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始建于元代的龍王廟位于昌平的龍山上,山下就是白浮泉,是元朝大都漕運的源頭所在地,當初之所以選擇在山頂上建廟恐怕也是怕讓大水給沖了吧。 北京現存的龍王廟基本都是小廟,無論是恭王府內的還是櫻桃溝里的都只有一間小屋,而龍山上的這座龍王廟規模則要大得多了,光是山門就有三座,中間一座大的,兩旁還各開有一扇小門。 山門前立的石碑顯示這座龍王廟是北京市文保單位,單就這點看這座廟應該是后來重修建的,如果是元代建筑那肯定早就是國保單位了。 走進山門,院內有正殿、東西配殿以及鐘鼓二樓,這在目前京城的龍王廟中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在正殿前立有幾通新老石碑,分別記述了明清以來歷次廟宇修繕的過程,碑上的字跡大多已模糊不清。 大殿內正面是龍王塑像,兩側分別是雷公電母,風伯云童,不過這些塑像都是新塑的,而龍王的形象也不是一般龍王廟中的龍頭而是塑成了帝王之相。 在兩側墻上依稀能看到一些壁畫的痕跡,據說這些壁畫是解放前后繪制的,想來也有大幾十年了。壁畫內容已經看不太清楚,應該是和求雨有關的內容。 雖然如今整座龍王廟都是重新修飾一新的,但是在一些梁柱上還保留著一些原先的彩繪痕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