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孩子在公開場合突然因為某些原因“無理取鬧”時,父母應該怎么辦?大多數時候父母都會覺得很沒有面子,不準孩子大哭大鬧,或者恐嚇說:“你再哭,我就把你一個人扔在這里”“這有什么好哭的”“你再哭試試”等諸如此類的話。 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首先父母需要明白一點,那就是每個人都有情緒,只是孩子的反應更為頻繁和強烈。父母不能因為自己失了面子,就拿孩子“出氣”,以暴制暴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次就是孩子本身就比較容易受情緒的影響,開心了就會哈哈大笑,生氣了就會發脾氣。因此父母需要先了解孩子為什么會“無理取鬧”。 一、孩子的“無理取鬧”,通常有兩個原因1、孩子的理性腦還未完全發育成熟 簡單來說,大腦分為情感腦和理性腦。一歲以后孩子的情感腦開始發育,他就會感到情緒波動,比如會開心、生氣、緊張、害怕等等。負責理智思考和控制感情的理性腦則要在25歲才能發育完全。因此,孩子不能像大人那樣成熟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當他遇到一些困難時,無法流利地表達自己地想法,又不知道如何排解自己地負面情緒,只能通過哭鬧的方式發泄,并不是故意惹父母生氣。 2、孩子的后天養成 在幼兒時期,低齡兒童在每次哭鬧后,父母都會因為不忍心或不耐煩來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時間一長,孩子認為這是達到要求的最佳方式,就養成了“無理取鬧”的壞習慣。而有的父母在家里總是“大喊大叫”,導致孩子下意識地去模仿這種行為,認為哭鬧、大叫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 不管出于哪種原因,如果父母能在孩子一開始“無理取鬧”時,引導孩子使用正確的方式解決問題,那么孩子就知道該怎么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從而避免養成這種壞習慣。 二、怎樣安撫“無理取鬧”的孩子1、感同身受 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遇到孩子“無理取鬧”時,家長先別著急和孩子講道理,一句“我知道你很難過”,就能統一立場,在安撫孩子焦躁情緒的同時,又能增加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孩子在陷入情緒里的時候,父母講的任何話都是聽不進去的。因此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給予時間和陪伴,幫孩子逐漸平靜下來。父母需要明白,重視孩子的情緒比事情本身更重要。 2、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最讓父母“頭疼”的是,孩子經常不分時間地點的使小性子,這不光父母很沒有面子,還會影響到其他人。碰到這種情況,大部分的父母都會“血沖腦門”,對孩子大聲呵斥。其實這個時候更需要冷靜下來進行自我調節,然后再去安撫孩子。比如在餐廳就餐時,孩子突然發脾氣。那么家長可以把孩子帶到餐廳外面進行教育。如果是在商場,就可以把孩子帶到樓梯間。尋找一個獨處的環境進行教育,既不會被別人打擾,也能照顧到孩子的自尊心。 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等到孩子情緒緩和后,父母需要向孩子說明這么做不對的原因。從小就要對孩子設立規則,讓他有明確的是非觀念。一個沒有界限感的孩子總是會以各種方式探尋父母的底線。如果父母因此最終妥協,那么孩子就會想當然地認為哭鬧是達到目的的捷徑。反之,孩子慢慢就會知道,除了哭鬧大叫之外,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 有的父母受“原生家庭”的影響,繼承從上一代父母教育模式,執行“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鐵腕手段來教育下一代。殊不知父母發脾氣時的斥責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既不利于親子關系,甚至還會養成孩子膽小的性格。即使是成年人,也會因為種種原因而情緒失控,更何況一個孩子呢? 因此,父母不要被孩子帶動情緒,要更耐心地聽取孩子的感受,最后慢慢教會孩子如何用健康的方式來處理情緒。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和一個擁抱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