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邱昭良博士的《如何系統思考》總體感覺像是讀了一篇很長的論文,理論性很強,但是作為一本系統思考的入門書來說,還是比較易懂,收獲也很多。在進入本書主題“如何系統思考”之前,讓我們先解決兩個基礎問題,什么是系統?我們?yōu)槭裁匆到y思考? ![]() 所謂系統是指由一群相互連接實體構成的一個整體。
這個例子簡簡單單,但是要將這些要素加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構成了一個整體,實現了特定的功能。 ![]() 由此我們看出系統的三個構成要素:實體、連接、功能與目標。 實體既可以指有形能動的主體,也可以指一些無形的事物,或者這些事物的關鍵特征、要素及其中的一些部分。對于人體系統而言,其實體包括:骨骼、肌肉、各種器官等。對班級來說,實體包括:學生、老師、課程等。對企業(yè)家而言,實體包括:各部門管理者人、員工、投資者、顧客等。只有一個,不可再分的實體構成的東西,如一粒沙,一塊石頭,就不是一個系統。人們在分析系統是最容易注意到的部分就是要素,但他對定義系統的特點是最不重要的,改變要素對系統的影響極小,只要不觸動系統的內在連接和總體目標,即使替換掉所有的要素,系統也會保持不變,或者只是發(fā)生緩慢的變化。 連接若干要素組成一個系統,他們之間必須有內在的連接。也就是說系統中某個部分與另一個部分之間的連接有可能是物質流,如血液、商品、現金等;也可能是反饋信息及系統中影響決策行動的各種信號,如訂單、收入、成本、滿意度等。系統的精髓就在于實體之間的聯系,如果你想理解一個系統試圖進一步影響它的行為,甚至要控制它,你必須探尋系統內在的連接關系,既研究那些把要素整合在一起的關系。 功能目標對于系統來說有哪些實體構成、它們之間如何連接,并不是偶然隨機的,而是有其內在的功能或目的。例如:一個由夫妻及子女組成的家庭,目的是繁衍哺育下一代,讓每個人不至于孤獨的存在。一個公司或一個組織,有其宗旨和使命。通常系統中最不明顯就是功能目標,只能通過分析系統行為才能推斷出系統的目標,而這常常是系統行為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系統可以分為三類:機械系統、有機系統和社會系統。 機械系統:一般是可以預測的方式運行,有一定規(guī)律,遵循的是自然與物理定律,包括兒童玩具自行車、自動駕駛、宇宙飛船等。 有機系統:各個部分承擔著特定的功能,協同地運作,支持整個有機體的目的或目標。人、動物、植物都是有機系統。 社會系統:包括組織、社區(qū)、國家、社會一些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功能或目的,但也有一個更大的系統中的一部分,這個更大的系統也有其目的和功能。 機械系統出現問題,診斷后可以修補或替換。有機系統就不能簡單的修補替換,社會系統來說問題解決更為微妙復雜,甚至不能以治療有機系統的模式來類推。 ![]() 為什么要系統思考?彼得·圣吉說:我們自幼就被教導的把問題加以分解,把世界猜成片片段段來理解,這顯然能夠使復雜問題容易處理,但是無形之中我們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全然失掉整體感,也不了解自身行動所帶來的一連串后果。 系統思考是有效應對復雜型系統性解決問題,制定睿智決策的科學方法,有助于形成睿智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決策,避免拙劣的決策,比如那些看起來補上了當前漏洞,卻留下了長期隱患的決策。 系統思考缺乏癥,一般有四種癥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眼前不看長遠,只看現象不看本質,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 ![]() 我們如何才能做到系統思考?我們要先學會三種思考模式:一是動態(tài)思考,從線性思考走向環(huán)形思考;二是深入思考,從專注個別事件到洞悉系統的內在結構;三是全面思考,從局限于本位到觀照全局。 1、動態(tài)思考 系統思考讓我們不只看到靜止的片段,而是讓看到系統動態(tài)及其來龍去脈,認識到因果關系之間的微妙互動。 傳統上人們傾向于采用事件驅動的、反應式、線性式的思考模式,這是一種關注問題、著眼于眼前、“條件反射”式的應對方式。人們評估環(huán)境狀況與目標相比,如果實際狀況與預期狀況有差別,就會將其視為問題,從而采取一些措施或者對策。
![]() ![]() ![]() 進行動態(tài)思考時我們可以采用輔助工具,如剝洋怱法(五個為什么)、魚骨圖、多重原因圖。對于一個復雜問題,可以先使用多種原因圖來探討因果關系的本質,對原因進行定位;然后再使用魚骨圖,明確主要原因并進行結構化,最后使用因果回路圖發(fā)現關鍵的反饋回路,從而有助人們打破循環(huán),采取改善和變革的措施。 我們如何做到環(huán)形思考呢?有四個步驟:一找問題,找出工作、生活中重復出現的一個問題,作為分析對象。初學者選擇分析問題最好比較具體,存在一段時間,但也不能過于簡單。二找原因,列出產生這個問題的各種原因,用箭頭把它們分別連接到問題上。三找結果,找出這個問題,可能產生的各種結果,用箭頭把他們與問題分別連起來,如果這個問題發(fā)展下去,它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這些結果不一定現在就存在,也不一定是同時存在。四找回路,思考在原因與結果之間是否存在隱形回路,也就是說,這個問題產生的結果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導致問題的原因,從而形成一個閉合回路。 2、深入思考 系統思考中有一個著名的冰山模型,揭示了人們的思維層次,冰山的頂部是事件,冰山的底部是模式和結構,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就是通過觀察經歷各種事件而學習成長,認識和了解這個世界。 ![]() 為深刻的了解這個系統,必須再深入的想一層“為什么會發(fā)生這個事件?”“未來會發(fā)生哪些事件?”要得到這些答案,你首先要把有關的事件聯系起來,看是否有一些趨勢或模式。由此進一步分析梳理這些趨勢、模式背后的因果關系,也就是有哪些影響因素,它們之間存在哪些相互關聯和反饋的作用,以及他們成長的路徑和變化的態(tài)勢。這些東西我們稱為系統的結構,而這里的結構不是指邏輯架構或組織成員之間匯報關系,而是系統中關鍵影響要素及其之間的相互聯系方式。 ![]() 深入思考時我們可以用行為模式圖認識系統變化的動態(tài)。行為模式圖是一種非常基本的簡單工具,它由橫軸(時間)和縱軸(變量表現)構成。用一條曲線表述問題或者變量隨時間發(fā)生的演變模式。 利用行為模式圖可以大致推斷出系統的潛在結構。當遇到一個問題時,善于進行系統思考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數據信息,了解系統的歷史情況以及行為時間變化的趨勢圖。最基本的行為模式是指數增長、尋的和振蕩。 3、全面思考 系統思考的本質是整體思考,其中一個基本要求就是條理清楚的梳理復雜關系,確保不遺漏重要實體。全面思考的輔助工具是實體關系圖,實體關系圖顯示了系統中所有相關的主題及其之間的關鍵反饋關系與系統中構成的各要素相對應。它通常包括兩類:實體和實體之間的反饋。 ![]() 系統思考的新語言因果回路圖想要深刻的表示系統結構最有效的工具是因果回路圖,也稱系統循環(huán)圖。它是系統思考的基本工具,因果回路圖由變量、連接兩類要素構成,它們構成一系列的閉合回路,反映了影響系統行為的各種關鍵因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任何一個閉合回路要么增強回路,要么是調節(jié)回路,不同類型的回路組合起來使得系統變化出各種不同的動態(tài)。 因果回路圖的三個基本模塊:增強回路、調節(jié)回路、時間延遲。 回路在系統思考領域,人們常常用一系列相互連接的變量構成一個閉合回路,來表示系統中關鍵影響因素及其之間的相互聯系、重要反饋,從而反映復雜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即為系統的結構與本質。從結構上看,所有的回路均由兩類要素構成,變量和連接。 所有的閉合回路要么是增強回路,要么是調節(jié)回路。 增強回路對系統中事件有增強其原有變化態(tài)勢的作用,而調節(jié)回路會自我調節(jié)抵消并阻止變化。增強回路的影響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的。所有的增強回路指的是具有自我增強特點的回路。增強回路的表現征兆是:越來越……良性循環(huán)、惡性循環(huán)、連鎖反應、再次\進一步。 調節(jié)回路沒有任何一個增強回路可以獨立存在,在不同時間條件下,它會碰上一些限制因素,成長受到限制或逆轉。多數時候增強回路有多個限制因素。對于上述限制因素,可以用調節(jié)回路來表示。調節(jié)回路可以導致系統向某一個目標靠近。調節(jié)回路的作用是阻力或者限制因素,干預或解決問題,平衡或實現目標。 時間延遲在因果回路圖中人們經常在兩個變量連接的箭頭中畫一條短的平行線,表示時間已延遲。在系統中時間延遲比比皆是,它們決定了系統反應速度有多快,達成目標的準確性以及系統中信息傳遞的及時性。時間延遲存在于增強回路上,又出現在調節(jié)回路上。當時間延遲出現在增強回路上,它是增長速度不如預期的那樣迅速,似乎“慢了半拍”。當時間延遲所在的回路為調節(jié)回路,使它容易使解決方案似乎不奏效,導致人們?yōu)榱说玫较胍慕Y果而做出大幅度的努力,從而導致振蕩,或矯枉過正。 ![]() 讀本書收獲:一是會突破線性思考,在思考過程中尋找回路;二是對剝洋怱提問、魚骨圖、因果圖、輸入輸出圖等思考工具的結合使用有了進一步了解;三是推開了系統思考的大門,思考角度從分解到整合找到路徑;四是系統思考方式不在于讀多少本這方面的書,而在于日常工作與生活中遇到相關問題,能應用系統思考方法勤加練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