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氣萬丈山水土多年”怎么讀?
昨天,仙女廟筆會群里,某美女發(fā)出一張圖,問圖片中的四個字怎么讀:

各位,你知道嗎?
類似這個的,還有下面這張圖里的文字:

上圖中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讀當然好讀,但是是什么意思呢?各位,知道嗎?
估計各位瞠目蹙眉,抓耳撓腮,百思不解。
第一張圖片拍自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秋口鎮(zhèn)秋口村161號古民居的門楣。那四個“字”怎么解讀呢?“青氣”者,天也;“萬(萬)丈”者,長也;“山水土”者,地也;“多年”者,久也。四字相連,乃“天長地久”也。
書寫者,大概是隱居于民間的歪才。他聰明善謔,整出四個怪字來戲弄你、考驗你。類似猜謎,形同智測。蠻有意思的。
關于“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有個故事。
東漢時,浙江上虞地區(qū)有一個14歲的少女,名叫曹娥。因為她的父親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尋覓父親的尸體,最后也被淹死了。這件事很快傳揚開來,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為封建社會孝女的典型。當時的“上虞長”度尚為曹娥立了紀念碑。這個碑就是后世所傳的名碑——曹娥碑。
據(jù)說碑文是邯鄲淳所作。當時,邯鄲淳年僅13歲。他當著眾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將碑文一揮而就,寫得相當出色。著名文學家蔡邕路過上虞時,曾特地去看這個碑,可是他到達時已是傍晚時分。在蒼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撫摸著讀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題了八個大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當時誰也不明白這八個字是什么意思。
據(jù)《世說新語》載,蔡邕題字后的一天,曹操和他的主簿(類似現(xiàn)在的秘書)楊修路過上虞,便一同去看曹娥碑。曹操指著蔡邕的題字,問楊修:這八個字的意思你知道嗎?楊修回答:知道。曹操說:你先不要講出來,讓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過來,說:我也想出來了。咱們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寫出來吧。楊修于是寫道:黃絹,色絲也,這是一個絕字;幼婦,少女也,這是一個妙字;外孫,女之子也,這是個好字;齏臼,受辛也,這是一個辭(辤同辭)字。這八個字的意思是“絕妙好辭”。曹操一看,跟自己寫的完全一樣,便十分感慨地對楊修說:我的才能不及你!
這個故事中“色絲”和“齏臼”解釋得不是很清楚,待我詳細說明。其實楊修解釋的“色絲”,從構(gòu)字的角度來說,指的是“色”字和絞絲旁組合,就是“絕”字。而“齏臼”的“齏”,指的是姜、蒜、韭菜等帶有辛辣味的調(diào)味品;“臼”指的是用石頭或木頭制成、中部凹下的搗舂器具。“齏臼”的功用就是受納那些辛辣調(diào)味品,也即“受辛”,而“受”和“辛”組合在一起就是漢字“辤”(辭)。
上面兩個游戲,實際便是隱語。即指不直說本意,而借別的字詞句來暗示的話。
隱語的性質(zhì),可分為密言,測智和譎諫三類。密言一般只是對方才能理解的語言,它本是隱語最基本形式。用于國事最早記載的是則叫“麥麴河魚”的故事。測智相當于現(xiàn)代的謎語競猜。譎諫就是臣子用隱晦的語言向君主進諫自己的意見,是春秋戰(zhàn)國一段時間內(nèi)隱語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最早要數(shù)《史記。楚世家》所載“大鳥止阜”的故事。
隱語一般是用賦予現(xiàn)有普通詞語以特殊含義的辦法實現(xiàn)的。隱語的使用范圍相當廣泛,只要兩個以上的人為了保守秘密就可以約定一些隱語(實質(zhì)上就是黑話)。有的隱語是用字謎辦法創(chuàng)造的。如舊社會的商販為了使局外人不知道行市,就創(chuàng)造隱語代替一般數(shù)學,如把“一”叫“平頭”,“二”叫“空工”,“三”叫“橫川”,“四”叫“側(cè)目”,“五”叫“缺丑”,“六”叫“斷大”,“七”叫“皂底”,“八”叫“分頭”,“九”叫“未丸”,“十”叫“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