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正德 昨天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題解】 玉版是用玉石做成的版,玉石是寶貴的材料,極受古人珍視,所以把極其重要的文獻刻寫在玉版上。《內(nèi)經(jīng)》中有幾處提到玉版,以玉版 名篇的除本篇外,還有《靈樞》的《玉版》。論要,即重要的論述。以玉版 名篇,只是提示讀者該篇文獻的重要性,并不能反映文本的主旨。從本篇的實際內(nèi)容看,是以色、脈為例討論“揆度奇恒”的思想方法的。由于 “揆度奇恒”方法極其寶貴,所以“著之玉版”,因此篇名《玉版論要》,以 提示“揆度奇恒”方法的重要。挨度、奇恒在《內(nèi)經(jīng)》中多次出現(xiàn),可能是上古醫(yī)經(jīng)之名,同時也是重要的臨證思維方法。《管子》中有《揆度》, 《淮南子》中也見“揆度”一詞,可見“擦度”是古人通用的思維方法。本 篇內(nèi)容主要包括:診斷首先要辨別正常和反常情況,再進一步分別輕重淺深,而給以適當?shù)闹委煛F浯危鶕?jù)病色出現(xiàn)的部位,以及脈與四時 的關(guān)系,作了詳細的分析,來說明“揆度奇恒”的運用,使人在臨床上有 所遵循。本篇名言:“神轉(zhuǎn)不回,回則不轉(zhuǎn),乃失其機。”“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 黃帝問曰:余聞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對曰:揆度者,度病之淺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 請言道之至數(shù)?,五色脈變,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轉(zhuǎn)不 回,回則不轉(zhuǎn),乃失其機?。至數(shù)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機》?。 【注釋】 ①揆(kui)度(du6):衡量,比較。奇恒:奇,異常。恒,正常。揆度、 奇恒在《內(nèi)經(jīng)》中多次出現(xiàn),可能是上古醫(yī)經(jīng)之名,同時也是■重要 的思想方法。《管子》中有《揆度》篇,《淮南子》中也見“揆度”一詞,可見“揆度’’是古人通用的思維方法。 ②所指不同:即所指內(nèi)容不是單一的。張介賓:“所指不同,有言疾 病者,有言脈色者,有言臟腑者,有言陰陽者。” ③奇病:異常之病。 ④至數(shù):重要的道理。至,極。數(shù),理。 ⑤道在于一:馬元臺:“一者何也?以人之有神也。”意為人的生命 活動取決于神機和諧如一的運轉(zhuǎn)。老子云:“道生一。”一,指神。 “道在于一”的思想深受老子影響。 ⑥“神轉(zhuǎn)不回”三句:神氣應自然的運轉(zhuǎn)而不可回折逆亂。王冰: “血氣者,神氣也。《八正神明論》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yǎng)也。夫血氣應順四時,遞遷囚王,循環(huán)五氣,無相奪倫,則神轉(zhuǎn)不 回也。回,謂卻行也。然血氣隨王,不合卻行,卻行則反常,反常 則回而不轉(zhuǎn)也。回而不轉(zhuǎn),乃失生氣之機矣。何以明之?夫木衰則火王,火衰則土王,土衰則金王,金衰則水王,水衰則木王, 終而復始循環(huán),此之謂神轉(zhuǎn)不回也,若木衰水王,水衰金王,金衰 土王,土衰火王,火衰木王,此之謂回而不轉(zhuǎn)也。然反天常軌,生之何有耶?” ⑦迫近以微:診察色脈雖淺近,而微妙卻關(guān)乎神機。 ⑧玉版:玉石做成的板。 ⑨ 合《玉機》:王冰:“玉機,篇名也。言以此回轉(zhuǎn)之要旨,著之玉版, 合同于《玉機論》文也。” 【譯文】 黃帝問:我聽說揆度和奇恒,這兩種方法各有所指,怎樣聯(lián)系起來 運用呢? 岐伯回答說:揆度是度量疾病的深淺;奇恒是辨別那些異乎尋常的疾病。請讓我說說診病的至理,就是要注意五色和脈象的變化,至于揆 度和奇恒,它們的要點都在于把握決定人體生命活動的氣血神機的運 轉(zhuǎn)。人體的氣血神機,是永遠運轉(zhuǎn)而不回折的,如果回折不運轉(zhuǎn)了,就會失去生機。這個道理雖然淺近,卻關(guān)乎微妙的神機,應該刻錄在玉版 上,可以與《玉機真臟論》合參。 容色見上下左右25,各在其要?。其色見淺者,湯液主 治?,十日已。其見深者,必齊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見大 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脈短氣絕,死;病溫虛甚,死。 【注釋】 ① 容色:面容色澤。 ② 在:診察。丹波元簡:“在,察也,見《爾雅·釋詁》。” ③ 湯液:五谷制成的湯液。 ④ 齊:同“劑”,就是藥劑。 【譯文】 面容顏色變化,表現(xiàn)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應分別察看它的深淺和順逆的要領(lǐng)。色見淺的,病輕,可用五谷湯液調(diào)理,十天痊愈。色見 深的,病重,必須服用藥劑治療,二十一天才可恢復。如果其色過深,病 情更重,必須用藥酒治療,一百天左右才能疾愈。如神色夭晦,面容痩削,就不能治愈,到百天就會死。此外,脈氣短促而陽氣虛脫的,必死; 溫熱病而陰血虛極的,也必死。 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從3^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易?,重陽死,重陰 死?。陰陽反他?。治在權(quán)衡相奪?,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注釋】 ①逆、從:指預后善惡。逆,預后不良。從,預后良好。馬元臺:“以 色見于上,病勢方炎,故為逆。色見于下,病勢已衰,故為從。” ②“女子”四句:女子為陰,右亦為陰,故色見于右側(cè)為逆,見于左側(cè) 為順;男子為陽,左亦為陽,故色見于左側(cè)為逆,見于右側(cè)為順。 ③ 易:變易,指違背常道。 ④重陽、重陰:王冰:“男子色見于左,是曰重陽,女子色見于右,是 曰重陰。”男性屬陽,左屬陽,病色見于左,故為重陽。重陰之理同。 ⑤ 陰陽反他:陰陽相反。他,或為“也”之訛。 ⑥ 權(quán)衡相奪:衡量病勢輕重,而決定適用的治療。 【譯文】 面色的變化表見于上下左右,必須觀察其要點。病色向上移的為 逆,向下移的為順。女子病色在右側(cè)的為逆,在左側(cè)的為順;男子病色在左側(cè)的為逆,在右側(cè)的為順。如果病色顛倒,就是重陽、重陰,重陽、 重陰主死。如果出現(xiàn)陰陽相反,應衡量病情,采用適當治法,使陰陽恢 復平和,這就在于比較正常與異常,揣度疾病的淺深。 搏脈,痹璧?,寒熱之交。脈孤為消氣?),虛泄為奪血?。 孤為逆,虛為從?。行奇恒之法,以太陰始?。行所不勝曰 逆,逆則死;行所勝曰從,從則活?。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逆行一過?,不復可數(shù)。論要畢矣。 【注釋】 ①搏脈:即脈搏擊于指下。搏,搏擊。痹蹵:病名。肢體痛重為痹, 足跛不能行為蹵。 ②脈孤:無沖和胃氣的真臟脈。消氣:陽氣耗損。高世栻:“脈者血 之先,脈孤則陽氣內(nèi)損,故為消氣。孤,謂弦、鉤、毛、石,少胃氣也。” ③虛泄:脈虛而泄利。奪血:傷奪陰血。 ④孤為逆,虛為從:高世栻:“脈孤而無胃氣,真元內(nèi)脫,故為逆,虛 泄而少血液,則血可漸生,故為從。” ⑤以太陰始:王冰:“以氣口太陰之脈,定四時之正氣。”太陰,手太 陰肺脈,就是寸口脈。 ⑥“行所不勝”四句:指四時、脈象與五行的關(guān)系。行所不勝,即克 我者,如春見秋脈,夏見冬脈,此為逆,故預后不良;行所勝,即我克者,如春見長夏脈,夏見秋脈,此為順,故預后良好。 ⑦“八風四時”兩句:指四時正常氣候。吳崑:“八風,八方之風。四 時,春夏秋冬也。勝,各以所王之時而勝也。終而復始,主氣不變也,言天之常候如此。” ⑧逆行一過:指四時氣候失常。張介賓:“設或氣令失常,逆行一 過,是為回則不轉(zhuǎn),而至數(shù)紊亂無復可以勝計矣。過,失也,喻言人之色脈,一有失調(diào),則奇恒反作,變態(tài)百出。” 【譯文】 脈象搏擊于指下,或為痹證,或為蹵證,或為寒熱之氣相交為病。 脈見孤絕,是陽氣損耗;脈見虛弱,而又有泄瀉,為陰血損傷。脈見孤絕,為逆,預后不良;脈見虛弱,為順,預后較好。診脈時運用奇恒之法, 從手太陰經(jīng)之寸口脈來研究。如出現(xiàn)為主令的四時、五行所克制的脈 象,為逆,預后不良;如出現(xiàn)克制主令的四時五行的脈象,為從,預后良好。至于八風、四時之間的相互勝復,則循環(huán)無端,終而復始,假如四時 氣候失常,就不能用常理來推斷了。這就是揆度、奇恒的全部要點。 |
|
來自: 為什么73 > 《人民必勝至道韜略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