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代之前,并沒有漢奸的說法,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才流動非常多,各國的高官將軍也經常出走到他國,當時人們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但到了漢代,國家趨于一統,漢民族正式形成,有了統一的對外概念,對于出走的本族人就不那么能“容忍”了,于是,慢慢就有了漢奸的概念。可以肯定的是,是先有漢奸行為,后才有的漢奸概念。 在秦漢時期,國家會有一種法律,規定將士們在對外作戰時到死也不能投降,主要是把他們的家屬扣押,但即便這樣,也還是有那么一些人叛逃了,其背后的原因也是極其復雜的,雖然說歷史不能重新來過,但我們總能為當下的生活汲取點教訓。 1、歷史上的第一個漢奸:中行說 中行說是西漢文帝時人,戰略大師,原為宮廷太監。后來,因為漢文帝強迫中行說陪送公主到匈奴和親,中行說對漢王朝懷恨在心,轉而投靠匈奴,成為單于的謀士。他的投敵行為直接影響了此后數十年匈奴、漢朝的敵對發展狀態。總結起來有三點:一是行說勸說老上單于進行一系列改革,使其國力大增,二是中行說幫助匈奴與漢朝進行直接對抗。在中行說的幫助下,老上單于開疆擴土,打敗月氏、平定西域,對漢朝不斷侵擾,最囂張的一次是逼近長安;最后就是發動了最早的“細菌戰”,中行說發現病死的牛、羊污染水源后,會讓喝水的人中毒,輕則腹痛、重則死亡,于是建議將病死的牛、羊埋在漢軍飲水的上游,以期毒死漢軍。傳聞數年后病死的霍去病就是被這種水毒死的。 提示:這是典型的員工對抗公司工作安排而產生的后果,表明了一個道理,即便是基層員工,如果加入了敵方陣營,其破壞力也是驚人的。這種現象最為普遍,作為企業管理者,應立即改變現有的做派,不要總是逼迫員工去做他們不喜歡做的事,而在處理員工關系上也不應該把自己放在強勢的一方,否則,即便是小小員工一枚,也足以致命。 2、最不該的漢奸:盧綰 盧綰是漢高祖劉邦的發小及同窗,深得劉邦的信任,官至太尉,后被劉邦封為燕王,后因懼怕如同韓信、英布等異姓王一般被誅,從而私通陳豨與匈奴,暗中讓匈奴幫助陳豨攻打燕國,從而使戰事延緩,能使盧綰長期為燕王,結果事發招致攻擊,被迫逃亡匈奴,被封為東胡盧王,死于該地。 提示:這是最高端的漢奸,作為公司董事長發小,其叛逃行為會令公司上下感到不安,讓公司員工們的三觀重新改過。養匪而自重是后世很多人慣用的手段,商場如此戰場,如果公司里出現這樣的人,是極難防的,因為你并不知道他在養匪。從另一個角度看,員工為什么要去養匪?顯然,是不安全或不公平造成的,公司有太多過河拆橋的現象,一次二次還行,多次以后,員工便不會讓你過河了。因此,養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才是真正的王道。 3、最委屈的漢奸:韓王信 韓王信是戰國時韓襄王的孫子。秦朝末年,沛公劉邦在河南作戰時,韓王信加入了劉邦陣營,并跟隨其進入關中,秦滅亡后,被立為韓王。漢高祖六年春,劉邦認為韓王信的封地乃兵家必爭的戰略重地,擔心韓王信日后或會構成威脅,便以防御北方胡人為名,把韓王信封地遷至太原郡,后來匈奴攻馬邑,朝廷懷疑韓王信暗中通敵匈奴,劉邦更是寫信責備韓王信,韓王信開始擔心會被誅殺,便與匈奴約定共同攻漢,于是便把馬邑作為了請降的禮物,后進軍太原,高祖七年冬,劉邦親自帶兵擊敗韓王信,信逃到匈奴那兒。此后韓王信有時率匈奴軍侵擾邊境,后來在與漢朝作戰時戰死。 提示:也是典型受到懷疑而叛逃的事件,員工因公司懷疑有會出走,也有的會選擇對抗,對抗的結果就是去競爭對手,不得不說,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十分令人遺憾。 4、最冤枉的漢奸:李陵 李陵,飛將軍李廣長孫,漢朝名將。天漢二年,奉漢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當年11月,為主帥李廣利分兵遇到匈奴單于8萬騎兵作戰,連戰8天8夜,戰敗被圍,絕望之際投降了匈奴。由于漢武帝誤聽信李陵替匈奴練兵的訛傳,漢朝夷其三族,母弟妻子皆被誅殺,致使李陵徹底與漢朝斷絕關系。后來單于把公主嫁給李陵,被且鞮侯單于封為堅昆國王,做了右校王。公元前89年,與遠征匈奴為主將李廣利分兵的商秋成帶領的三萬漢軍打過一仗。而主將李廣利孤兵深入,導致7萬人馬有去無回,漢朝再無人馬遠征匈奴。漢武帝死后,漢昭帝即位。漢匈和親,李陵少時同僚霍光、上官桀當政,派人勸李陵回國,李陵"恐再辱",拒絕回漢朝,遂于前74年老死匈奴。 提示:這是又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叛逃事件,有很多員工也是因為類似的原因出走的,甚至去競爭對手那里。李陵幾乎是武帝時期最后一個能打的軍事統帥,以5千對8萬,打得單于毀了三觀,終因武帝對其信任不足,釀成了絕世悲劇,亦如我們今天,企業對其核心員工也應給予足夠的信任,尤其是那些挑一方大梁的人員,更應如此,對于那些風言風語更應小心謹慎,更不能以懷疑的態度使用他們。 5、原本就是胡人的:衛律和趙信, 衛律,約活動于漢武帝、昭帝時期,為匈奴謀主。其父為歸順漢朝的胡人。衛律生長在漢朝漢化頗深,與協律都尉李延年交好,因此李延年曾在漢武帝面前舉薦衛律出使匈奴,后李延年因犯淫亂之罪被滅族,衛律怕被株連,逃走投降匈奴,多次對抗漢朝軍隊。匈奴喜愛他,常在單于左右,被且鞮侯單于封為丁靈國王。李廣利投降匈奴一年多后,衛律設計殺死李廣利。蘇武出使匈奴后,衛律多次威脅蘇武投降匈奴而未成功。 趙信,匈奴人,本是匈奴的一名小王;后來戰敗投降了漢朝,改名為趙信,被封為翕侯。在武帝時期的多場戰爭中立過戰功。后來又因兵敗,又重新投降了匈奴,被封為自次王。 提示:這是現代企業必須面對的另一個問題,面對從競爭對手跳槽過來的員工,該如何處理呢?從這兩人的案例可以看出來,這些人不靠譜,但公司為什么又要去挖競爭對手的核心員工呢?顯然是為了短期利益罷了,所以,這也成了一種潛規則,大家也心知肚明,對員工來說,你挖我,也無非想知道一些核心東西,一旦知道了,我也就沒價值了,所以,挖的價格就得大了。 但是,員工的正常流動還是鼓勵的,員工流動多了可以學習不同的東西,訊速提高自己,而對公司而言,多招一些其他公司的員工,也可以借鑒到更多有益的經驗。那種惡性的挖人是令人不恥的。 那么,對于企業而言,有沒有辦法,讓員工們像古代的將軍們一樣,戰死不投降呢。 辦法還是有的,一是金手拷,二是賣身契約,三是文化壁壘。 所謂金手拷就是期權、限制性股票以及長期獎勵方案之類,總之,就是離開公司就會有巨大的損失,從而令那些有“叛逃”之心的員工們心生敬畏。 而賣身契約則是在法律上做文章,國家出臺了不少關于這方面的法令,如競業禁止、保護商業機密條款等,至少有了些這些,可以保護公司的一些核心機密不被泄露,或者泄露了能得到補償,不得不說,這是法制社會的一種標準。 最后就是企業文化建設了,不得不說的是,“漢奸”概念也是這種文化的一種體現,以忠于公司為榜樣樹立正向典型,以出賣公司利益樹立負面形象。讓員工們在心中形成一道無形的墻,一道不可逾越的心理之墻。 但是,我們是否要思考另一個問題,就是員工忠于了公司,公司該怎么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