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個讓無數(shù)華夏子女為之神往的盛世王朝,那個時候的中國君臨天下,氣吞山河,幅員遼闊,文化發(fā)達。不僅是中國人,甚至連我們的鄰國日本,也有很深的唐朝情意結。 現(xiàn)在日本還有很多從唐朝那學到的文化,并保存至今,諸如建筑茶道劍術等等,這是一處日本的仿唐建築,用的是橙紅色,不能用大紅色,因為日本人覺得只有唐朝才有資格用大紅色。 這是一張日本典型的唐風建筑古堡照片,而第一張圖是日本人所繪的唐朝在公元668年時的唐朝疆域圖,竟然將日本的九州島也納入了唐朝版圖。 那么公元668年,九州島是不是真的曾納入了唐朝版圖呢? 唐高宗時期,蘇定方、薛仁貴攻滅了高句麗,劉仁軌又聯(lián)合新羅攻滅了百濟和日本的聯(lián)軍,后來新羅人反叛,奪走了大同江以南的原屬于中國后為高句麗(中國古代東北少數(shù)民族政權)奪取的的漢樂浪、帶方故地。 當時大唐的兵力用在了別處,給了新羅可乘之機,可當大唐回過頭來,新羅立即稱臣,大唐名義上將朝鮮半島納入了版圖。而九州島曾是百濟國的一部分,百濟國被唐滅后,九州島也就名義上納入了大唐版圖。 日本至今仍然受唐文華所影響,和服就是結合古代中國吳地服飾、唐代服飾、西洋傳教士服飾的混血產物,德川家康時期正式稱為和服。 日本的武士刀也是由唐刀發(fā)展過來的。 著名的中日友好交流見證者阿倍仲麻呂是日本的遣唐使,也就是日本派到中國的留學生,后來在唐朝做官,和王維是莫逆之交,死后更被唐朝皇帝追封為從二品的高官。 他和李白也是好友,仲麻呂歸國時,傳聞他在海上遇難,李白聽了十分悲痛,揮淚寫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詩篇:“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 。從公元630—894年的二百余年間,日本政府共向唐朝派出19次遣唐使,其中有兩次受阻而未成行,有一次是為了迎接前次遣唐使回國,有三次為護送唐朝使節(jié)回國。所以,實際算來,日本正式委派并到達唐朝的遣唐使應為13批。 與阿倍仲麻呂一起入唐的吉備真?zhèn)湓陂L安苦讀十七年,在經(jīng)史、法律、軍事、音樂、天文等許多學科都有很深的造詣,回日本時已是滿腹經(jīng)綸,又帶回200多卷書籍,后進入日本最高領導集團,官居右大臣,是留學生歸國后任職最高的一個。 吉備真?zhèn)溥€采用漢字楷體偏旁創(chuàng)造的“片假名”成為日本新體文字表示法之一。同時吉備真?zhèn)湟彩且晃粐甯呤帧?/p> 至今日本仍然以保留不少唐朝文化而自豪,相反我們國內卻似乎不太重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