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小說《三體》,劉慈欣成為中國科幻文學的代表人物。10月25至27日,華語科幻星云獎頒獎典禮在重慶舉行,他暢聊科幻創作。 國內十分缺乏科幻編劇 青年科幻作家大都是業余作者,他們的生存狀態并不是由他們的科幻作品決定的,而是由他們的職業所決定的。據劉慈欣所知,新一代的科幻作家大多有很高的學歷,也都有很好的工作,生存狀態并不是太差,但這一切與科幻沒有太大的關系。如果他專業寫作科幻作品,按照現在的市場狀況,是很難維持生計的。 目前科幻改編影視作品的熱潮已經出現,我們只是還沒有看到太多的成果。現在有大量的科幻作品在進行影視化創作,只是暫時沒有完成而已。劉慈欣相信,未來幾年會有相當數量的科幻題材的影視作品出現。 影視改編是科幻作家的重要收入途徑 科幻小說IP改編權從15至20年前到現在初略計算一下,已經漲了百倍,價格增幅是驚人的,對科幻作者來說是一大筆收入,比科幻作者的稿費和版稅高得多。 一方面,這是一個好現象,能讓一些專業科幻作家出現。但另一方面,對科幻文學來說也有負面的影響,如果科幻作者就想著去賣IP,每次創作下意識地考慮是不是能夠影視化,對科幻創作本身是不好的。 另外,這種狀況能持續多長時間是一個問題。現階段國內十分缺乏科幻編劇,科幻電影題材依賴于科幻文學作品的改編,但這種狀況不會一直如此,以后會有更多的科幻編劇加入到行業當中。科幻電影特別是高成本的科幻電影,比起改編來更適合原創劇本。那樣的話,高價IP的局面就不會持續下去。 沒硬核設定就得有很好的故事 科幻小說和電影,面對的讀者群是不一樣的。科幻小說是寫給讀者看的,科幻電影是面向大眾的,肯定要進行重大改變。 但是不是一定要硬核? 劉慈欣認為不一定。 科幻電影也分不同的風格。硬核的科幻電影是其中一類,像《火星救援》《星際穿越》《地心引力》。也有部分科幻電影沒有那么明顯的硬核設定,但它可能有很好的故事、很好的文學品質,這也可能讓它受到觀眾的歡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