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媒體報道,知名食品品牌“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于2月8日逝世,終年73歲。 說起“灣仔碼頭”,我們總是不由地想起那句經典的廣告語:
“每顆水餃都是媽媽的用心。”
這句話,看似簡單,卻無意中蘊含了臧健和創業一生以來的哲理。
從一貧如洗走到數十億身家,臧健和以一個母親的角色走過很多坎坷的道路。 她曾說過: 一個女人,在困難中的態度和意志會影響孩子一輩子。作為母親,千萬要有一點精神。 那個年代很多創業家的創業初衷,要么是夢想,要么是機會。
而臧健和的創業初衷,卻是因為無路可走,只能為母則強。
1945年,臧健和出生于日照市五蓮縣。十四歲那年,遭遇天災饑荒,父親出走再無音信,母親帶著自己到了青島靠縫補衣服為生,而自己到了醫院當護士。
1967年,臧健和結識了一名泰國華僑醫生,兩人結婚,生下了兩個女兒。
然而,先回了泰國的丈夫在家人的安排下另娶了他人,而自己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被迫留在了香港。
為母則強,臧健和抱著無論如何也要撫養兩個女兒長大成人的初衷,開始了謀生之路。
路卻沒那么好走,臧健和先是意外撞斷了腰骨,后又檢查出身患糖尿病。老板更是雪上加霜,借機解雇了她,扣掉了當月工資。
幸而有個好心律師幫忙,打贏了官司,要到了工資和補償金。
但臧健和堅持不要補償金和社會福利補貼,理由是: 當時我還年輕,有能力工作卻吃救濟,我覺得我辜負自己,孩子也會因是救濟家庭而自卑,無法與其他孩子一樣成長。
在友人的點撥之下,她決定自己到灣仔碼頭擺攤賣水餃——作為一個北方人,她做的水餃是正宗的好吃。
小攤車沒有,那么自己用廢料木頭做;不能久站,那么搬個凳子去坐著。 但她一直堅持當初護士的習慣對所有用具進行消毒,并堅持用最新鮮的餡兒最勁道的面粉來包餃子。
甚至,她將慣有的山東口味改成了平淡的廣東口味,反復試驗面皮的厚度,反復調整肉餡的肥瘦比例,只為顧客的一句滿意。
她解釋說,我做的水餃賣給顧客,就要像對我自己的朋友、親戚那樣,讓他們吃得衛生、開心,他們才會再回來。 當然,想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除了一個好的基礎,還有很多成長的契機。
第一個契機,是一個記者帶來的。
因為臧健和的用心,顧客也慢慢多了起來,很多人不僅是回頭客,還會紛紛介紹自己的親朋好友來吃。
某一天,一個報紙專欄記者在吃過了水餃之后,被母女三人的 用心所感動,便回去將她們的事跡寫成文章發表了。
就這樣,“水餃皇后”臧健和成了香港頗為有名的小攤老板之一。
隨之,也帶來了第二個契機,日本大丸百貨公司的老板想要和臧健和合作。
坊間傳聞說,因為百貨公司老板的女兒非常挑食,卻偏偏愛吃灣仔碼頭的水餃,一餐都能吃下二十多個。
無論如何,臧健和的好口碑都為她打下了好基礎。盡管當時臧健和并沒有工廠、也沒有品牌,并且聰明地拒絕了對方收購水餃技術、出售商標的要求,但百貨公司老板依然不愿意錯過這個商機。
臧健和非常有商業頭腦,她知道了如今自家的水餃已經有了名氣,也必然會有未來, 如果我自己做出來的品牌變成日本人的牌子,一旦我的技術被學去,我的保障就完全喪失了。
在商議的過程中,她還提出自己在推車買的水餃可以便宜,但進入超市出售的水餃必須抬高價格至12.5元。 我的水餃在碼頭上賣,可以非常簡單地包裝甚至不包裝下鍋煮著賣, 但要進日本百貨公司,一定要給顧客留下好印象,當然要改善工藝改變包裝設計,這就會提高成本,提價合情合理。 最終,以保留“灣仔碼頭北京水餃”的品牌,由日方提供牌照、工廠的條件,臧健和簽下了20年的合作條約。
第三個契機到來的時候,臧健和的態度已經改變了很多了。
在之前,臧健和都有著驕傲的資本。因為在1983年,灣仔碼頭水餃就已經成為香港冷凍食品第一品牌,占據了100%的新鮮水餃市場和30%的冷凍餃子市場。
但臧健和并沒有讓自己處于停滯的狀態中,她很快意識到,如果想要做得更大,自己還需要個“老師”,自己還需要繼續進步。
1997年,臧健和和哈根達斯母公司美國品食樂食品公司合作,在上海工廠投產,進軍內陸市場。
有著后者先進的科學技術,僅花了2年,灣仔碼頭水餃的銷售額就高達5億人民幣,遠遠超過當時在香港的成績。
2001年,全球第六大食品企業美國通用磨坊收購了品食樂公司,成為了灣仔碼頭的母公司。通用磨坊比起品食樂,有著更加先進的冷鏈運輸技術和更加厚實的資金實力。
這對于灣仔碼頭來說真的是錦上添花,因為灣仔碼頭做得再好,依然十分受當時落后物流的限制,畢竟總不能發展一個市場開一個工廠。
有了完整的冷鏈物流設施,灣仔碼頭開始一邊打造品牌文化,一邊發展其他產品線,擴展更大的市場和更遠的影響力。
直到今天,灣仔碼頭在國內外擁有15家大型生產基地,產品出口到東南亞、北美、歐洲多個國家。在國內,灣仔碼頭與思念、三全占據了整個冷凍面點市場。
根據尼爾森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灣仔碼頭達到了44%水餃市場占有率,遠超其他兩家,在廣州、上海等地區更高達56%-60%。公司每年銷售額超60億,去年更是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創業不易,一個女人能夠兼顧事業和家庭更不容易。 很多人會將創業道路上的成長契機,簡單歸結為天時地利人和。
臧健和并不否認這個說法,但她更看重人為。
畢竟,懶的人會等天時地利人和,聰明的人會自己制造天時地利人和。
臧健和曾經理直氣壯地說過: 別人都說我有福氣、運氣好,我不這么看。 都在碼頭上擺攤,有的人連小販都做不長遠,而我想就是做小販也要做最好的,日本人跟我合作并不是我運氣好,而是我的餃子好。
一個單身母親,從艱苦歲月中徐徐走過闖過,留下這么一段輝煌的創業故事。
即便是放到現在,這樣的拼搏精神依然很值得創業家們學習! 轉載聲明 :轉載附帶昵稱和作者來源 ,總裁智庫 ID:izongcaizhik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