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您的邀請和提問。“初學草書不久,圖片是最近寫的習作,請各位大神提些建議如何?” 看了你的草書習作,總的來說,業余初學不久就寫的這樣也不容易了,可以說還說得過去,不是非常差的那種。 書法學習是一個比較漫長的修煉過程,既然你還希望有新的提高,爭取再上一個臺階,那么,我就說說我對你的草書學習的一些看法。 第一,草書的基礎要以草書的藝術語言為核心 從你的習作看,這是一個完整的草書創作,作品的正文、落款、印章三大要素齊全,章法也基本合理,我就不多說了。 我們還是圍繞著書法質量問題談談,你的草書還要怎么努力。 如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你的書法學習,主要還是書法基礎性原理有問題。例如,筆法、章法還有進一步提高精細的必要。 千里馬一直在宣傳書法學習的基礎性原理問題,這就是“四法三筆”。四法,就是起筆、行筆、收筆、接筆。這是把一個字寫出來的嚴格程序問題。三筆,是“筆法、筆意、筆勢”,這是我們用一般的常識檢驗書法有沒有“法”的原理。 起筆、行筆、收筆是一個獨立筆畫問題,接筆是書法結構章法問題。 草書的獨立筆畫,有自己的語言體系。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草書獨立的語言。 例如這四個“風”字,有的是三個筆畫寫出來的,有的是兩個筆畫寫出來的。這就與楷書行書的筆畫語言不一樣,所以,我們要遵循草書的藝術語言。 但是,任何書法字體筆法的結構,“起筆、行筆、收筆”這個規律沒有任何改變。 不同的是筆畫程式有草書自己的特點,我們一定要捕捉每一個字的特點。 例如這個“雨”字的第二筆,走的結構是一個篆書筆意的結構,而不是楷書、行書的筆意。這也叫“筆勢”。但是,筆法仍然是“起筆、行筆、收筆”的結構。 我們標出來的“起筆”,實際上是“雨”字第一筆“橫點”的“接筆”。 也就是說,點寫出以后,第二筆“橫折勾”的“起筆”必須要呼應第一筆,然后寫出草書的筆畫符號。 草書的筆畫把楷書簡化合并處理了,所以,一個筆畫,往往是還幾個筆畫概括。但是,筆畫的節奏仍然要按照筆畫自身的規律,起筆、行筆、收筆來完成。 我們再看看這個“雨”字的寫法,又與上一個“雨”字的寫法不一樣。 它的第一第二個筆畫是行書筆法而,第三個筆畫才是草書的筆法。 那么,它的用筆就復雜了,但是,我們仍然要按照筆畫的基本規律:起筆、行筆、收筆這個筆法結構去分析。如果筆法缺乏筆法結構,那是非常嚴重的。 我在你作品中,看到的問題是,基礎知識還可以,每一個字的草法基本沒有問題,但是筆法問題比較多。 主要是對草書藝術語言的體會,停留在表面。建議加強對筆畫結構的分析。 草書筆法與楷書、行書比較而言有三個自身的特點: 一是起筆沒有接筆多,往往一行字,只有一個起筆,其余都可以看作是接筆,所以草書難度大,原因就是,往往一行字只有一個起筆,一氣呵成一行字,但是,這一筆之中,千變萬化,渺渺蒼蒼,非常難以把握。 二是行筆提按多,這是草書最大的特點。 我們知道,書法筆法的起筆、行筆、收筆之中,只有行筆部分是絕對順毫運行的,所以,運行過程基本上沒有調鋒變化,所以,最大的問題就是以提按求變化。 例如這四個“雨”字的行筆,都是以提按變化求生動的。 如果沒有控制提按的能力,筆法就會很死,沒有氣韻生動的草書氣勢。 三是收筆和“接筆”往往合并在一起,我們要學會對草書字法的分析,這樣寫出來的草書,就會筆法豐富一些。而草書最復雜的筆法是收筆和“接筆”難分難解,例如,上圖最后一個“雨”字的寫法,第三筆用一筆完成了楷書6個筆畫,而這一筆,其實可以分解為幾次“收筆”和“接筆”的難分難解。 臨摹草書字帖的時候,我們就要善于分析和分解草書用筆的變化技巧。而草書技巧最難的是在收筆和接筆的結交部位。 第二, 草書的章法非常重要 我們看你的這個作品,字字都比較勻稱,這是草書尺牘所忌諱的。 草書和所有書法字體一樣,也有兩種章法,一種是單字獨立的草書,一般寫成有行有列的章法,例如有些草書對聯喜歡用這種章法。于右任的對聯就是例子。尺牘,很少這樣的章法。 還有一種章法,就是有行無列的章法。這種章法草書最喜歡采用,因此,產生了大小錯落的變化,非常有利于盡情書法書法家的思想感情。 你寫的是尺牘的書法作品,更應該有大小錯落的變化,這樣通篇書法就活了。 草書本來就是“急就章”,要的就是痛快淋漓,如果四平八穩就不太好。 有一句話叫“制造矛盾”,草書的章法就要善于“制造矛盾”,才會有生龍活虎的氣氛。 例如上圖傅山的草書,可以說字字有矛盾而一氣呵成。這九個字,“底”字最小“柳”字最大,左邊五個字,右邊四個字,大小錯落,橫斜穿插,有正有斜,有偏有倚,有疏有密,有濃有淡,有枯有潤,相互照應,互為表里,相映成輝。 書法藝術尤其是草書,要的就是這些東西。所以才非常難得。希望以后對字帖多一些閱讀和欣賞。 事實上,如果我們按照“四法三筆”去分析書法作品,欣賞的質量也是很高的。 第三,臨帖多還要讀帖多 草書是各體書法中難度最大的一種書法,被稱為書法皇冠上的明珠。正因為如此,歷代書法家對草書都非常敬畏。 所以,一般人也不敢隨便寫草書,因為,如果寫不好,草書真的容易成鬼畫符。 這就需要我們在微觀上善于應用“四法三筆”去分析經典字帖上的每一個字,而且還要在宏觀上把握章法布局。 如果遇到喜歡的字帖,一定要多臨摹。我們看你寫的字,好像臨摹不多,這也是我們練習一段時間之后,最容易遇到問題,所以,就不知道還怎么繼續提高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臨摹字帖,只學習一般的單字草法,熟練以后,覺得就可以創作作品了,這是學習草書的方法。但是,由于我們臨摹字帖太少,所以,書法的表達能力就非常貧乏。 比如說,我們寫第一句詞“風雨送春歸”不是說這幾個字我就會寫一種草法就能寫好的。 必須每一個字都會幾種寫法,然后選擇哪個字更適合這一句詞。例如,《卜算子-詠梅》中有四個“春”字,我看了一下,你寫的四個春字,都是一個套路的寫法,而且連大小變化都不大,這就給人以視覺重復的感覺,容易審美疲勞。所以,書法家寫字,不要說草書,就是行書,也會把同一個字,寫的都不一樣的,何況草書本來就是比較夸張的書法創作,更應該變化多一些。 再比如說,詞中的兩個“花”字也寫的幾乎一樣,這都是不行的。 那么,怎么辦?一定要多臨帖多讀帖,豐富自己的草書書法語言。 最簡單的筆法,起碼我們查一下書法字典,看看如何調整相同的字,怎樣寫出草書的豐富色彩來。 這樣日積月累,多讀帖多臨帖,就會慢慢充實自己的書法眼界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