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跑者,我們大多是會有自己的訓練計劃,這即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也是努力的方向。但疫情當前,很多人選擇了不出門跑步,在家里進行一些訓練,是很難達到訓練目標的。 雖然近日很多城市下調防御級別,也開始有人恢復跑步。但實際上疫情尚未徹底解除,近日在央視《新聞1+1》節目中,白巖松采訪了被稱為天津「福爾摩斯」的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張穎提出:在零增長之后,再持續兩個14天的潛伏期,也就是28天都保持零,才能宣告疫情結束。 現階段跑者如何在家里完成制定好的訓練計劃呢?除了在之前我們寫過在家里就可以進行的力量訓練、跑姿訓練,今天,劉教練就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各位——如何在家里完成不同強度的跑步訓練課表。在《丹尼爾斯經典跑步訓練法》一書中,作者將跑步訓練類型按照強度大小分為:· M馬拉松配速跑(Marathon-pace running)· T乳酸門檻跑(Threshold running)· I間歇訓練(Interval running)· R重復訓練(Repetition training)不同訓練類型對應不同的訓練強度和要求,心率區間越高,強度越大。E強度幫你打下扎實的有氧基礎,M強度是跑馬拉松賽事時的平均配速,T 強度訓練能夠有效擴展跑者的有氧區間,A強度是T到I之間的無氧過渡區,I強度是為了刺激最大攝氧量的配速,R強度是在提升跑步的經濟性。根據丹尼爾斯的這一劃分,我們看一下不同強度的訓練,應該如何在家里完成。通常的訓練計劃里,E 都應該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就是我們說的有氧基礎,這個在家可以通過原地跑、跳繩、劃船機等方式替代。其中B方式里,最大心率值可以用估算值(220-年齡)來計算。比如E30(E心率跑30分鐘),在室內的話同樣完成30分鐘的有氧替代訓練就好。有些人跑步課表里面可能是公里,比如E跑5公里,那么按照各自情況換算成時間即可。通常M強度的訓練會安排安排在比賽前一個多月進行,所以近期在家里練的意義不大(畢竟上半年4月份前的國內比賽,絕大多數都取消了)。如果一定要練的話,那還是按照心率進行原地跑等練習,控制心率在以下范圍內:再次注意,通過調整上拉高度、增加步頻等方式,可以人為使原地跑的強度提高。實在不行,可以用俯身登山(如下圖)的方式替代,注意頻率可以自己調整。對于某些進階跑者來說,如果原地跑/跳繩的強度太低,心率一直達不到下限的話,可以用俯身登山/深蹲跳(如下圖)等動作代替。關于T訓練量,也需要控制運動時間。基本上和T跑訓練課表時間保持一致即可。如果感到難度較大,可以減少一點,做到課表時間的二分之一即可。做I間歇跑訓練的時候,我們一定是看配速的。I 跑強度之大,有過相關訓練經歷的跑者都很清楚。那么在家怎么練這個高強度訓練呢?既然不能夠跑,我們可以換個形式,比如:波比跳。關于量的把握,我個人的建議是:1分鐘I跑=10個波比跳。即,如果課表是5分鐘I跑的話,就可以換算成連續做50個波比跳。R跑的話,顯然在家也不可能完成。但同樣可以用一些爆發力訓練動作來代替。比如這個:當然上面這個爆發力動作涉及到下肢的肌肉群并不太多,所以我們可以用跳箱、負重深蹲跳等動作來代替。如何把握訓練量呢?R跑的5秒=1次動作。比如R跑200米你需要花40秒跑完的話,那就是8次動作了。當然這個數值供參考,跳箱的高度不同,難度差異也極大。現在各位清楚在家該怎么練習,從而替代各種強度的跑步訓練了吧?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另外,動作形式并不是唯一的,可以自己調整更換一下。重點是強度的把握。需要特別提醒一下,上述這些動作當然不能完全代替跑步,平常還是要多做一些稍靜態些的跑步知覺技術的訓練動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