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你知道你體內的痰是哪一種嗎? 作為一個資深的「大濕人」,即使在幾乎沒有冬天的廣州,我還是能感覺到秋天的到來帶給我的身體變化。秋季干燥,確實人清爽了一些,空氣中的黏膩感消失了,體內的濕邪好像都走了。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為什么這個季節天氣一變化,肺病如肺氣腫、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的病人,還更多發了呢? 他們的主要表現為痰液增多、痰黃或白、喉中痰鳴聲明顯,一伸出舌頭,舌苔都是白膩或黃膩的。 都說是痰濕,體內的濕真的走了嗎?這個痰是從哪里來的呢? 與我們常說痰濕,是不是同一種?那到底痰與濕有什么不同呢? 濕氣是怎么變成痰的? 痰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一個病理產物,就是說痰的前身就是不正常的水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濕。 那濕氣是怎么變成痰的呢? 一般來說痰得到陽氣煎熬而成,這就是「煉液為痰」。所以濕氣在體內久了,經過人體陽氣的「煎熬」,就會變成痰。所以這個痰的產生只比濕多了一道工序。 凡是肺、脾、腎及三焦與水液代謝有關的環節出現了問題,水液停滯成濕,濕氣聚集而成為了痰。所以這個痰、濕雖為兩種病理產物,但密不可分,通常都相伴出現。 看看自己體內的痰是哪種? 痰可分為有形和無形之痰,有廣義和狹義的痰。 1、有形的痰 這個不難理解,有形的痰飲是指視之可見、觸之可及、聞之有聲的實質性的痰濁。 比如說咳咯而出的痰液是我們最常見的痰,還有嘔泄而出之水飲痰濁等,都是有形看得見的痰。 2、無形的痰 無形的痰是指由痰引起的特殊癥狀和體征,只見其癥,不見其形,看不到實質性的痰飲,因無形可征,故稱無形之痰飲。 其作用于人體,可表現為頭暈目眩、心悸氣短、惡心嘔吐、神昏譫狂等,多以苔膩、脈滑為重要臨床特征。 又比如說,這個人肥胖、苔膩、脈滑等,我們也會說這個人體內有痰。甚至是這個人昏迷不醒,可能是中風了,我們可以聽到喉中似有痰鳴,符合以上說的舌脈像,我們也可以推斷這個人體內有痰。 3、狹義的痰飲 狹義的痰就是我們常識里所認識到的痰,一般指肺部滲出物和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咳吐而出,或嘔惡而出,容易于被人們察覺和理解,又稱之為外痰。 4、廣義的痰飲 廣義的痰泛指由水液代謝失常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及其病理變化和臨床癥狀,不易被人察覺和理解,又稱之為內痰。 痰在人體內變化多端,致病廣泛 痰是人體產生的病理產物,又可以使人生病,所以它是個致病因子和病理結果的統一體。痰在人體內變化多端,致病廣泛。 1、阻滯經脈氣血運行 痰一旦形成,就會隨著氣流行于體內,所以機體內外無所不至。 若是痰阻滯經絡,使得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出現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出現半身不遂等癥狀。 2、阻滯氣機升降出入 人體氣機運行正常,則升降出入有序。 脾主升胃主降,痰濕水濕凝聚而成,最容易停留在脾胃中,影響脾胃的升降。脾氣不能升清,則出現頭暈目眩;胃氣不能和降,則出現惡心嘔吐。 肺以清肅下降為順,痰飲停留肺內,使肺失宣發肅降,可出現胸悶、咳嗽、喘促等。 3、影響水液代謝 痰本就是水液代謝異常所產生的病理產物。但是痰一旦形成,也會作為一種致病因素反過來作用于人體,進而影響肺、脾、腎的水液代謝功能。 比如說,痰飲阻肺,可導致肺的宣降失常,也會使肺通調水道的功能減弱,使得水道不通。 痰濕由脾產生,產生后也會困脾,導致脾不能運化水濕,更是加劇了痰濕的產生。痰飲到了下焦,影響了腎陽的溫煦功能,導致水液不能正常排出。 4、蒙蔽心神 痰濁一旦形成,可隨著氣到全身各處。 若是痰濁上擾,到達頭部,則會蒙蔽了清竅,導致出現頭暈目眩、精神不振;甚至痰迷心竅,心神被蒙,可導致胸悶心悸、昏迷亂說話,或是癲狂等疾病。 日常輕松祛痰的三個小方法 1、祛有形之痰 有形之痰最為常見,但也不是好解決的。這個痰都攢在肺里,好像怎么咳都咳不完,應該怎么祛痰呢? 順應肺的生理,除了化痰還要宣肺降氣。化痰藥有很多,還根據臟腑的特性來選。 肺主宣肅:宣謂宣發,即宣通和發散之意。「氣通于肺臟,凡臟腑經絡之氣,皆肺氣之所宣。」(《醫學實在易》)。 肅謂肅降:清肅下降之意。肺稟清虛之體,性主于降,以清肅下降為順。肺宜清而宣降,其體清虛,所以宜用宣降。 可用以下幾種藥食兩用原材相配,制成紫蘇白果膏,降氣化痰中又可宣發。 紫蘇子:利膈而消痰,質潤而不燥,善能降氣定喘,可以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的病證; 白果:性味甘、苦、澀、性平,功能主治:斂肺定喘、止帶縮尿,主哮喘痰嗽; 杏仁:性味苦、溫,功能主治:祛痰止咳、平喘; 玉竹:性味甘、平,歸肺、胃經,功能主治: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主燥咳;勞嗽等; 桔梗:桔梗辛散苦泄,善能宣通肺氣、袪痰排膿,故適用于咳嗽多痰、咯痰不爽、咽痛、失音以及肺癰等病癥。配甘草,可袪痰利咽;《金匱要略》中就有桔梗湯,用桔梗、甘草兩味藥,治肺癰、咳逆胸滿、吐膿。 2、祛無形之痰 無形之痰很難被理解,我們說只要有相關的癥狀加上舌脈,無論你有沒有痰可以吐出來,基本可以判斷你體內有痰。如說肥胖的人,血脂高的人等,一般都是痰濕體質。 介紹一個化痰的小零食:佛手。佛手又名佛手柑、蜜蘿柑等,是十大廣藥之一。 佛手味辛、苦,性溫,具有疏肝解郁、理氣和中、燥濕化痰的功效。同時,還因為佛手氣味芳香,具有醒脾理氣的作用,可食用佛手制作的藥膳,如佛手茶、佛手柑粥、佛手瘦肉湯等。 也可常按豐隆穴。要化痰祛濕,豐隆穴「當仁不讓」! 豐隆穴,為足陽明胃經的絡穴,具有化痰行滯、寬胸理氣之功。 痰濕過多,則會阻礙胸膈氣機,導致咽喉痰多,甚至呼吸不順、胸中憋悶不適。豐隆穴是脾胃兩經交絡之處,一穴調兩經,健運脾胃而化痰濕、升清陽,讓你呼吸順暢,咽喉爽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