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濕潤季節的來臨,萬物開始騷動,這時候的云南,空氣中處處都彌漫著菌子的氣味,讓人不自覺地就會分泌口水。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長著200多種可食用真菌,品種之多可謂包羅萬象。 ![]() 清代文學家李漁曾說,“求至鮮至美之物于筍之外,其惟蕈乎?” 哪怕每年云南急診室都要不停上演各種愛麗絲夢游仙境記,也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云南人對這至鮮至味的追求! 真菌王國云南人吃菌兒的狂歡,從5月下旬就開始了,雨季一來,雷聲轟鳴為菌季拉開了序幕,第一批青頭菌、牛肝菌已經上了餐桌,七八月份雞樅菌接踵而至,九月份松茸重磅登場,十一月松露姍姍來遲……各類菌子可以占據人們餐桌五六個月的時間。 ![]() 俗話說朝菌午吃味最鮮,云南人對于菌子的品質格外挑剔,那些剛剛出土下山的菌子接地氣帶露水含松風蘊靈秀,滋味鮮到難以形容。 出于這種對美味的執念,即使天還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森林還氤氳繾綣著霧氣,撿菌人早已不知在山林間穿梭了多久。 ![]() 這些剛收獲到的菌子,下山就會立即售賣,而集合了云南食用野生菌的地方——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場,便是云南人狂歡的源頭,它就像是一座替味蕾償愿的廟堂,你總是可以在這里找到自己的心頭好。 市場內,各式各樣新鮮的野生菌整齊碼放,紅的胭脂菌、綠的青頭菌、黑的干巴菌……入眼皆是當季的鮮活。 ![]() 買菌子,大概是當地人最愿意花錢也最能夠收獲幸福感的事情,前來采購的人們將市場的小路圍得水泄不通,空氣中還彌漫著來自泥土和森林的潮濕氣息,討價還價的喧鬧聲也將整個市場填滿。 懂得菌子之道的云南人,心中自有一條鄙視鏈。 ![]() 那些大眾款的奶漿菌、雞油菌、紅菇等等只能叫做雜菌,唯有有著特殊濃郁香氣的野生菌才能稱得上是菌中貴族,而被外人追捧的松茸松露也不過是后起之秀,比雞還鮮還嫩的雞樅才是公認的心頭寶。 粗粗逛一圈,一番討價還價,滿載而歸的人往往都會手提數袋菌子快步離開,生怕耽擱了一會就會辜負這滿袋的新鮮。 吃菌指南云南人對于菌子的處理往往很簡單,然而就是這些最簡單最原始的烹飪方式保留了菌子最真實的味道。 烤菌子坊間傳聞,中國燒烤有兩種,一種叫云南燒烤,一種叫其他。對于云南人來說,萬物皆可燒烤,其食材之豐富、花樣之繁多,足以讓它傲視全國。 ![]() 烤菌子,就像是擼串一樣深深扎根于云南人的飲食文化中,每一次的翻烤都是一種儀式。 生好炭火,架上鐵絲烤架,一股煙火氣裊裊升起。從山上新鮮采摘下的青頭菌、松茸、蘑菇……都在火光中被烤得滋滋作響,獨特而濃郁的香氣四溢,勾得人饞癮大發。 ![]() 云南燒烤還講究一個蘸料,鮮辣的小米椒、爽脆的折耳根,拌上醬油、麻椒面、蒜油等,咸、香、辣俱全。 夾起烤得香脆的菌子到蘸水里這么一滾,再放入口中咀嚼,柔香彈牙,滿嘴清鮮。 菌子火鍋要論最過癮的吃法,當屬菌子火鍋。 ![]() 云南人自家做菌子火鍋,通常是熬上一鍋濃濃的土雞湯做湯底,再選擇各種“季節限定”,清爽的竹蓀、鮮甜的雞樅、肥厚的牛肝菌……鮮上加鮮,讓人欲罷不能! 集合數種菌類一起燉煮成鍋,菌子的鮮味在高溫之下被逼散而出,鮮香迷人,其誘人之處就在于菌子的滑嫩和湯底的鮮香。 ![]() 先喝口湯,再吃菌菇,最后涮蔬菜。 在云遮霧繞的餐桌上,大家一起舉筷翻江倒海一番,吃得大汗淋漓,心中陡然生出萬丈江湖豪氣,什么隔閡不滿都隨著食材一股腦扔進滾滾火鍋中。 油封菌子吃菌一時爽,一直吃菌一直爽,但是野生菌的季節太過短暫,爽也就只能爽那么一下。 嗜菌如命的云南人在吃菌的道路上早就摸索出了一條應對之策,除了抓緊時間狂吃,還要留出一部分做各種油封菌子。 ![]() 新鮮的菌子撕成條狀,加入干辣椒、花椒等用小鍋慢火熬煉,將香氣逼出,以油鎖鮮,一年四季都能夠吃到這一口鮮。 雞樅,云南人民心中的第一鮮菌,別有一種動物性的肥美,都說在外打拼的云南人必帶一罐油雞樅。 ![]() 煸干水分的菌絲口感和肉一樣香韌,雖不及新鮮菌子那樣野性十足,菌香卻更為濃郁豐腴。 被鎖在油里面的菌香,一遇上熱氣騰騰的米面,香味畢現,平平無奇的家常菜都能變雍容。 在吃菌這件事上,云南人一馬當先。然而你要問他們對于野生菌為何如此癡迷,那答案可一點都不浪漫。 清朝初年,云南人飽受饑荒之災,在主食嚴重匱乏的情況下,富含優質氨基酸的野生菌給了他們一條生存之路,把山珍當主食果腹。 ![]() 直到今天,云南人依然以吃菌為一季的狂歡,卻也深諳過猶不及的道理,那些外地人眼中“奢侈”的食材,云南人勤勤懇懇拿來喂豬。 或許正是這種源自于苦中作樂的無奈,才讓云南人吃菌吃出了一股享受當下的豪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