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文化典故 【周室三母】 周室三賢母,即王季之母太姜、文王之母太妊、武王之母太姒。三賢母她們不但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嚴格要求,而且賢慧重德,旦夕勤勞,以進婦道。《詩經》中有很多的詩都是贊頌她們的。她們的德孕育了周室三代開基大賢。 【姬伯夢熊】 欲成大事者身邊必有大才,姬昌為成就開國大業,愛才如饑,求賢如渴,常思于榻。一日,姬昌隨百官出行至宮郊靈臺,在靈臺宴樂之后,回駕不及,姬昌臺上設繡榻而寢。時至三更,姬昌睡夢中望見東南一只白額猛虎,肋生雙翅,于帳中撲來。姬昌驚醒過來,問大夫散宜生,散宜生躬身賀曰“此夢乃飛熊之兆,是大吉兆,主大王將得棟梁之臣。”后姬昌隨文武百官朝飛熊飛來的方向求取賢人。當他們來到磻溪時,忽然看見一須發花白、神采奕奕的老翁正坐在溪邊垂楊下的巨石上釣魚。老翁釣魚沒用魚鉤、魚線,只用一根竹竿。姬昌甚覺奇怪,主動向老翁鞠躬施禮,問道:“這樣,能釣到魚嗎?”老翁不答。姬昌又問,老翁還是不答。姬昌再問,老翁把竹竿一頭放在姬昌前面,自作漁歌曰:“河里魚兒早上鉤,大魚已在我竿頭。”姬昌忽然明白,他要找的人就是這個老翁了。老翁就是姜太公啊,原來姜太公知道姬昌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圣人,早就想幫助姬昌成就天下大業,讓天下百姓過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姜太公還知道姬昌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他才以奇怪的釣魚方式在渭河邊等待姬昌的到來。姬昌得到了姜太公,終于實現了滅商興周的大業。 【義子雷震】 一日,姬昌率文武百官來到燕山,忽然云長東南,霧生西北,霎時霹靂交加,震動山河大地,下起了傾盆大雨。須臾又云散雨收,日色當空。姬昌在馬上渾身雨濕,但喜曰:“雷過生光,將星出現。”不一會,從古墓邊傳來小孩哭聲,眾人向前一看,果是個孩子。姬昌看見小孩面如桃花,眼生光華,大喜。遂將小孩收為義子,帶回岐山權養。后來,雷震子成了西岐一員猛將,幫助文王從羑里逃出五關并協助文王、武王打下了天下。 【羑里演卦】 姬昌被商紂王囚禁羑里時,守分安居,潛心把伏羲先天八卦反復推明,變成后天八卦,演成六十四卦,中分三百六十爻象,一一辯明,參透先天玄機,萬古留傳。后稱《周易》。 【西伯吐子】 姬昌長子伯邑考遭蘇妲己誣陷,在摘星樓被商紂王殺害后,又被蘇妲己命人剁成肉醬做成肉餅送與姬昌食。姬昌逃出五關后,想起羑里自咽子肉,不覺心中大痛,淚如雨下,跌下逍遙馬,面如紙灰,口中吐出一塊肉餅。那肉餅往地上一滾,生出四足,長出兩耳,化成一只小兔望西跑了。姬昌又連吐三次,三只小兔也走了。 【桐葉封弟】 “桐葉封弟”又簡稱“剪葉”,出自《呂氏春秋》。周公旦為周朝的開國輔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時,年齡非常小,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條。有一天,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和成王在一起玩耍,成王隨手攀摘了一片梧桐樹葉,送給了弟弟叔虞,隨口道:“我把這作為信物,封賜給你!”叔虞接過樹葉后,心里非常高興,隨后把這件事告訴給周公,周公認為天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件事如果是真的,那可非同小可了,于是前去詢問成王,成王說他只不過是跟弟弟開開玩笑,周公聽后嚴肅地說:“天子無戲言,出口成憲,而且史書記載,樂師歌頌,士人稱道。哪能隨便說說。”成王聽周公言之有理,只好把叔虞封于唐,后來,叔虞的兒子把都遷到晉水的岸邊,改唐為晉。后來,人們用這個表示分封之意。唐代李嶠《攀龍臺牌》里引用了這個典故:“亦有御蘭感夢,皇天之命伯倏,剪葉開封,上帝之名太叔。” 【債臺高筑】 這是周朝最后一王周赧王的苦難之典。公元前256年,秦國軍隊已逼近周赧王所居的王城(今王城公園一帶),此時周天子只剩下很小一塊領土了。周赧王為籌集軍費,只好向國內的富商大賈借債,并答應滅秦后還清本息。秦軍打到王城,赧王降秦,被秦趕到伊闕南邊的新城。眾債主一齊趕到新城向赧王討債,赧王無賴就躲進一處建在高臺上的驛館內。自此。這處高臺就被稱為“逃債臺”、“避債臺”。“債臺高筑”這一成語,直到今天仍然被用來形容欠債很多,無法償還。 【織簍為生】 周赧王的三世孫周勃由于祖上輾轉逃難,當他隨父來到沛郡后,與劉邦同籍。周勃家境貧寒,三十歲未曾娶妻安家,常在家以織蠶具為生,也為喪事之家吹奏哀樂。周勃秦末從劉邦起義,為中涓、拜虎賁令。劉邦為漢王時,封威武侯,拜將軍。劉邦崩后,漢惠帝即位,呂后篡權,周勃聯合陳平果斷采取行動誅滅呂氏集團,扶劉邦之子劉恒為帝,號漢文帝。由于周勃扶漢有功,被漢文帝封為右丞相,賜降侯,得五千金、邑萬戶。孝文帝十一年(公元前169),周勃病故,葬絳縣勃村,追封武侯。 【隨禪尋親】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三月,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封禪,派人在岱頂立石。之后,東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禪禮儀:至梁父山禮祠“地主”神;其后舉行封祀禮,在山下東方建封壇,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后,武帝獨與侍中奉車子候登泰山,行登封禮;第二天自岱陰下,按祭后土的禮儀,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封禪結束后,漢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賀,并改年號元鼎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縣奉祀泰山,名為奉高縣。在武帝封禪的路上,周勃為隨從武將,周勃請求武帝并獲準一路尋找祖上逃難時失散的親人。周勃一路探訪,終于尋找到一些親人,然后奏請武帝準予將親人們遷至都城居住,使沛郡周族逐步繁衍成為望族。 【細柳屯軍】 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委派河內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一次,漢文帝親自去慰勞軍隊。漢文帝到了霸上和棘門的其他軍營,驅馳而入,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當來到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漢文帝的先行衛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隊說:“皇上將要駕到。”鎮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去告訴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的武官說:“將軍規定,軍營中不準驅車奔馳。”于是皇上的車隊也只好拉住韁繩,慢慢前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著橫木,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辭去。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啊!這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豈是能夠侵犯他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