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學說和辯證施功原則在氣功上的應用(一) 張文江 一、氣功的形成和作用 氣功是我國古代人民在生活勞動及與衰老病死作斗爭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的一種自我身心鍛煉方法·它包括了古代人所稱的“術數”“導引”“吐納”“行氣”“按蹺”“靜坐”等功種和功法。從《內經》上古天真論[1]、遺篇刺法論[2]、本神論[3]、異法方宜論[4]、陰陽應象大論[5]等論述,說明氣功有防病、治病、延年、益智的作用,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故為歷代養生家和多數名醫所重視。 二、氣功的發展有賴于陰陽學說和辯證施功原則的應用 陰陽學說概括了宇宙的一切自然法則并關系到人的生死問題,正如《內經》所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生殺之本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神乃絕”(《素問·生氣通天論》)。這就啟示了氣功家們不能不從事陰陽學說的研究和應用。“辯證施功”是根據中醫的“辯證施治”原則而發展起來的,氣功家把陰陽學說和“辯證施治”原則結合起來加以應用,古人在這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茲就我五十年來學習氣功和實踐體會,分別介紹于下: (一)按一年四季陰陽變化而施功 一年四季的陰陽變化是很大的,其突出表現為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從陰陽來概括,則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故在辯證施功時,應注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身論》)。使陰陽無傷并得以相生相長。以余經驗,在春夏季節宜偏于靜功,并行“攪海吞津法”或“存思冰想法”以滋陰養陽,使肝氣不致內變,心氣不致內洞;在秋冬季節宜偏于動功,并行“閉氣發熱發”[6]或“存思火熱法”以生陽養陰,使肺氣不致焦滿,腎氣不致濁沉。 (二)按一晝夜陰陽變化而施功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時辰。從子時至巳時為“六陽時”,從午時至亥時為“六陰時”。清氣為陽時所主,濁氣為陰時所主。“服氣法”時[7]宜在六陽時為之。《服氣經·密要口訣》:“凡服氣皆取陽時,……如此以陽爍陰,取三尸之患。”這按陽時服氣之法,頗有道理。即以現代科學言,亦以平旦至之時行深呼吸最為相宜。因此時空氣中的氧氣較為充足,對身體自然有益。但氣功家對陰時陽時的運用,還有更重要的含義,即“六陽時為火”,最易使真氣最積聚于“丹田”,再因“丹田”之氣充盈,也就很容易使氣機發動而運行于任督,形成“小周天”。即真氣從“丹田”下行至“會陰”而上至’夾脊”,或從“丹田”直通“命門”再上行至玉枕,而“泥丸”(即百會)。這一階段,一般稱為“通督脈”。復從“泥丸”下降至“鵲橋”而“膻中”而回至丹田。這一階段,一般稱為“通任脈”。任督俱通,就可算是“小周天”通了(小周天功亦名河車運轉功)。多數人實踐證明,鍛煉氣功只要把“小周天”打通,在人體生理上即可起到有益的效應,在病理上亦可得到顯著的改善,故歷代煉功家多重視“小周天”的鍛煉。要使“小周天”能早日煉成,方法很多,而在“六陽時”特別是在子時進行,確是重要條件之一。但六陽時只占一晝夜之半,且子時正當半夜,正是睡眠時間,對做日班和夜班工作的人都有困難。故古人又創造了在“活子時”“活子午”時煉功的方法,即不拘于固定的“子時”從事煉功。其法是不論任何時刻,只要把姿勢擺好后,即進行“調息”,結合“意守丹田”或“凝神入氣穴”,使“氣沉丹田”。待真氣積聚“丹田”,在候“丹田”真氣充盈,自然會在“丹田”部位出現“熱脹”或“脹滿感”或“氣丘感”或“跳動感”等反應,此乃真氣行將發動運行之兆,就可稱“活子時”已經到了,即可采用“以意行氣”。“以意引氣”之法進行“河車運轉”,把任督打通,完成“小周天”的功法,取得效益。正如《內金丹》所云:“子午功,是火候,兩時活取無昏晝。”意思就是說煉功不拘晝夜,只要在練功后,丹田出現上述“得氣”感時,就可作為“活子時”而進行“引氣”“行氣”以通“小周天”,這是“從權而變”的方法。但據我多年氣功教學經驗,學者如能有條件或創造條件,以“正子時”為主(即在晚上子時)并結合“活子時”進行鍛煉,則更能獲得“子午陰陽之妙用”,而取得更快更好的效果。 (三)按性別及體型的陰陽差異而施功 男為陽,女為陰。故婦女煉功與男子煉功雖有共同處,亦有不同點。古人所著《女丹經》所論煉功方法,就是根據婦女陰陽氣血的特異性提出的。再從人體類型而言:“有太陽之人,有少陽之人,有太陰之人,有少陰之人,有陰陽平和之人,凡五人者,其態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靈樞·通天論》)。因此,在練功方法上,應當根據其陰陽差異而施功。以余經驗,凡陰虛陽亢病人,亦以靜功為主,并結合意守“涌泉”“三陰交”等“陰竅”。而陰盛陽虛之人,亦以動功為主,并結合一手“命門”“百會”“泥丸”“祖竅(即印堂穴上凹中)”等“陽竅”,庶能使陰陽調和平順。 (四)按人體經絡的陰陽不同而施功 人體的十二經脈中,有六陽經和六陰經。而任脈為陰經之海,督脈為陽經之綱。故行“小周天”功時,除當注意前述一晝夜之陰陽差別外,還當按人體經絡陰陽不同而辯證施功。《奇經八脈考》:“任督二脈人身中之子午也,乃丹經‘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水離火交媾之鄉。”《養真集》:“任督若通,百脈皆通,故‘進陽火’、‘退陰符’”[8]而行河車運轉之法,……久久純熟,氣滿三田,上下交泰,即所謂常使氣通關節透,自然精滿谷神存。”《玄微心印》:“任者妊也,行腹部中,故龜納鼻息,鶴養胎息,而能有壽,通此脈也;督者督也,行背部中,故鹿運尾閭,還精補腦,而至上上之壽,通此脈也。”于此可見氣功須按經絡陰陽不同而施功的重要性了。 北戴河當代氣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