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一帶的芫荽) 芫荽是北方一帶的叫法,南方叫香菜。不過現在年輕人很少有叫芫荽的,大都叫香菜。我奶奶那輩,芫荽就是叫芫荽。 沒有離開濰坊的時候,印象中芫荽就是長得一尺多高,再高的差不多二尺,一棵就能做一盤菜。到了榮成以后,發現當地人都用芫荽苗調味。明明做個青頭幾根芫荽就可以,因為用的芫荽苗,得一把才行。 濰坊地區有道菜叫“小炒肉”。就是用芫荽加五花肉切絲,干煸炒制,愛吃辣椒的加點紅辣椒切絲。五花肉需炒至變形。這道菜是我的最愛,可惜在榮成買不到大芫荽,當地的芫荽都如未成年兒童,經不起熱鍋翻炒。每當用到芫荽調味,我都嘆口氣,說他們錯過了一道叫做“小炒肉”的人間美味。 (濰坊小炒肉) 芫荽是極好的調味品。做湯、炒豆芽、炒蘑菇、做魚、燉豆腐,出鍋時加切好的芫荽?;蛘哕据茨俏兜勒婺芴岣咭换I。17歲那年我家蓋新房,我和小姨做飯。蘑菇加芫荽招待匠人,我倆用鍋里菜湯加水,再加點鹽和芫荽,一人一碗湯都喝得很美。 芫荽還有藥用價值?!侗静菥V目》稱“芫荽性味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怪不得,我脾胃虛弱,吃芫荽卻感覺舒服熨帖。 后來才知,芫荽有大葉和小葉兩個類型。大葉品種植株較高,葉片大,產量較高;小葉品種植株較矮,葉片小,香味濃,耐寒,適應性強,但產量較低。適合保護地栽培的主要有5個品種。 那些高大的芫荽山東濰坊一帶居多,泰安一帶也是大葉芫荽。膠東一帶基本是小葉芫荽,在北京超市沒見到大芫荽,大都是那種猶如芫荽幼苗的小芫荽。 好友去了海口,去超市總是忘不了買一把芫荽。說是有一次做好菜忘了放芫荽,總覺得哪里不對。吃幾口想起沒放芫荽,趕緊洗了放上。拍給我海口芫荽的照片,我看也是細細嫩嫩,沒有濰坊芫荽的高大、偉岸。遠離故鄉的人,味蕾中有故鄉的記憶。有時,吃的不僅僅是一種味道,是割舍不掉關于故鄉的一些印記。 (??诘能据矗?/span> 壽光是全國的蔬菜基地,去年洪澇災害以后,芫荽價格暴漲。北京有的超市賣到幾十塊一斤,很多人為這事寫了段子:你家開金礦,我家種芫荽,也算門當戶對。只是后來當地紛紛種植芫荽。導致芫荽一片,換不了幾個雞蛋。去年初冬,還看見濰坊朋友圈里有人一大片芫荽,說是免費送。惹得田間地頭盡是撿芫荽的人。 咸味豆皮跟芫荽一起炒,既有顏值,又是美味。我感覺豆皮原味也行,炒菜加鹽即可。今年春節跟我哥哥學的,芫荽先焯水,再正常炒,出來的芫荽比不焯水的軟,還有一絲黏糊,口感更好?;丶夷切┨欤咳詹妥蓝加熊据?,娘和哥哥見我愛吃,一盤芫荽都放我面前,我也毫不客氣,就著饅頭吃個底朝天。在家吃飯不講究儀表,吃得后背出汗,吃得鼻涕橫流也不用擔心有人笑話。吃得越香,親人們的笑容越燦爛。 芫爆,就是用芫荽爆炒的菜。芫爆散單、芫爆杏鮑菇、芫爆羊肉、芫爆里脊、芫爆肚絲、芫爆雞絲蟄頭肉絲,只要你覺得需要,那就加芫荽調味。我愛吃芫荽,炒白菜我也加芫荽,西紅柿雞蛋湯也加芫荽。羊肉湯如果沒了芫荽沫,那味道肯定大打折扣。冬天里,羊肉湯冒著熱氣,芫荽沫撒進去。說什么牛奶和巧克力更配,應該是羊肉湯和芫荽沫最配! 炒菜就像做人,每個人有不同的個性。只要無毒無害,有營養,愛吃哪口聽自己的。不然,一道菜在別人那里甘之若飴,到你這里卻猶如砒霜。吃不下去難受,吃下去胃不答應,老天爺就給一天三頓的配額,錯過了一頓就浪費了一頓的機會。 小時候,秋天收了芫荽,娘把葉子摘下,加細鹽揉。芫荽葉遇到鹽變得溫柔,娘再加當季的蔥葉切碎,一盆又香又下飯的咸菜就成了。芫荽根微甜,刮了皮吃起來黏糊糊還甜滋滋。小時候沒糖吃,娘擇芫荽我在一邊等著吃根。那一點點甜,也能讓童年多些甜蜜。 春節回來時,帶回一包芫荽?;貋砗髱滋?,芫荽就著鄉愁吃下,還不過癮,偉又買了郵來。兩大包芫荽滿了冰箱,心里那個富有啊!芫荽葉腌了咸菜、芫荽梗做了小炒肉、芫荽根和白菜根加蠔油、味極鮮、醋做了涼菜,就著粥吃了個心滿意足。 一把芫荽,能吃出家鄉的味道。你信嗎? 附:(芫荽,別名胡荽、香菜、香荽。據說是張騫出使西域帶回的種子。為雙子葉植物綱、傘形目、傘形科、芫荽屬的一個植物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人們熟悉的提味蔬菜,狀似芹,葉小且嫩,莖纖細,味郁香,是湯、飲中的佐料,多用于做涼拌菜佐料,或燙料、面類菜中提味用。) (濰坊的大芫荽) (感謝您一直都在。如果喜歡我的文字請點擊題目下面的藍色字體“時光如棉”關注我。也請您把我的文章或者下面的二維碼推薦給您的朋友們 。我們都是平凡人,一起做平凡生活的歌頌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