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地理的應該都知道,湖南湖北是根據在洞庭湖以南還是以北劃分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湖南還有別稱,根據湖南的水系和地理位置又稱湖南為“三湘”或“三湘四水”。四水指的是湖南省內流量最發達的四條河流:湘江、資水、沅江、澧水,這四條河流最終都流入洞庭湖,與武陵山脈、雪峰山脈、衡山山脈形成湖南三山分四水的特殊地形。 湘江發源于廣西桂林,秦始皇時期所修建的靈渠就位于此處,靈渠連接了湘江和漓江,加強了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交流,瀟水在永州匯入湘江,瀟水源頭是一個具有神話色彩的地方,傳說舜在南巡途中突然駕崩,而瀟水源頭附近的九嶷山就是舜的陵墓所在,九嶷山中有娥皇和女英兩座山峰,傳說是由舜的兩個妻子為守護舜所化。 湘江北流,耒水于衡陽地區匯入湘江,耒水附近的耒陽市著名發明家蔡倫的故鄉,湘江流域人杰地靈。 資水發源于湘桂交界處長度達到674公里,由于是山上流出的水,故資水的水質很好。湖南人生長于湖湘流域,深深的愛著這些養育他們的河流,面對這些母親河他們絲毫不吝嗇自己的情感。資水由于在羊頭嶺段有水位差,于是人們便在此建立了世界上最小的水電站——資水水電站,這個小小的水電站擔任著周圍幾個村落的電力供給職責。 沅水的源頭在貴州省,流經黔陽古城,此時潕水匯入沅江,潕水發源于貴州省東部,河水向東奔騰流過芷江,日軍在此向中國軍民投降,就是歷史上記載的“芷江受降”事件,芷江是抗日戰爭中最后一次會戰所在地,戰役以日軍的全面潰敗而告終。 沅江繼續向東北方向流動,流過安江鎮,安江鎮之前是黔陽縣政府所在地,它還是雜交水稻的發源地,而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在安江農校教書時,就潛心研究雜交水稻,而雜交水稻也由此走向了全世界。令人向往的鳳凰古城,也在沅水的流域,在沅江部分段落還建立了五強溪水庫,古詩文中的《桃花源記》也發生在沅江水域,沅江最后經過常德市流入洞庭湖。 澧水發源于桑植縣,由于澧水上游“綠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而命名。它彎曲的水流孕育出鬼斧神工般秀麗的張家界,以洪水漲落十分迅速而聞名于世。澧水是四水中河流最小的一條,河流長度還不及湘江長度的一半,流域面積也不大僅有湘江的五分之一。澧水河道崎嶇,由于其位于三峽降雨量較多的地段,澧水也是一條洪澇災害較為嚴重的河流,“人小力量大”雖然澧水在四水中排末尾,但是洪水災害卻位于榜首。 湖南省內水系眾多,以四水和三湘為特色的湖南地形,孕育出獨特的湖南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