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病歷復印出來拿到手里,翻開每一頁,令大家最無從下手的就是病理報告那一頁了吧,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解一下拿到病理報告,怎么看?看什么?確認拿到的,是自己的報告嗎? 看一下病理報告最上邊的基本信息,姓名、病案號、年齡,確認是不是自己的病理報告。臨床工作過于繁忙,雖然病理的每一個步驟都經過嚴謹的審核,但在幾十年的臨床工作中,我也見過A病人的病理報告夾錯在B病人的病歷里的情況,雖說不會影響治療,但給患者增加了煩惱。 病理報告看哪里? 病理結果的匯總往往是字最多的那一張,所以找出字最多的那一張拿出來看。占據病理報告一半紙張的往往是典型的切片病理圖和肉眼所見的描述,這個不需要患者和家屬去深究和理解。 報告下半部分的病理診斷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內容。 首先是乳腺癌的組織學類型,最常見的有導管原位癌、浸潤性導管癌以及兩者都存在的類型,而我們需要知道的就是原位癌不需要化療(關于原位癌治療,可以查看歷史文章),原位癌和浸潤性癌都有的話主要看浸潤性癌,浸潤性癌需不需要化療需要看綜合其他的指標。 接下來要看的就是浸潤性癌組織學分級,分為I/II/III級,分級越低,預后越好,但是大部分患者的病理是II/III級,注意這不是腫瘤的分期。 然后就是腫瘤大小,腫瘤大小主要看浸潤性癌大小,腫瘤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瘤子當然是越小越好,病理結果上的腫瘤大小可能和術前影像檢查的大小不一樣,這是正常的。 再接下來就是看是否存在脈管瘤栓,脈管瘤栓是乳腺癌術后復發風險的高危因素之一。 若是做了保乳手術,還會有內、上、下、外的切緣病理,提示是否有癌殘留;做了整形保留了乳頭乳暈,則會有乳暈下切緣病理,提示有沒有癌殘留。有時候術中冰凍病理未發現癌殘留,但是術后石蠟病理可能提示發現癌殘留,那就有再次手術的可能了。 再往下看就是腋窩淋巴結情況。若是做了前哨淋巴結活檢無轉移,則可以看到前哨淋巴結未見癌(0/4),0/4是指術中取出4個前哨淋巴結,沒有發現淋巴結轉移;若是術中前哨淋巴結發現轉移清掃了腋窩淋巴結或者術前懷疑轉移直接清掃了腋窩淋巴結,則會出現腋窩淋巴結轉移性癌(m/n),m指轉移的淋巴結數目,n是指前哨淋巴結和后來清掃的所有腋窩淋巴結總數。轉移的淋巴結數目是腫瘤分期和預后的重要指標。 病理報告:腫瘤分期 上圖片為簡化版分期 通過腫瘤大小T和轉移淋巴結的多少N即可得出腫瘤的分期,相應的T和N在病理結果上可以找到,大家可以自己初步了解自己的腫瘤分期情況。M是醫生通過影像學和病史來判斷的,代表遠處轉移情況,圖示分期未列出M的為M0無轉移,M1為有遠處轉移。 病理報告:免疫組化 免疫組化是大家最難理解的部分,各種字母符號,很多人可能連讀下來都很難。那么多的項目,其實我們需要看明白的主要是這幾項,ER、PR、HER-2、Ki-67,而ER/PR后邊都會有標志著陰性(-)或者陽性( )的符號,一般ER/PR陽性的患者都需要進行內分泌治療。 病理報告:HER-2 HER-2的結果決定我們是否需要靶向治療(目前研究建議靶向治療僅用于浸潤性癌,原位癌不需要使用),(-)/( )代表是陰性的,無需靶向治療,( )代表是陽性的,需要靶向治療,( )是一個不確定的結果,需要FISH進一步進行檢測,最后會出來HER-2基因有、無擴增的結果,有擴增則需要使用靶向治療。但靶向治療是否應用,還跟浸潤性癌大小有關需要綜合來看。 病理報告:Ki-67 Ki-67是一種與細胞增殖相關的核蛋白,大家只需要知道,Ki-67百分比越低越好即可。 腫瘤的病理是極為復雜的,不能說某一個指標高預后就不好,醫生也不會因為單一的指標來決定做什么治療,一定是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和病理所有的指標來綜合評估得出治療的結論。 希望大家記住以下幾點: 1. 原位癌不化療、不靶向治療; 2. ER/PR陽性不要忘記內分泌治療; 3. 浸潤性癌是否行化療、靶向治療要看醫生的的判定; 4. 大概了解自己的腫瘤在什么分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