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卷18審應(yīng)覽8具備詩解1立功成名必有具備 題文詩: 今羿於此,有弓無弦,必不能中.中非獨(dú)弦, 弦為弓具.夫立功名,其亦有具,具者備也, 天時地利,人和情備,不得其具,賢過湯武, 勞而無功.湯約於郼,武王嘗窮,於畢裎矣; 伊尹嘗居,於庖廚矣,太公嘗隱,於釣魚矣. 賢非衰也,智非愚也,皆無其具.凡立功名, 賢必有具,然后可成.宓子賤之,將治亶父, 恐君聽讒,己術(shù)不行,將辭而行,請君近吏, 二人與俱.至於亶父,邑吏皆朝.宓令吏書, 吏方將書,宓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不善, 宓為之怒.吏甚患之,辭而請歸.吏歸報(bào)君, 魯君嘆曰宓以此諫,寡人不肖,寡人亂宓, 不得行術(shù),必?cái)?shù)有之.遂發(fā)所愛,令之亶父, 告宓子曰:自今以來,亶父子有,有便亶者, 子決為之,五歲言要.宓子敬諾,得行其術(shù). 【具備】1 八曰:今有羿、蜂蒙、繁弱於此,而無弦,則必不能中也。中非獨(dú)弦也,而弦為弓中之具也。夫立功名亦有具,不得其具,賢雖過湯、武。則勞而無功矣。湯嘗約於郼、薄矣,武王嘗窮於畢、裎矣,伊尹嘗居於庖廚矣,太公嘗隱於釣魚矣。賢非衰也,智非愚也,皆無其具也。故凡立功名,雖賢,必有其具,然后可成。 宓子賤治亶父,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其術(shù)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於魯君與之俱。至於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則宓子賤為之怒。吏甚患之,辭而請歸。 宓子賤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歸矣!”二吏歸報(bào)於君,曰:“宓子不得為書。” 君曰:“何故?”吏對曰:“宓子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書惡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辭而去也。”魯君太息而嘆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亂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shù),必?cái)?shù)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幾過。”遂發(fā)所愛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來,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於亶父者,子決為之矣。五歲而言其要。”宓子敬諾,乃得行其術(shù)於亶父。 【譯文】具備1 假如有羿、蜂蒙這樣的善射之人和繁弱這樣的良弓,卻沒有弓弦,那么必定不能射中。射中不但僅是靠了弓弦,可弓弦是射中的條件。建立功名也要有條件。不具備條件,即使賢德超過了湯、武王,那也會勞而無功。湯曾經(jīng)在郼、亳受貧困,武王曾經(jīng)在畢、裎受困窘,伊尹曾經(jīng)在廚房里當(dāng)仆隸,太公望曾經(jīng)隱居釣魚。他們的賢德并不是衰微了,他們的才智并不是愚蠢了,都是因?yàn)闆]有具備條件。所以凡是建立功名,即使賢德,也必定要具備條件,然后才可以成功。 宓子賤去治理堂父,擔(dān)心魯國君主聽信讒人的壞話,從而使自己不能實(shí)行自己的主張,將要告辭走的時候,向魯國君主請求君主身邊的兩個官吏跟自己一起去.到了堂父,堂父的官吏都來朝見,宓子賤讓那兩個官吏書寫。官吏剛要書寫,宓子賤從旁邊不時地?fù)u動他們的胳膊肘,官吏寫得很不好,宓必子賤就為此而發(fā)怒。官吏對此厭恨,就告辭請求回去。宓手賤說:“你們寫得很不好,你們趕快回去吧!”兩個官吏回去以后向魯國君主稟報(bào)說:”宓子這個人不可以給他書寫。”魯國君主說:“為什么?”官吏回答說:“宓子讓我們書寫,卻不時地?fù)u動我們的胳膊肘,寫得不好又大發(fā)脾氣,堂父的官吏都因宓子這樣做而發(fā)笑。這就是們所以要告辭離開的原因。”魯國君主長嘆道:“宓子是用這種方式對我的缺點(diǎn)進(jìn)行勸諫啊。我擾亂宓子,使宓子不能實(shí)行自己的主張,這樣的事一定多次發(fā)生過了。假如沒有這兩個人,我?guī)缀跻稿e誤。”于是就派所喜歡的人讓他去亶父,告訴宓子說;“從今以后,亶父不歸我所有,歸你所有。有對亶父蟹父有利的事情,你自己決斷去做吧。五年以后報(bào)告施政的要點(diǎn)。”宓子恭敬地答應(yīng)了,這才得以在亶父實(shí)行自己的主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