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前,即1916年3月12日,沙俄陸軍司令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阿列克謝耶夫(1856~1918)簽署第329號命令。
這是第1戰斗航空團第19中隊飛行員巴申斯基和古伯的座機,1916年9月,他們在盧茨克地區駕駛這架戰斗機擊落了一架德軍飛機。 機尾上的骷髏是該中隊的標志。 上圖,紐波特-11戰斗機,上翼頂部固定一挺劉易斯機槍,該機是1916年沙俄空軍從法國進口的。 下圖,1917年夏,來自第7戰斗航空團的波蘭飛行員多納特·馬基永克(Donat Makiyonk)駕駛的紐波特-17戰斗機,機尾的貓頭鷹是這名飛行員的個人標志。二月革命后,機身側面增加了一個畫像,手持長劍的女人,旁邊有一面代表革命的紅旗。馬基永克擊落了8架敵機(4架個人擊落,4架合作擊落)。十月革命后,馬基永克移居波蘭,1920年,他指揮第3戰斗機中隊與蘇俄作戰。 上圖,1916年第19中隊的伊萬·斯米爾諾夫(Ivan Smirnov)駕駛的Moran-N戰斗機,他在一戰中擊落9架敵機(3架個人擊落,6架合作擊落)。十月革命后,他移居外國。 中圖,鮑里斯·胡貝爾(Boris Huber)駕駛的紐波特-17戰斗機,1917年秋他開始領導第19中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胡貝爾擊落了1架德國飛機,1918年他加入了烏克蘭加利西亞軍隊。1919年,他在一次演習中因炸彈意外爆炸而喪生。 下圖,第1戰斗航空團第4中隊的澤貝列維奇(Zembelevich)的SPAD S.VII戰斗機。機輪和方向舵上的“伯利恒之星”是該中隊1917年開始使用的標志。1918年,澤貝列維奇加入波蘭空軍。 106年前沙俄發動“閃電戰”以慘敗告終 第二集團軍司令絕望自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