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概要簡介: 1上期回顧 天津醫(yī)院脊柱1科 劉法敬主任 主講:kümmell病的診斷與治療 部分摘要: Kümmell 病的診斷及治療 什么是kummell病? 發(fā)病機制是什么? 歷史與概念 1890s 報道 5例患者 特點:輕微的脊柱外傷史
經(jīng)過數(shù)月或數(shù)年的無癥狀期
疼痛進行性加重的脊柱后凸畸形 1911年 Carl Schulz “Kümmell Disease” 臨床上,治療我們應該怎么選擇? 平片檢查出現(xiàn), kummell病開始被接受 1931年Rigler與Steel “最初影像學檢查’正常’,僅在后期的平片中可以見到椎體壓縮” 1971年Schmorl與Junghanns 首次提出kummell病是由于椎體缺血性壞死引起的 1978年Maldague 里程碑式的發(fā)現(xiàn) “椎體空氣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 10位患者 激素使用等導致“骨壞死” 病理檢查 椎體空氣裂隙征 水平的、線狀或半月形 側(cè)位片 過伸位時明顯 95%的氮氣以及少量的氧氣與二氧化碳 。。。。。。。。。。 小 結(jié) 概念:“‘在無明確的暴力外傷下,逐漸出現(xiàn)進行性明顯腰背疼痛,影像學提示椎體塌陷’或者‘影像學出現(xiàn)椎體裂隙征’,在排除新鮮骨折、腫瘤、感染等明確病因后,都可以認為是kummell病。” 發(fā)病機制:椎體缺血性壞死及/或椎體骨不連 治療 預防強調(diào)早期嚴格臥床,定期檢查 無神經(jīng)癥狀推薦體位復位 PVP治療,骨水泥分布椎體裂隙、椎體后部以及雙側(cè)椎弓根 有神經(jīng)癥狀推薦體位復位 后路短節(jié)段減壓固定 椎體成形術(shù) 下期即20190110期預告 馬毅主任 主講
歡迎大家每周四7:10于B座七樓脊柱一科參加晨讀討論 |
|
來自: 西安國康馬YH > 《Kummell 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