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陪同陜西影友老師來到河南豫西農村拍攝地坑院人家的生活,早上九點多鐘我們在一個農村的地坑院上遇到過事,婚喪嫁娶也是我們民俗攝影愛好者記錄的內容,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民間紅白喜事是否一樣,對此大家也很感興趣,這個時間正是農村人吃早飯的時候,隨后我們便從吃飯開始了記錄,也許是緣分所至,沒成想我們拍到了一個山西老鄉在河南農村創業的故事。 開飯的時間到了,穿著藍色工作服的大廚忙碌著做大燴菜,另一個鍋里已經開始發放飯菜了,大鐵鍋燴菜的香氣四下彌漫開來,似乎很有家鄉的味道,因為大家早上已經吃過早餐,看著滿鍋的飯菜和村民的熱情邀請,肚子已經不會答應,大家只能推謝,一邊拍照一邊同大廚聊著天,了解著當地農村紅白事的風俗習慣。 這位大廚姓黃,是山西平陸縣人,他說自己來河南三門峽農村從事紅白事餐飲一條龍服務已經10多個年頭了,在當地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固定的門面,團隊成員多達60人,能同時服務8戶人家過事,曾經還真就這樣干過幾次,生意的范圍就在黃河兩岸的晉豫農村,最拿手的飯菜就是大鐵鍋燴菜,保準讓你吃過一次想下次,一年的收入在40多萬元。 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大燴菜 黃師傅說春節期間各地管控得都比較嚴格,嚴禁人員大規模聚集,過事的標準規格自然下調了許多,就拿今天這戶人家發落老人來講,村子里有人口1000多,按照以往的經驗酒席要吃上七八十桌的,特殊時期,一切從簡,筵席也變成了大鍋燴菜,昨天開了2大鍋,今天是3大鍋,所有的材料和服務都是他承包,一大鍋600元錢。 兄弟二人各拿一把勺子 今天的事情小了來服務的人也就少,只來了他和妻子還有哥哥,三個人就能應付,開飯的時候他和哥哥舀飯妻子端盤上菜,干了幾十年配合的相當默契,為了食品衛生和安全,都是采用的一次性餐盒,村民們也很喜歡。 大燴菜 黃師傅說晉豫兩地僅僅相隔一條黃河,說話口音和飲食等生活習慣幾乎一樣,飯菜的口味喜好也是一樣,過事流行的大鐵鍋燴菜基本相同,現在生活標準高了,燴菜質量也高,里邊有大肉,火腿還有肉丸子,蔬菜是白菜,菠菜,西葫蘆,還有豆腐,腐竹和粉條子,吃著很香,當然主要是他燴菜有自己的一套獨家秘笈。 備好料的另一鐵鍋燴菜 如果是上席面,那就是有標準的,主要是按照事主家的經濟承受力來定,套菜有238元,288元,328元和368元4個檔次的標準。今天的大鐵鍋燴菜的食材基本都是提前加工好的熟食品,這樣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多少及時調整,以免造成浪費現象。 開飯了村民很自覺的散坐在地坑上邊。 黃師傅的紅白事餐飲一條龍服務很全面,事主只需要說明吃飯的標準,他就會按照要求準備好一切,從餐飲用的菜棚桌椅凳子,到飯菜材料,包括酒水飲料一應俱全,甚至還有服務員,這些為村民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省去很多麻煩。 給村民上完飯黃師傅和妻子才開始吃飯 黃師傅18歲就開始學廚師,技術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以前給別人干過他也開過飯店,后來看準了紅白事的一條龍餐飲這個生意,就轉向了這里,把服務范圍選擇在了黃河兩岸的農村,腳踏實地,誠信經營,才經營出了一片天地,10多年來得到了兩岸村民的認可,他很珍惜自己的事業,每次都是飯菜質量和服務第一,成本價格第二,所以生意很多,就是這樣年收入都過40萬元。 地坑上的紙盒 黃師傅說自己就是個老實巴交的平陸農民,從來不會花言巧語,只知道厚道做人,飯菜這東西很現實,你一次出點問題,下次就不會有人再請你服務了,特別是身在異鄉,更要講誠信,能在這里立足10多年,靠的就是誠信經營和周到服務。吃完早飯村子里開始發落老人了,中午飯便沒有了,等到我們從地里回來,黃師傅已經撤離了這里,遠處的地坑上邊只留下了4個紙餐盒,也許他腳步匆匆的又趕到另一戶過事人家去了。各位,您那邊的農村過事也是這樣的標準嗎?【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