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明史說 對于黃河這個詞,我一直很陌生,這并不是說我不知道黃河的概念! 從小我知道黃河是中華兒女的母親河,但母親河是什么概念,我不太懂,或者說對于母親河的概念也很陌生。 第一次聽到黃河這個詞組,是在小學的課本上,上面說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并且是含沙量最大的河,但那和我有什么關系,一條因水渾沙多而得名的河流,是怎么成為我的母親河的。 第一次見到黃河,讓我有點意外,我見到得不是黃河,我見到的是綠河! 真正的黃河和書本上面的描述一點都不一樣,這讓我有點疑惑,沒有到黃泥水,卻見到一波清水! 黃河變清了,不管因為什么原因,水清了,黃河也變漂亮了! 為黃河變漂亮感到開心的同時,也想追求黃河變清的原因,也想為黃河做出一點自己的努力! 隨著慢慢掌握黃河相關的知識,我懂得了這方面最大的原因是國家的調控,國家對治理黃河的決心! 大量的水利設施攔截了大量的泥沙,使得黃河下游變清了! 隨著人們保護環境綠化祖國的意識不斷提高,黃河含有大量泥沙的最主要的原因——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也有了顯著的成效,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大大減少! 當然了,還有其他原因,比如天氣原因、經濟原因! 近些年天氣愈加干旱,少量的雨水使水位降低,黃河兩岸硬度増加,使黃河并不能攜帶大量泥沙! 而黃河沙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建筑沙,而其中黃河沙是其最主要的來源! 這樣的結果似乎令人振奮人心,但這樣真得好嗎? 似乎并不是這樣,這奔騰的綠水,卻與危險并存。 黃河水變清澈這在古時是祥瑞的預兆,人們也用黃河水清一詞代指一些事情非常難得。可見在古代這一現象也發生過。 但根據歷史記載,當黃河水變清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干旱。眾所周知大旱之后必有大澇!所以這些都有可能提前發生 在民國時期,黃河經歷了長達十年的干旱時段,但剛走過干旱期,特大暴雨來了,洪水也來了,洪水席卷冀魯豫蘇4省。 而如今,這些曾遭重創的地區已被一片片綠植、樹林覆蓋,昔日的高土高坡已然難尋,就連黃河也成了“綠河”。然而,對減少黃河來沙來說,“綠”不是萬能的,在這綠色之下掩藏的風險,難以估量。 首先,黃土高原的土質松軟,沒有很強的粘合力!綠化之后的黃土高原只能承受小降雨量,一旦遇見超強降雨,超出黃土高原的承受力!那時,洪水出現的幾率就很高! 其次,隨著黃河水變清,黃河內的生態環境也在悄然改變,黃河雖然渾濁,可是在河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們早已習慣這種生態環境,在泥沙中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衍。 而黃河所面臨的挑戰不止這些,還有缺水的危險。黃河水變清,從科學的角度分析,泥沙的流失,水位的下降,和泥沙大量采集,都將暗示著干旱會提前到來,這也提醒著我們要加強對黃河母親河的保護和治理。 整治生病的黃河已經刻不容緩。這不僅僅是水利建設的事情,更是我們中華兒女應該盡的義務和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