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問而近思:近距離聆聽職業教育真聲音》讀后感 石紅星
今年2月初,我再次收到劉景忠新出版的近30萬字專著《切問而近思:近距離聆聽職業教育真聲音》。這本專著是他在部分單位作有關職業教育講座的講稿,共分四個部分:教師教學篇、學生的語篇、學校管理篇、形勢任務篇。拿到專著后,我又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書中的許多觀點不時引起我的遐思。周國平曾說過:“世上真正的好書,是能夠通過閱讀而過一種心智生活,使你對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終處在活潑的狀態,而不只是向你提供信息或者消遣。”這本專著無疑就是這樣一本好書,也是了解職業教育的“入門書”、認識職業教育的“通識書”。 劉景忠的專著和文章少“學究氣”,很少引經據典,很少“人云亦云”,而是緊密結合職業學校師生實際、職業教育發展實際,娓娓道來、一氣呵成,因此文風接地氣、揭時弊、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 職業學校面臨的問題很多,如:學生厭學、教師和班主任“職業倦怠”、學校“招生難、管理難、就業難”等等。面對這些問題和難題,他從來沒有回避,而是“直面真問題、研究真問題、解決真問題”。 人情人情,人之常情。俗世意義的成功標準是當官和發財。有本書叫《成功要趁早——教你30歲前如何掙夠500萬》,傳遞的信號就是出名要趁早、賺錢要趁早、升職要趁早……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心態,表露無遺,但多少人能夠追求這樣的成功呢? 閱讀他的專著,不僅有知識的收獲,更有情緒的“感染”;不僅有益于我目前從事的行政工作,更有益于讓我更好地學會做人做事。最近一兩年,我沒有在職業學校講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但閱讀這本專著,深感親切,使我回憶起在職業學校與師生們朝夕相處那些美好的日子。 感謝他的專著陪伴我度過一段美妙的心路歷程!故有上述一些不成熟的心得體會,以求教更多的職教同仁。 (寫于2016年2月13日晚) 后記:2013年1月,拙著《從育人到教書,從教育到職業》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石紅星先生寫了讀后感《了解職教生態的必讀書——讀<從育人到教書,從教育到職業>有感》。實話實說,石紅星老師的這篇讀后感讓我非常感動,我在他的文章后面寫了后記,原文如下: 讀了石紅星老師的文章,我只能用感動兩個字來表達我的心情。紅星老師是合肥經濟管理學校的(現已調任合肥市教育局),我和他素昧平生,至今未曾謀面。是神奇的當代網絡和對職業教育的拳拳之心讓我們在網絡上相識、相知。他告訴我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向他訴說我對一些問題的焦慮;他的新書要我寫篇序言,我的新書希望他能給予指點。就這樣,一來二去地我和紅星老師成了網友、書友、文友、戰友…… 或許有人認為,我和紅星老師是在相互吹捧,我要反問:在這個喧囂、浮躁的社會里,還有誰愿意這樣不計得失、不計報酬、花費心思地去吹捧一個與自己毫無相干的人呢?如果不是出于良知,出于對職業教育的摯愛,出于發自內心的感慨,寫這樣的文章有價值、有意義、有必要嗎? 最近我常想一個問題:職校教師對學生來說只是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過客,反過來亦然。既然彼此互為過客,那么在我們相逢的那一段時光里,應該給對方以溫暖、力量、激勵,還是給對方冷漠、懈怠和打擊呢?同樣的道理,我和紅星老師也是互為過客的,但我倆相互給予對方的是前者。對此,我引以為自豪。 2016年1月,拙著《切問而近思:近距離聆聽職業教育真聲音》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石紅星先生收到拙著后,又在百忙之中寫了這篇讀后感。我在QQ上回復說:感謝您的費心、用心、上心,我無以回報啊! 我想對紅星先生說聲感謝,又覺得分量太輕,怎一個謝字了得?我們至今尚未謀面,是對職教事業的熱愛讓我們的心緊緊連在了一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紅星先生對拙著的評價,在我看來,顯然多了一些溢美之詞,但我愿意看作是知己、是職教同行對我的鼓勵。有了這樣的鼓勵,我沒有理由不繼續前行,上下求索! 劉景忠 2016年2月18日夜 |
|
來自: 新用戶1908512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