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個特別的禮物給您們。創建了學習黑客(Study Hacks)博客的卡爾·紐波特將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他對效率的看法。卡爾也是《如何成為全優生》(How to Become a Straight-A Student)與《如何在大學里脫穎而出》(How to Win at College)的作者,寫作此文時,他正在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去年八月,我在自己的博客“學習黑客”上發布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作“效率被過分強調了”。那篇文章的基本觀點是:效率系統和GTD法則一樣,能夠減少壓力,掌控必須要做之事的進展情況,但它們無法讓你取得成就。事實上,我想更進一步說,取得成就幾乎與高效多產完全無關。 效率被過分強調了 效率與取得成就不一定相輔相成。實際上,作為一名文章作者,我花了過去五年時間研究和訪問取得了非常成就的年輕人,而我估計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非常缺乏條理。當然,少數確實擁有良好高效習慣的受訪者壓力更小,但這對于預測他們最終的成功影響甚小。 取得成就的人有什么不同 就我的經驗而言,經常會在成功人士身上看到的共性是對完成一件事的癡迷。一旦一個項目進入他們的工作范圍,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渴望完成。如果他們計劃性強,可能會用規劃好的大塊時間來完成;如果他們不屬于條理分明的“許多人”,就可能開夜車通宵完成。但他們會把事情做完,迅速且一貫如此。 正是堅持不懈地完成一件件事,時間長了,才會開啟越來越多有趣的機會,并最終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成功。 如果你做事只是高效,卻沒有把事情完成的強烈愿望,最終則只會忙忙碌碌。我們都知道這種感受。你工作一整天,完成了待做清單上的任務,一切都有條不紊,所有事都按部就班,只不過一個月又一個月過去,依然沒有實現重要的項目。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基于我對取得重要成就的人的觀察,提出一個簡單的任務管理體系,幫助你培養自己對完成項目的強烈愿望。 引入以“完成”為中心的計劃 按照傳統GTD方法,你每天看看自己當前所處的境況,再看看下一個行動列表,選擇接下來要做什么。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就會陷入無限任務循環,即不停地完成下一個行動列表上的小任務,卻在大項目的完成上沒有任何進展。我把這稱為效率的芝諾悖論。給我任何一個項目,我都可以用這個項目中簡單、有趣的小任務填滿一天天的日程,卻永遠不會完成這個項目。 現實是:真正的成就需要真正艱難的奮力拼搏。GTD式“一次完成一個獨立任務”的效率體系很容易避開這些真正困難的事,而代之以做許多小而容易的任務。 以完成為中心的計劃修復了這個問題,它把重新專注于完成項目而不是任務作為組織每天工作的核心原則。它的運行方式如下: 啟動:創建一個項目頁面 用你最喜歡的文字處理軟件,建立一個單頁的文檔,完成下面的步驟:
實例:我目前的項目頁 下圖是我當前的項目頁,請原諒紙上面的折痕,因為我隨時都把它放在口袋里。 運用這個系統:每天檢查 每天早上,看一下你的項目紙并問自己:“為了完成這個清單,我今天可以實現的最大進展是什么?”你最大的目標應該是完成項目。如果你看到了完成項目的辦法(即使這需要大大地推自己一把,也許要工作到很晚),那么就放手去做。如果無法完成一個項目,那么就想一想做什么事可以使你在未來幾天最接近這個目標。要懷揣完成這個清單上所有項目的強烈愿望! 當然,與此同時你也應該參照已有的效率系統。在所列出的項目之外,你可能還有其他不那么重要的任務需要完成。在此你的目標是,每天在完成其他職責之外,盡可能多地推進你的項目。 完成:休息和重新再來 在完成項目頁上的所有內容之前不要開始新的項目。如果你隨時給這個列表加進新的內容,很可能其中最無趣的那個項目就會被無限期推后。如果你在完成當前活躍的項目之前有了新的想法,只需把它們記錄在“待填寫”處即可。 盡最大努力盡快完成這些項目。一旦完成,喘口氣,休息至少一周。在此期間只做最少的工作,讓自己重新充滿電。然后,當你準備好了,創建一個新的項目頁重新開始。 這為什么有效 這種以完成為中心的計劃工作流的節奏非常接近我所描述的真正功成名就的人完成工作的方式。這種方法不具備純粹GTD工作流那樣毫不費力、自動規劃的吸引力。但不幸的是,成就并不輕松。如果想要做出成績,你就必須學會如何懷著熾烈的熱情沖上去迅速把事情做完。這套系統會幫助你形成這樣的特質,剩下的自然水到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