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作業是聯系在一起的,每天的作業就和我們的生活起居一樣的,是每天都是要做的事情,而且什么樣的態度決定了這個作業的效率,如果只是應付式的,那么孩子只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感覺了,如果讓孩子專注的寫,可能大腦也有思考,心也在思考,這樣可能是事半功倍。 很多家長都有一種分秒必爭的感覺,孩子的任何時間都不能放過,覺得唯獨都利用時間,都把時間全部在學習上對孩子就是好處。卻不知道效率和時間是不能等同的,可能有些孩子只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但是有些孩子卻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因為沒有集中的去做,所以效率比較低。所以提高效率不代表無限制的去加長作業和學習的時間。 孩子放學回家后,家長讓孩子先寫作業的原因。 1、孩子作業效率低,所以家長需要延長作業時間,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 現在的父母沒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上進,學習好的,而且越是孩子不努力,父母就就比孩子還更緊張,更加的努力,當然這也是作為家長的正常心理,因為勤能補拙,但是勤也得有效率的勤,而不是盲目的用時間,如果孩子累的時候,適當的給孩子休息,而不是強逼著孩子坐在書桌前,這個是沒有任何的效果的。 愛迪生曾經說過:“99%的汗水加上1%的天分才會成功?!?/span> 所以作為家長一直堅信,努力可以克服所有的困難,但是所有的努力不是盲從,而是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來合理的安排,所以,家長在迫切希望孩子成才的心理作用下,抓緊一切時間讓孩子學習,恐怕耽誤一秒,都影響了孩子成績。 2、勤能補拙,努力就可以成功。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心理,覺得孩子如果學習上跟不上的時候,就得利用所有的時間學習,哪怕孩子累了困了,也得堅持著,其實這個完全是家長的個人期望,這個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達不到預期的時候給自己的心理建設,讓孩子花費大量的時間學習,甚至娛樂的時間都沒有了。 這樣的后果就是孩子后期喪失了快樂,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反而適得其反,真正讓孩子學習也得使用正確的方式引導,當然,勤奮和努力是沒有錯的,但是要用對的方式去實行。 3、家長增加孩子的作業量 孩子的作業量大不大,作為家長最有發言權,那是因為現在的家長大部分都在陪讀,孩子每天的作業量,他們心中都很清楚。 所以看到還在做完了學校的作業,家長為了讓孩子多學一些,買了很多的練習給孩子另外再做,但是家長們忽略了,孩子在做完一天的作業之后,其實已經處于倦怠期了,這個時候如果再增加孩子的作業量,他們會覺得作業永遠做不完,孩子也就沒有了想要快點把作業寫完的心理了。 即使提前寫完了,爸爸媽媽還會給更多的作業,那還不如慢慢寫。這樣的心理對孩子的學習是不利的。 4、孩子磨蹭,拖拉,自主能力差。 這樣的孩子做作業的時間相對比較長,所以家長希望利用都可以利用的時間趕緊寫作業,然后晚上的時間可以相對應的減少,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學習效率低,家長自然要從時間上找。 因此,孩子回家后,家長就會督促孩子馬上學習。所以這樣的學習方式未必對孩子就好的。 孩子是個體,都存在差異,每個人的情況的都是不一樣的,學習沒有一定之規,家長可以結合孩子的情況自己把握。 家長需要找出適合自己家孩子的學習方法,然后不斷的按照孩子這個過程中的發展來變化當下最適合孩子的方式,當然目前有很多的專家給我很多的額方法,但是這些優秀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同樣的,需要時間,需要通過實踐去摸索,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 NO1:孩子回家先寫作業,還是先玩,家長視情況而定。 由于孩子生活的環境都有所不同,每個地方的生活習慣不同,這些因素都決定著孩子是先學習,還是先玩。有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學習后,休息一會兒,那么他的記憶力在8小時后,會下降到10%;如果一個孩子一天都是在不停地學習,中間沒有玩樂休息的時間,甚至犧牲一些睡眠時間用來學習的話,那么8小時后他的記憶率會接近0%。 這個研究成果,孩子的大腦需要得到適當的休息,不聽的轉會疲累,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勞逸結合,所以在學校上學也是課間休息10分鐘之后再進入下一節課程,讓孩子的大腦得到緩沖。 大多數的專家認為孩子放學回家后不應該先做作業,有的孩子放學后,距離家比較遠的,路上和同學結伴而同行,有說有笑,就已經在放松一天的疲勞了;還有孩子坐校車,耽擱的時間更長,這種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回家就先寫作業,如果孩子離學校非常近,幾分鐘就到家了,這可以讓孩子玩上一會,在學校上了一天課,讓他們適當的緩解下疲勞的身體。 NO2: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性來合理的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 時間是需要合理的支配的,而不是無限制的利用的,因為孩子在家的時間除了作業之外也不多,也得讓孩子適當的休息,適當的和家庭成員之間多交流,多互動,營造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受到愛,孩子回家后,總不能讓孩子一直學到睡覺,中間也得有幾次短暫的休息,就和學校上課一樣。當然,這個休息時間多長,家長可以和孩子研究定。不過家長要注意,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注意力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孩子的時間不能全部拿來學習,需要適當的休息,勞逸結合,因為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除了每天的工作,也需要娛樂的時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不一樣,小學階段的孩子注意力穩定時間稍短,家長每次讓孩子學習時,時間就不宜太長,如果太長,孩子的學習效果不好,效率低,有時候還可能適得其反。 所以放學之后先做作業先玩,這個需要我們的家長按照各自的生活環境,以及學習狀態來合理的安排,愿每個孩子都能在學習中獲取快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