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跑步,除了保持身體健康以外,還有更多的意義。 1981 年,32 歲的村上春樹出讓了他經(jīng)營多年的酒吧,開始了孤注一擲的職業(yè)小說家生涯。為了在高強度寫作的生活中保持健康,他同時養(yǎng)成了每天出門跑步的習慣。 之所以選擇跑步,是因為跑步實在是最方便,也最簡單的鍛煉方式。不需要伙伴,也不需要特定的裝備,更不必特地去某個特別的場所。只要有一雙適合跑步的鞋子,一條馬馬虎虎的路,便可以想跑多久就跑多久。 他坦誠地承認,剛開始時,還跑不了太遠的距離,最多也就 30 分鐘左右。但堅持了一段時間,身體也漸漸地接受了跑步這件事。一年后,他開始參加公路長跑比賽。再過不久,他獨自跑完了全程馬拉松。在他今后所到的世界各地:東京、夏威夷、麻州...他都堅持著每天的長跑。 他希望自己的墓志銘上寫著: 村上春樹 作家(兼跑者) 1949-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跑步培養(yǎng)與塑造了村上。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里,他提煉了自己數(shù)十年日復一日跑步的感悟。 01. “跑步對我來說,不單是有益的體育鍛煉,還是有效的隱喻。立志提高自己,并為之日日付出努力。” 是不是一個了不起的跑者,這個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不是還在超越昨天的自己,是不是還有這顆心,哪怕只是那么一丁點。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么必須戰(zhàn)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身為小說家的村上,是被身為跑者的村上啟發(fā)與鼓舞的。寫小說也是一樣,是否成功的標準從來都和書的銷量,得不得獎,評論的好壞無關,只有文字是否達到自己設定的基準才是唯一重要的。 村上寫道:
我們在自身內(nèi)部有一股安靜的動力,當跑步成為了習慣,這股動力也有了存在與生長的空間。跑步潛移默化地使人的精神專注、沉靜、有力,對什么樣的職業(yè)與生活都有益。 《論語》的開篇首句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每一種使自己內(nèi)在地超越自己的努力,哪怕只有一點,都會帶來一種喜悅。這也是跑步這件最簡單的事,對生命的隱喻。 02. “我跑步,只是跑著。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步。” 村上有時會被問:“你跑步時,都在想什么?” 他老實地回答:“在跑步時思考了什么,完全想不起來了?!?/span> 人的心靈是不存在完完全全的空白的,總有一些小的思緒會涌出來。而跑步的過程,是心靈最接近空白的時刻。跑步時不需要聽任何人說話,不需要考慮什么,只要眺望周圍的風光,凝視著自己和腳下的路就行,這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寶貴時光。 誰都有想把所有思緒全趕走的時候,有的人喝酒,有的人傾訴,或者大哭一場。而跑步或許才是獲得空白的最有效的方式。當腳步停下,用力喘氣,流汗時,自己就像一個被擴大了的容器,感覺什么樣的事情和情緒都可以多接受一點點了。再跑下去,確實會發(fā)現(xiàn),有些東西漸漸地被自己甩在了身后。 村上有一個比喻:
內(nèi)心的重負有可能像云朵一樣飄浮消散,這是跑步的魔術。 村上踏上寫小說的道路,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要主動追求一種孤絕的狀態(tài),這是職業(yè)小說家的必經(jīng)之路。這種孤絕常常會帶來危險,像細微的利刃一樣損傷心靈的內(nèi)壁,正因如此,他不斷地跑步,有時甚至窮盡體力,來將許多的負荷排出,回到空白。 村上就這樣用跑步的方式,吞咽與釋放了很多事。如果不行的話,就再跑得遠一點:
再遠一點。 03. “我寫小說的許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學到的。” 持久的長跑沒有那么簡單,有一些必須要遵循的基本規(guī)則。 練習量需要保持,就算下降,也不能中斷練習兩天以上,否則肌肉便會擅作主張:“哦,沒必要那么努力啊?!睆亩孕薪档统惺艿臉O限。如果循序漸進,肌肉也能自然地適應和承受,久而久之,它的怨言也越來越少。這是每個有經(jīng)驗的跑者都知道的規(guī)則,村上也很熟悉。 他發(fā)現(xiàn),這其實也是寫小說的方法。 年輕時的村上春樹與貓 有人問:“對小說家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人們首先可能會想到的答案是才華。的確,才華恐怕是成為小說家最必要的前提條件。然而,村上對此有懷疑:
村上能進入世界最好小說家行列,靠的或許并不是才華,而是集中力與耐力。 集中力是將自己有限的才能收集起來,傾注在最為需要之處的能力,運用這種力量,就可以彌補才華的不足與偏頗。 耐力則是堅持每天集中精力。沒有這兩種能力,恐怕便無法當一個作家。 與才華不同的是,集中力與耐力都是可以像訓練肌肉那樣,通過訓練后天獲得的。其中遵循的規(guī)律的竅門與跑步大同小異:
寫作小說是一項體力勞動。有許多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可以輕松地越過很多困難,寫出精彩的小說,但這樣的自在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得困難。過了一定年齡和關卡,就沒法再輕而易舉地揮霍才華了。所以集中力與耐力的訓練,是所有作家們都經(jīng)歷過的過程。 作家雷蒙德·錢德勒寫道:“哪怕沒有東西可寫,我每天也肯定在書桌前坐上好幾個小時,獨自一人集中精力?!?/span> 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1959),村上春樹格外推崇的美國小說家,代表作《漫長的告別》。 村上并不覺得自己有多少才華,他并不夸張地認為,自己寫出一本又一本的小說屬于“奇跡”。寫小說的方法,都是從不間斷的堅持跑步那里一點一點學來的,自然地、切身地、實際地學到的,他對跑步表示深深的感謝。 村上對堅持跑步感到滿足,也對正在寫的小說感到滿足。 其實不止是寫小說,會有許多事都會因為堅持跑步而改變,相信會有很多跑者贊同。說到底,從跑步中能學到的并不是個別的規(guī)律、技術,而是一種關于生命的體悟:
堅持跑著,總會突然理解些什么的。 04. “通過跑步結識形形色色的人,也是我的喜悅之一。” 村上的職業(yè)生活中,與人打交道的機會非常少,而每天的慢跑,讓他多了許多獨特的記憶。
記憶最深的是與另一位喜歡長跑的作家約翰·歐文一起在公園里跑。那時候,村上在翻譯他的長篇小說,到紐約的時候想采訪他,而約翰說自己實在太忙,抽不出時間,不過早晨的時候會晨跑,要不要邊跑邊聊。 村上當然非常樂意了:
在科羅拉羅多州的博爾德高地,村上與巴塞羅那奧運會的銀牌得主有森裕子一起跑步,也是長留心中的記憶:
村上就這么跑在世界各地的路上,與形形色色的跑者并肩前行,擦肩而過,看到與被看到,記住或者遺忘:
這也是跑步給村上獨一無二的體會。 如果村上沒有跑步,恐怕我們沒法看到他的那么多精彩的小說。從《且聽風吟》開始,到《一九七三年的彈子球》《尋羊冒險記》《遇見百分百的女孩》《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等,村上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獨一無二的文學空間,有太多不可言說的愉快、啟發(fā)與感動。 跑步的過程中有一種親切美好的沉默,與安慰、保護自己的空白,還有某些只有親自去跑才能心領神會的事情。跑步在辛苦之外,也有相當?shù)目煲?;在保持身體的健康以外,也有更多更深的意義——所以四月天氣轉暖,要不要出門試試? |
|
來自: 未來決定現(xiàn)在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