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當中相信有一部分人也聽說過膀胱癌這種疾病,其實這種疾病的危害性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患者患上這種疾病,身體和生活還有工作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也許大部分人對膀胱癌這種疾病并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們具體講述一下。 一、引起膀胱癌的主要因素 人工甜味劑: 70年代末的研究報道甜味劑可使男性膀胱癌危險性增加百分之六十,但此后的研究未能證實該相關性,故目前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不再將甜味劑列入人類膀胱癌的致癌物質。 家族史: 膀胱癌患者的直系親屬患膀胱癌的危險性約為無家族史者的2倍,年輕膀胱癌患者的直系親屬危險性更高。此外,有研究顯示大量攝入液體、蔬菜和水果,可使膀胱癌的發病危險降低。 飲水中的致癌物 飲用經氯消毒并且含有氯化副產物的自來水,可使膀胱癌危險性增加;我國臺灣和南美阿根廷的飲用水中的砷污染也與膀胱癌危險性增加有關。 咖啡 飲咖啡者的膀胱癌危險性高于不飲者,但兩者無劑量和時間趨勢,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已排除咖啡與膀胱癌之間的強相關性,但不排除兩者之間相關。 尿道疾病 尿道上皮長期受到慢性刺激或人體代謝產物使尿中致癌物水平增高,可使尿路上皮增殖后癌變,例如膀胱鱗癌與埃及血吸蟲感染或膀胱結石有關。 藥物: 大量服用含非那西汀的止痛藥可使膀胱癌危險性增加,目前該藥已停售。用環磷酰胺治療的淋巴瘤患者膀胱癌發病的危險性可增高幾倍,且腫瘤常為浸潤性。 二、膀胱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嗜煙的人群 吸煙是最常見的致癌因素,往往與多種腫瘤的發生都有關系,而30%之多的膀胱癌患者的發病與吸煙有關,據統計吸煙人群患膀胱癌的風險是不吸煙者的兩倍。其中,又以吸普通香煙的人群患病率最高,吸食雪茄的人群則相對較低。這可能與煙草中含有多種芳香胺衍生物的致癌物質有關,吸煙時間越長、吸煙量越大,發生腫瘤的危險性也越大。 2、伴有膀胱慢性感染與異物長期刺激的人群 伴有膀胱慢性感染與異物長期刺激等人群,如膀胱結石、長期留置導尿、膀胱憩室、埃及血吸蟲病膀胱炎等,該類人群的膀胱癌以鱗狀細胞癌為多見。 3、長期大量服用鎮痛藥物的人群 鎮痛藥物如非那西丁如長期大量服用,10年累計5至15公斤,則可能導致膀胱癌的發生。這可能由于非那西丁與苯胺染料的化學結構相似,其潛伏期可能長達25年。 4、曾進行過盆腔放射治療的人群 女性宮頸癌手術后接受放療較僅僅接受手術的患者發生膀胱癌的危險性高2到4倍,遠遠高于單純化療患者,其危險性往往持續到放射治療后10年以上。 5、應用環磷酰胺進行化療的人群 應用環磷酰胺化療患者發生膀胱癌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9倍,并且絕大多數是高級別和肌肉浸潤腫瘤,其發生膀胱癌的潛伏期時間短,從6到13年不等。 三、膀胱癌的臨床特征 膀胱癌在臨床上有3個主要類型:表淺、侵襲和轉移。這3型的治療方針完全不一樣,表淺腫瘤處理的目的是局部治療及預防復發;侵襲型主要是膀胱璧受侵,治療目的是采用綜合治療手段達到根治目的,而且盡可能保存膀胱;治療轉移病例需要系統的全身化療,輔以放療,爭取根治,或延長生命、減輕癥狀,提高生存質量。 膀胱癌的表淺腫瘤局限在黏膜未穿破固有層,占80%左右。浸潤腫瘤侵入肌層,占20%左右,其中部分表淺腫瘤可能發展為浸潤腫瘤。膀胱癌的細胞分化差異很大,和預后有密切關系。 間歇性、無痛血尿為膀胱癌最常見病狀,其次為尿頻及排尿困難,偶有痛性淋漓。血尿區與腫瘤大小、數目、惡性度無明顯相關。血尿可終末加重,伴膀胱刺激癥狀。如尿中有腐肉并有排尿困難,多數為晚期癥狀。膀胱橫紋肌肉瘤發生在嬰幼兒,主要表現為排尿困難,尿中的葡萄狀物。 尿細胞學檢查極重要,如發現腫瘤細胞有助于診斷,原位癌可以無血尿,但尿中存在癌細胞。膀胱鏡檢查必不可少,對決定治療方案起關鍵作用。膀胱癌患者必須行泌尿系統造影以了解腎和輸尿管情況。流式細胞術和圖像分析以及T抗原等檢測,有助于對腫瘤生物學特性的了解。膀胱黏膜的原位癌和非典型增生病變是復發基礎。 確診膀胱癌時,除一般檢查外,應行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盡可能切除全部可見腫瘤。TURBT的目的是評估腫瘤的深度與范圍,以利于分期。特別注意探查扁平、柔軟、發紅的黏膜范圍,有可能隱藏原位癌。CT/MR檢查能提示肌層受侵深度,但對淋巴結轉移并不能完全正確提示,因此CT/MR對臟器外病灶檢查不敏感。臨床評估經常低于實際病灶范圍,因此,術后病理分期有更重要的作用。 膀胱癌的癥狀(文:健康無憂網) 四、膀胱癌骨轉移的癥狀 出現骨和關節疼痛或腫脹,經常在夜間疼痛感加強且不一定與活動有關。疼痛可以是持續鈍痛或只在受壓時感到疼痛。有持續且難以解釋的背痛。可能只是患背部疾病或背痛。早期的肢體遠端會有麻木感,因壓迫神經血管。發展期為逐漸加重的局部疼痛,晚期可有病理性骨折。 五、膀胱癌的治療方法 膀胱腫瘤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具體到每一個患者,采用哪一種治療方法進行治療,都要根據患者所患腫瘤的組織類型、病例分級、全身情況、患者的意愿、醫院的條件、醫師的技術以及相關的社會、文化、經濟背景等,給予具體的考慮。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簡稱膀胱電切術或TURBt):這是國際上一致公認的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標準手術方式。淺表性腫瘤是指臨床分期為Ta或T1期的腫瘤,這類腫瘤僅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層,并未侵犯肌層,因此淋巴和血行轉移的概率極低,5年的生存率大于百分之八十,而且其中只有百分之十五的患者最終需要其他更為積極的治療。 膀胱電切術也適用于侵潤性膀胱癌,甚至5cm的腫瘤也可以通過電切切除,同時,膀胱腫瘤初次的電切術也是判斷膀胱腫瘤浸潤深度的最可靠的方法,但盡管如此,分期的準確性仍然只是相對的,對一個特定的病理,不同的病理學家會得到不同的分期結論。 分化良好,局限于上皮層的腫瘤電切后發生肌層浸潤的概率并不高,但對于浸潤到固有膜切分化不良的腫瘤發生肌層浸潤的概率可高達百分之四十六,因此T1期腫瘤,特別是分化不良的Tis腫瘤應當認識到潛在的進展趨勢。 對已T1期腫瘤常見的情況是腫瘤在手術時未被完全切除干凈,雖然進行電切的醫師認為腫瘤切除得很徹底。在德國有一個研究報道指出,有超過百分之四十的T2期腫瘤在第一次電切術后6周再次電切會發現有腫瘤的組織殘留,膀胱癌電切術后進行預防性膀胱灌注治療所顯示出來的療效也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電切術后殘余腫瘤的存在。 3膀胱部分切除術:膀胱部分切除術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在TURBt手術開展之前被廣泛應用,本手術較簡單,能保留膀胱功能,易為患者所接受。 適應證:主要為瘤體較大、瘤蒂較寬或TURBt不易切除的淺表膀胱癌,無遠處轉移的局部浸潤性膀胱癌,膀胱憩室癌和腫瘤雖屬T2、T3a期浸潤性膀胱癌但患者拒絕膀胱全切者 相對禁忌癥:原位癌、復發或多發腫瘤、腫瘤超出膀胱壁、侵犯膀胱頸或前列腺、腫瘤切除后膀胱容量太小(小于正常的1/3)以及患者身體情況極差等。 六、膀胱癌患者飲食須知 膀胱癌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出現血尿或全程血尿,或終末血尿,或伴血塊,或因血塊阻塞尿道而致排尿不暢。長期尿血的后果可致機體血虛,導致貧血。 針對膀胱癌癥狀的特點,飲食宜以清熱止血、涼血止血、養血止血等為原則,可選用生地榆、生側柏葉、白茅根、生地黃、三七、鮮藕節、白及、蓋菜、生苡仁等藥物予以調治。還應適當進食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蛋白質,增加營養以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此外,還應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煎餅、炸魚、咸魚等,戒除不良生活習慣,避免主動吸煙和被動吸煙,烈酒應戒除。 |
|
來自: 滹南行東一莊翁 > 《醫學知識與健康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