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虛開”作為現場常見的一種病害,需要引起現場維護人員的重視,分析造成的真正原因,做好針對性的克服整治。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篇關于外鎖閉道岔“虛開”病害整治辦法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用~ 目前,電務職工經過培訓和實做都能很快掌握外鎖閉道岔轉轍機一般的檢修調整作業。只是對于工電結合部的問題,往往顯得水平有限。結合部經常出現“假開程”即“虛開”,需要根據現場情況采取針對性手段,只有具有豐富現場經驗和對道岔相當熟悉的職工,且工務、電務相互配合調整,才能逐步消除“虛開”,且只能調整到可控范圍內,不造成道岔失去表示即可。 一.“虛開”的概念及危害 外鎖閉道岔是通過轉轍機拉動鎖閉桿,由鎖閉桿上的凸臺卡住鎖鉤上的凹槽,形成作用面行進,從而使密貼軌密貼并鎖閉,斥離軌到位卡住。按照道岔設計標準,在尖軌一動處岔口(即密貼軌鎖閉后,斥離軌到基本軌之間的距離)應為160mm。按照理論設計,用鎖閉桿凸臺卡住鉤頭凹槽帶動斥離軌離開,當道岔轉換到位后,凸臺及凹槽作用面應為密合狀態。但在實際使用中,往往會出現斥離軌游離,造成密合處留有離縫,使岔口尺寸發生變化,不能真實反映道岔參數,即為“虛開”,如圖1所示。 現場使用的道岔幾乎或大或小都存在“虛開”,但尺寸過大會直接影響轉轍機表示電路,造成在轉換過程中卡口和靜態下失去表示。在道岔轉換過程中,由于“虛開”造成假開程,道岔轉換到岔口尺寸后繼續動作,導致自動開閉器動接點打入靜接點時,因斥離位缺口錯位而卡住,輕則在1DQJ緩放時間內卡頓后落下,造成電流和功率曲線瞬時降“零”,繼而又瞬時上升二次啟動,如圖2所示; 重則徹底卡住,造成動接點打中,道岔操縱后無表示,如圖3所示。 靜態下道岔轉換到位鎖閉后,過車或其他外界振動也會由于“虛開”,使斥離位缺口變化,打起自動開閉器動接點,造成道岔失去表示。 二.“虛開”形成原因分析 “虛開”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集中在電務調整不當和工務結合部病害方面,而電務調整往往建立在工務道岔整治良好的前提下。因此,工務對道岔的養護程度對“虛開”的影響極大。 1.在出廠設計時,曲尖軌比直尖軌厚,且在現場使用時,由于曲、直尖軌彎度不同造成彈性變化。但在道岔調整好,且沒有其他附加因素的狀態下,其造成的“虛開”一般在允許范圍內,不會造成道岔失去表示。 2.電務作業人員對各牽引點定反位岔口及鎖閉量調整不勻,沒有達到標準尺寸,道岔操縱不同步,各牽引點別勁,可造成尖軌尖端游離或外翹。 3.電務作業人員對尖1后部牽引點單側鎖閉框與鋼軌間的岔口調整片安裝過少,或密貼調整太松造成岔口過大,引起斥離狀態下尖軌游離。在后部牽引點密貼太松的情況下,強制調整尖1密貼,也會造成解鎖時尖軌反彈而形成“虛開”。 4.工務尖軌根部軌距調整塊不起作用,尖軌防跳輪距尖軌超出0.5mm間隙標準(軌距和岔口正常情況下),防跳輪不起作用,造成斥離軌游離。 5.工務尖軌不直,道岔動作時尖軌到位部位不一致,影響到某一牽引點密貼力無法調整,造成2mm/4mm不達標,強制加、減調整片使道岔密貼都會發生道岔不鎖閉或不解鎖的情況。尖軌不直是最容易造成道岔“虛開”的因素,也是最難整治的工務病害。 三.“虛開”整治辦法探討 結合大西線襄汾西站、臨汾西站道岔“虛開”故障處理及工電聯合整治,對道岔“虛開”病害整治辦法梳理如下。 1.針對各牽引點岔口和鎖閉量調整不勻的情況,電務人員松開所有鎖框、鎖鉤,反復操縱卸力后,以從尖3 (以尖軌3點牽引為例)到尖1的順序進行調整,先調整各牽引點岔口(調整時偏標準下限),確保岔口在規定范圍,并且兩端岔口均等,尖軌岔口在規定范圍內;再對定、反位鎖閉量均調。此方法對因調整不當造成的“虛開”整治效果顯著,但前提是鋼軌平順性良好。 2.若后部岔口及鎖閉量參數符合標準且均衡,尖1岔口偏大,則電務可以進行微調。方法是根據定、反位岔口值,在鎖閉框與基本軌間添加適當的調整片,利用鎖鉤將尖軌拉回以縮小岔口尺寸,達到消除“虛開”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岔口調整前,先要用外力將斥離軌向基本軌方向推進,確保鎖閉桿凸和鉤頭凹槽的離縫消除,即“虛開”消除后方能測量到準確數據。調整時必須確保兩端岔口均衡,且偏差在規定范圍內。襄汾西站6# 道岔就是采用該方法整治“虛開”。 3.工務對防跳輪的合理調整也可有效防止道岔“虛開”。工務作業人員對尖軌根部軌距調整塊良好后,使用外力消除“虛開”后,按照0.5mm的標準對防跳輪進行調整固定,能起到防止尖軌游離的作用。現場設備維修中存在的通病是工務部門對防跳輪安裝調整的認識誤區,即在道岔“虛開”存在的情況下,調整防跳輪以保證0.5mm 的間隙,“假開程”造成了防跳輪對尖軌游離失效。 4.采用技術手段進行尖軌彎曲矯正,大西高鐵臨汾西站13# 道岔因尖軌不直造成道岔“虛開”,在等不及大型直軌車的情況下,利用“天窗”時間采用簡易“杠桿直軌”方式進行了整治。首先將道岔轉換至“四開”狀態,斷開安全接點,電務配合卸掉尖軌上轉轍機動作桿、表示桿等連接裝置,在J2至J1間、基本軌及尖軌間均采用硬木锨(考慮鋼軌剛性及彈性需要)頂撐,在尖軌部采用液壓頂緩緩進行撐力,以實現尖軌彎曲矯正,如圖4所示。 四.“虛開”的發現及預防措施 1.充分利用道岔缺口監測設備分析判斷。電務值班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每次對道岔缺口監測進行2次查看分析,通過缺口監測中的“缺口日視頻”,觀察道岔扳動過程是否存在斥離缺口錯位。如果缺口視頻直播圖中鎖閉柱落下到鎖閉缺口瞬間有卡頓不暢,在缺口邊有卡頓痕跡,則表明“虛開”較大,隨時存在接點打中造成道岔失表,需立即整治處理。 2.利用轉轍機接點擦拭法判斷道岔“虛開”。在擦拭接點作業中,用扳手將斥離側動接點慢慢扳至中間時放開,看動接點是否“打中”而不能落入靜接點中。如果有“打中”現象,說明道岔此向位置斥離軌存在嚴重“虛開”,必須及時整治處理以消除隱患。 3.道岔轉換到位后,觀察斥離軌側鎖閉桿凸臺和鉤頭凹槽密合狀態,現場檢修經常用外力將尖軌往基本軌方向推移,其活動量越大表明密合狀態越差,縫隙越大,即“虛開”越大。 五.結束語 從現場外鎖閉道岔的使用情況來看,幾乎所有道岔都存在一定的“虛開”,而且受尖軌剛性、道床平整性等諸多實際因素影響,完全消除此現象是不現實的。但是,合理的整治調試使“虛開”存在的情況下,尖軌游離不大于3 mm,即可保證道岔的正常操縱使用。所以,在整治外鎖閉道岔“虛開”病害的過程中,需要電務、工務在日常作業中及時發現,并采取預防措施,確保病害在可容忍的范圍之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