻中有25個地震防災實用小技能,或許下次,你就能用這些方法挽救一條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