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六經病總治法: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一、太陽篇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的主要治法是汗法,因其兼證不同,可兼用下、清、溫、補。(至于汗法和其他治法的先后治則關系, 詳見于太陽病篇《表里先后治則》一文,所以在此就不贅述了)。 汗法有三種情況:1、惡寒發熱,無汗身痛,脈陰陽倶緊的傷寒麻黃湯證。2、惡風發熱,汗出脈緩的中風桂枝湯證。 3、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如瘧狀,脈微緩(弱)的麻桂合方(有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湯) 注:瘧疾有兩大特點:1、寒熱往來 2、發有定時,此處指寒熱往來。 二、陽明篇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陽明病的主要治法是清法和下法,兼有汗、溫、和。邪在經用汗法,根據不同情況可選用葛根湯、桂枝湯和麻黃湯。 陽明熱證用清法,陽明實證用下法。 陽明病起手三法:1、熱在上焦的熱郁胸膈證,治用梔子豉湯清宣透熱。2、熱在中焦的胃熱彌漫證和胃熱彌漫氣津兩傷證,治用白虎湯辛寒折熱和白虎加人參湯兼以益氣生津。3、熱在下焦的水熱互結又伴陰傷證,治用豬苓湯清熱利尿育陰。 至于下法和其他治法詳見陽明各篇之中,此處略。 三、少陽篇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陽病的主要治法是和法,以小柴胡湯為代表。 少陽病禁汗、吐、下和利尿 少陽三禁要詳明,汗譫吐下悸而驚。甚則吐下利不止,水漿不入命難生。 四、太陰篇 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太陰病的主要治法是溫法和補法,根據不同情況可兼有汗法和下法。 太陰病是脾陽虛脾氣虛,運化失司,升降逆亂,邪從寒化,寒濕下注的癥候。 對于脾陽虛脾氣虛的臟虛寒證常用四逆輩和理中類治療,對于太陰經脈受邪,經脈氣血不和的癥狀常選用桂枝加芍藥湯一類治療。 五、少陰篇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 少陰病是一組心腎陰陽倶衰,而又以腎陽虛衰為主的,具有全身性正氣衰弱的癥候。 少陰病的主要治法是溫法和補法,兼用汗法、清法和下法。 少陰寒化證用溫法,方用四逆、通脈四逆、白通湯一類。少陰熱化證有補法和清法,方用黃連阿膠湯和豬苓湯。 太少兩感時可用汗法,選用助陽解表的麻黃附子細辛湯和麻黃附子甘草湯一類。 六、厥陰篇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陰病或寒,或熱,或虛,或實,錯綜復雜,變化多端,常隨證施治,并無定法。 具體治法和方劑詳見于厥陰病脈并治篇。 七、霍亂病篇 嘔吐而利,此名霍亂。 霍亂病的主要治法是溫法,根據不同的情況可結合汗法和補法。 對于真陽虛衰有兼有陰傷的霍亂,治用四逆加人參湯,對于表熱未解的霍亂,治用五苓散,對于脾陽脾氣虛的霍亂,治用理中湯理中丸一類。對于陰勝格陽的霍亂,治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