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紛紛擾擾,生與死多少都會羈絆著我們,看似自由的人生其實充滿阻礙與羈絆,生而為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身的感悟。今天我們來看看古今中外的心理學大師是如何看待人生。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家。開創精神分析學說
談到弗洛伊德,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了解。精神分析創始人,一生在成就與非議下走過。有人甚至將他與愛因斯坦并列改變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那么他是對人生如何感悟呢?
1、沒有所謂的玩笑,所有玩笑背后都有認真的地方
2、沒有口誤這回事;所有的口誤都是潛意識的真識的流露;當你瞧不起一個人的時候這種輕視一定能夠感覺得到那他/她就會做出某些事情來自衛 3、凡人皆無法隱瞞私情,盡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緘默,但他的手指卻會多嘴多舌。 4、人類天生具有“弒父情結”,從一出生,他就注定要和父親展開斗爭,以擺脫被統治、被支配的地位,爭取獨立自由的權利,進而掌握家庭的主導權和社會的主動權。 5、人生就象弈棋, 一步失誤, 全盤皆輸,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
2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瑞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是現代心理學的鼻祖之一
榮格早期與弗洛伊德合作過,但后來由于兩人觀點不同而分裂。與弗洛伊德相比,榮格更強調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負,反對弗洛伊德的自然主義傾向。
1、 孤獨并不是來自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對其最要緊的感受。
2. 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3. 人類存在的唯一目的,是在純粹的自在的黑暗中點亮一盞燈!
4. 心理治療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病人進入一種不可能得幸福狀態,而是幫助他們樹立一種面對苦難,哲學式的耐心和堅定。
5. 你沒有覺察到的事情,就會變你的「命運」。
3、約翰·華生

美國心理學家, 行為主義心理學 的創始人
華生一生致力于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之間的關系。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和實踐、情緒條件作用和動物心理學。他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不是意識而是行為,主張研究行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必須拋棄內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學常用的實驗法和觀察法。他還把行為主義研究方法應用到了動物研究、兒童教養和廣告方面。他在使心理學客觀化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對美國心理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1、 人格乃是我們所有的各種習慣系統的最后產物。
2、 環境改變的程度越高,則人格改變的程度也越高了
3、 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
4、亞伯拉罕·馬斯洛

美國 著名社會 心理學家
提到馬斯洛學過心理學和社會學以及哲學的人都不會陌生,他的需求層次理論非常適合人用現實和社會了解人性深處的奧秘。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其美學理論提供了心理學基礎。其心理學理論核心是人通過“自我實現”,滿足多層次的需要系統,達到“高峰體驗”,重新找回被技術排斥的人的價值,實現完美人格。
1、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2、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3、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4、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5、 最低層次是對生理上的需求;第二,包含對安全、穩定和質量的需求;第三,歸屬感;第四,對獲得尊重的需求;第五,人類對自我實現的需求。
5、亞伯拉罕·馬斯洛

美籍德國猶太人、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
他不只是一個心理學家,還是一個思想家,社會學家,能夠站在人類歷史的角度去審視社會發展。弗羅姆的成長環境是不幸的,但是正是因為他成長環境讓他對世界,整個人類社會有自己深刻的思考。他出生在德國一個傳統的猶太家庭,是家里的獨生子,作為商人的父親脾氣暴躁,母親敏感憂郁,還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等等,一系列的因素讓他從小學會思考。尤其是戰爭給他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我覺得他是一個懂愛,浪漫主義的人。
1、 不成熟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2、 愛情與成熟度無關。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種愛的努力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3、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愛情可以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而雙方都會因喚醒了內心的某種生命力而充滿快樂。
4、 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5、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奇怪的不是為什么有人發瘋,而是很多人為什么沒有發瘋。
6、森田正馬

日本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森田療法”創始人
森田正馬早年患有神經官能癥,在吃藥和治療無效情況下無意中痊愈。從此走上研究心理學道路。從自身的經歷中受到啟發,森田決心從事精神衛生領域的工作。1904年森田進入東京大學醫學院專攻精神療法。他對當時認為治療神經癥有效的各種療法進行實踐驗證,世界上心理治療手段非常多,但是“森田療法”是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心理療法。
1、 順應自然地接受自己的情緒,以應當做的為目的去行動。
2、 每個人都藏著一個叛逆的小孩。人生重要有哪怕一次,放出自己內心那個叛逆的小孩,這樣,到老的時候,我們才不會感嘆,這一生,我都在為別人而活著。
3、 哭過之后,才能長大
4、 業已解脫了強迫觀念的人,是已經積累了人生修養的人,是飽嘗過人世間酸甜苦辣的人。希望成為超出凡人的人,則必須充分飽嘗強迫觀念的痛苦。這是人生修養的捷徑。
5、 人生的問題不能靠理論或理想來解決,而要靠事實和實踐。人需要吃飯、希望工作,而且不愿墜落。人生的過程在于順從自然。這沒有定規的人生,要以事實為事實,要順其自然地服從它。
6、 無論怎么衡量,唯有順應自然,自身才有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