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因為全國蔓延的疫情,央行出臺了比較多的寬松政策, 從降息、降準到后期緩和的投放,正是因為這樣,債券利率才出現了一個快速的下行。” “坦白來說,沒有疫情,就沒有前期的下行。當然,也不會有后期的反彈。五月份之后,整個經濟確實出現了復蘇的跡象后。政府從貨幣政策,投放率上都逐漸在收縮。今年債券在5、6月份第一次調整,即為貨幣政策從過度寬松到向適度寬松過渡。” “我們的貨幣政策要長遠來看,要逐漸的退出。我理解的退出是,不僅貨幣政策,積極財政政策也要退出。退出一定是一個緩慢的,不能因為財政的退出導致經濟下行,比較現實的是長期慢慢的退出,依靠自然的增長,留有足夠多的子彈,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做準備。” “我不推薦直接購買信用債,因為還有公募基金,銀行理財。不管是信用還是利率,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產品的風險特征是相對比較清晰的。各類資金,能不能投,界限也是比較明顯的。還是要按照個人的需求。” 以上是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于11月9號“見聞11.11直播節(jié)”中對話見聞研究總監(jiān)傅峙峰,就目前國內債市和貨幣政策分享的精彩觀點。 投資作業(yè)本整理了直播中的精彩問答,供大家參考: Q:財政上如何平衡需求和債務? A:債務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因為不管是我們國內還是國外,這一輪疫情以后出現的刺激使得我們的宏觀杠桿率,微觀的企業(yè)和居民的杠桿都出現了一定的回升。 債務上,手里的子彈是越打越少,壓力比較大,國內國際都如此。我們要化解這種情況,無非就是通脹,但通脹的前提是我們有實體經濟改善的需求,如果我們的通脹集中在以房地產為代表的領域,想實體通脹起來是非常難得。 08年之后,我們國內的通脹起來的還算比較快。那是因為我們國內的經濟相對來說還是不錯的。目前我理解的海外經濟,你放再多的錢,通脹也很難起來,因為經濟已經讓人失望了。國內相對來好一些,還有一些空間。 我理解,整個財政方面,他沒有別的辦法,宏觀杠桿率到了一定階段,就應該適度退出。退出一定是一個緩慢的,不能因為財政的退出導致經濟下行。 比較實現的是長期慢慢的退出,依靠自然的增長,留有足夠多的子彈,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危機做準備。所以我看在基建投資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我覺得這也有可能是在為未來留有子彈做準備。 08年的時候,真的是為了把表填高,GDP跌破8%是不可忍受的。但今年,GDP跌破8 %甚至到5%,4%都能接受。 所以我還能覺得要依靠自己的節(jié)衣縮食,慢慢的返還債務,這樣可能是一個更長遠的,更務實的一種方式。 Q:國債是不是還會維持在一個相對不被看好的行情? A:債券利率從長期來說,的確是一個穩(wěn)步下行的一個狀態(tài)。當然這個過程是曲折的,每一次刺激的時候,可能我們利率會快速回升,當逐漸退出刺激的時候,利率就會快速往下降。 實際上,美國、日本也好,他們利率確實在往上漲,但每一輪經濟的波動都會導致利率逐漸的降低。 我們對比,2013年,2016年,2017年,到現在,好像每一輪利率的高點都在往下降。悲觀的人,可能會認為到3.5%就是可以接受的平均水平了。在過去,可能到4%、4.5%都可能沒有那么高的價值。 這也是大家在逐漸適應接受去低利率的環(huán)境。 Q:您覺得目前的利率(3.22%)是一個比較中性合適的利率了嗎? A:如果我們看短期,是一個相對中等偏上的水平。短期內比如海外大選的結束、股市的沖擊,我們的國債收益率和實體經濟比確實偏高。考慮到種種因素, 國債確實比信貸更有價值。 如果考慮到股票市場,考慮到今年股市如此火爆,短期內的確比國債收益率更高,債券持有人會更多的轉向股票。 在未來,1、2年,我們的利率還是一個相對偏高的。我們相信,中國的經濟還是一個逐級下臺階、一個波折的過程,目前還處于一個高的位置。 人民幣不會增值過快 Q:人民幣出現了快速的增值。因為我們經濟體制保持的比較完整,和海外出現了比較大的差異化。在海外配置大量的我國債券的同時,會不會出現打破原先購買力的局面呢? A:人幣升值似乎到了一個階段,這取決于我們的升值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如果我們有升值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愿意升值,那當然沒有問題,資金還會流入。 似乎央行不希望人民幣過快升值,這會影響我們的進出口,形成單邊升值的預期, 外資買入中國債券和股票是一個趨勢,每個月有1000多億的規(guī)模,但在市場層面占比比較低,是一個可以預見的增量,短期很難出現因為外資的買入導致利率的下跌。 在今年之前,整個外資持有的A股和股票基金持有量是相當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量。相比于在債券市場持有量相比,影響力相對小一點。 Q:談到垃圾債市場,很多年華利率是很高的。在選擇私募產品的時候,什么樣的風控是可以做好的? A:近幾年,也衍生出了垃圾債的投資和方法。利率債的投資信息是非常透明的。信用債定價的錯誤,就在于信息的不透明,得像看股票一樣去研究。 研究債券的人,可能更關注宏觀,微觀的關注的少。研究股票的人,可能關注微觀的更多。當利率在交易,當市場在波動時,交易能力又是一方面。垃圾貸對團隊、、市場和交易能力,信息敏感度等都有要求。 公募一般不做這個事,因為有一定風險。恰恰是因為目前這樣的產品還不多,能在現在的市場做到游刃有余。假設產品很多了,市場就不存在定價的錯誤,因為會有足夠的力量來糾正價格。 Q:目前還沒看到信貸式微的局面,這是一種政策推動還是經濟運作的而且導致的局面? A:第一波信貸擴張的肯定是靠政府刺激的。當時08、09年政府通過優(yōu)惠的政策來讓企業(yè)貸款。目前就是在朝著自我驅動的局面在走,這是一個好的方向。不管是政府認為你需要錢還是企業(yè)需要,政府收縮信貸,企業(yè)都面臨流動性的一個壓力。 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信用貸違約,就是因為前幾年刺激,企業(yè)的杠桿特別高,到了政策收緊的時候,很多企業(yè)就斷糧了,導致了違約。日后不管是政府主動擴張還是企業(yè)自身需要,只要信貸收縮,就會對企業(yè)產生影響。 在中國,很多小企業(yè)受到這幾輪沖擊之后,很多就都倒閉了。通過數據了解到,我們的居民的收入恢復是比較快的,但支出的恢復比較慢,說明一部分人在防御性的儲蓄。這對經濟的恢復還是有一定客觀壓力。 政府在信貸上不會過快的收縮,需要一個療傷的過程,我們的貨幣政策也是由過度寬松到適度寬松。 抄對作業(yè),投資更簡單,請“五連” |
|
來自: 昵稱7296357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