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洲老師 導讀: 阿里薪資結構:一般是12+1+3=16薪,年底的獎金為0-6個月薪資,90%人可拿到3個月;股票是工作滿2年才能拿,第一次拿50%,4年能全部拿完。具薪酬標準如圖: 崗位級別 薪酬標準 阿里為何可以給員工如此高的薪酬待遇? 先看數據: 阿里人均創造117萬利潤 首先來看看馬云阿里巴巴如何提高人效?一、 2012年,阿里要求業績要增長1倍,大家認為業績翻倍至少增加12000個員工,結果馬云不同意,并提出最多增加5000人,如果今年沒有實現業績翻倍、包括馬云在內,所有人一分錢年終獎都沒有。 2012年,阿里業績不止翻倍,人數也沒有超過5000人; 二、 2013年,阿里要求業績再翻一倍,提出要求:“今年員工最多增加2000人!” 2013年,阿里業績不止翻倍,人數也沒有超過2000人; 三、 2014年,阿里員工只增加了500人; 四、 2015年,阿里要求出一個進一個,一個都不能增加; 為什么馬云可以做,馬云認為:并非人越多業績越高,如果我的薪酬機制是合理的,我就有信心用最合理的人效做最高效的績效。 再看看,馬云對高薪酬設置的看法:一、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只要你努力就得到認可和鼓勵,但是一切要:數據說話、結果導向、效果付費。 所以,做不出結果的員工,在阿里是無法立足的,阿里員工的高薪酬是自己賺出來的。 二、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馬云允許員工犯錯和失敗,但員工必須要從失敗中站起來并拿到結果,才能獲得獎金。 三、3個人干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 企業招人應根據工作量來招人,而非根據崗位來招人。 一個優良的企業應是:能力多勞、多勞多得;而非同崗同酬,價值統一。 凌晨1點的支付寶大樓
于此理念,馬云采用KSF和PPV薪酬全績效模式,分別針對二線員工、一線員工和核心管理層。一、PPV模式——基于員工個人的產值與價值的薪酬模式適用對象:二線基礎崗位、操作人員 PPV設計原理: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干,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在有主職角色的基礎上,讓員工可以同時承擔更多的工作角色,發揮更大的價值; 3、復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并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3個人干4個人甚至5個人的活,通過優化人效,給員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機會。 PPV舉例-導入流程
文章篇幅有限,有需要了解PPV模式設計相關知識,請私聊海洲老師。 二、KSF薪酬全績效模式:注:最適合企業核心管理人員的薪酬模式——KSF增值加薪法。 一、馬云認為: 相比較傳統的KPI薪酬模式,KSF模式更注重企業與員工的利益平衡與共贏,KPI是一種績效管理評價工具,KSF不但具有考核的作用,更是一種價值分配工具。 ①→KSF模式的價值點提煉和平衡點設置模式,將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高度協同,真正實現上下同欲。 ②→KSF模式即時反饋激勵模式,極大提高員工行動的執行力。 ③→KPI強調公司的需要,為公司而做,KSF強調員工的需要,員工為自己而做,是員工與企業共贏的橋梁,是企業力量的爆發點。 ④→KSF模式實現了員工自我加薪特性極大的激發出員工的潛能和創造力,讓員工由被動的接受管理、公司要我做轉變為積極主動創造價值,為自己而做。 KSF:打破了傳統定崗、定編、定員、定任務、定薪資等級的各種局限性,實現寬帶薪酬。 二、KSF設計步驟:
文章篇幅有限,想了解和學習KSF模式設計相關知識,可私聊海洲老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