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近二十年來,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嚴重危害著人類健康。 李斯文教授臨床擅用肺癌一號方(又名菲寧膠囊),以益氣、養陰、健脾等扶正中藥為主,佐以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中藥而成。該方是李斯文教授治療肺癌三十余年豐富臨床經驗的結晶。方中人參、白術、茯苓、生薏苡仁、砂仁具有益氣健脾之功效,南北沙參具有滋陰生津之作用,浙貝母、虎杖、石見穿則有清熱解毒、抗癌抑瘤作用,夏枯草、天龍、八月札、陳皮共奏理氣散結之功用,炙內金則運脾健胃,甘草解毒、調和諸藥。該方將攻補融為一體,使補而不助邪,攻而不傷正。菲寧膠囊(取“肺寧”的諧音)在臨床應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李斯文教授將肺癌分為以下6型,臨證時在肺癌一號方的基礎上辨證加減: 1.氣虛痰濕 證候特點:咳嗽痰多,胸悶納呆,神疲乏力,面色蒼白,大便溏薄,舌質淡胖,舌苔白膩,脈濡緩或濡滑。 治法:健脾益氣,化痰除濕。 方藥:半夏15g,陳皮10g,黨參15g,白術10g,茯苓15g,炙甘草10g,全瓜蔞10g,薏苡仁30g,龍葵30g。 加減:氣虛痰濕夾熱,實熱加金銀花20g,黃芩15g,虛熱加知母15g,生地黃20g,百合20g等;氣虛痰濕夾瘀,酌加川芎10g,莪術10g等。 2.陰虛毒熱 證候特點:咳嗽無痰或少痰,或痰黃難咳,痰中帶血,胸悶氣促,心煩少寐,口干便秘,發熱盜汗或午后發熱,舌質紅,舌苔花剝而干,或光絳無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解毒散結。 方藥:沙參20g,麥冬15g,生甘草10g,天花粉20g,金銀花15g,蒲公英15g,野菊花10g,白花蛇舌草30g。 3.氣陰兩虛 證候特點:咳嗽少痰,咳聲低微,咳血痰,氣促,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自汗惡風,或盜汗,口干,不喜多飲,舌質紅,苔薄或光滑無苔,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陰,調補脾肺。 方藥:黨參15g,麥冬15g,五味子10g,生黃芪20g,太子參15g,白術15g,云苓15g,桑椹子15g,懷山藥30g。 加減:氣陰兩虛夾瘀,酌加川芎10g,當歸15g等。 4.氣滯血瘀 證候特點:咳嗽咳痰,或痰中帶血,氣促,胸脅脹痛或刺痛,大便干結,舌質紫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脈弦或澀。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散結。 方藥:生桃仁10g,枳殼15g,柴胡15g,川芎15g,桔梗15g,丹皮15g,延胡索15g,香附10g,姜黃15g。 加減:氣滯血瘀夾痰,寒痰加天南星10g,熱痰加浙貝母15g,瓜蔞10g,海藻15g等;氣滯血瘀夾熱,酌加牡丹皮15g,赤芍15g等。 5.熱毒熾盛 證候特點:高熱,氣促,咳嗽,痰黃稠或血痰,胸痛,口苦,口渴欲飲,大便秘結,小溲短赤,舌質紅,脈大而數。 治法:清肺泄熱,豁痰解毒。 方藥:葦莖10g,薏苡仁30g,冬瓜仁30g,桃仁10g,貝母15g,黃芩15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 6.痰瘀互結 證候特點:喉中痰鳴,唇甲紫紺,胸部腫塊刺痛,或肢體麻木、痿廢,胸悶多痰,或痰中帶紫暗血塊,舌紫暗或有斑點,苔膩,脈弦澀等。 治法:清熱化痰,通絡宣肺。 方藥:銀花30g,連翹20g,蒲公英30g,浙貝母15g,川貝母10g,夏枯草15g,生牡蠣30g,魚腥草30g,三七粉8g,丹參10g,焦楂15g,雞內金12g,甘草6g。 肺癌臨床表現多樣,若出現以下癥狀時,常可加減用藥: 口干舌燥,加石斛15g,天花粉20g,生石膏15g等。 嗆咳少痰或無痰,加桑白皮15g,紫菀15g,天花粉20g等,也可服用川貝枇杷露。 咳嗽痰黏不爽,加瓜蔞10g,紫菀15g等。 痰多濃稠難出,加皂角15g,海浮石15g,瓜蔞仁15g等。 痰多泡沫樣、稀薄,加天南星10g。 痰多帶血,加仙鶴草15g,藕節15g,白茅根30g,旱蓮草15g等;也可用三七粉,白及免煎劑等沖服。 自汗氣短重,加浮小麥30g,煅龍骨、牡蠣各30g,麻黃根10g。 高熱不退,加大青葉15g,生石膏40g,水牛角60g等。 胸痛背痛,加丹參10g,延胡索15g,沒藥10g,川烏頭10g(常用量5~10g),路路通15g等。 大便干結或數日不解,加大腹皮15g,生大黃10g,玄參15g,炒枳實15g等。 懸飲胸脅滿悶,加葶藶子10g,商陸10g,車前草15g等。 李斯文教授運用中醫藥治療肺癌,注重整體,結合臟腑、八綱、氣血津液等辨證方法,權衡病情輕重緩急,確定先攻后補、先補后攻或攻補兼施治則,扶正以祛邪,祛邪以安正,靈活運用。在早期主要以祛邪為主,治以理氣行氣,活血化瘀,化痰祛濕,軟堅散結,清熱解毒,以毒攻毒;中晚期以扶正為主,治以益氣健脾,養陰生津,補腎益精,滋補陰血等。 |
|
來自: 昵稱2882515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