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標題,很多朋友可能還不知道江米棍是啥,尤其是零零后或者生活在大城市的朋友們。也不怪,但是一放上圖片,肯定會勾起不少人的回憶。上圖: 
不要告訴我,你小時候沒有這么玩過(記得小時候這么套在手指上,感覺像清宮戲里面指甲一樣,邊玩邊吃): 
這種零食常見的叫法是米通或者江米棍兒,還有泡泡果、氣糖棍兒、麻通、米炮兒、沖管糖、康樂果、拐棍塘、膨香酥、泡梗兒、胖筒、糖杠、米卷兒……要認真起來,還能列出個十幾個、幾十個沒問題。還有的地方叫拐棍糖。 以前小時候,做江米棍的一般出現在天冷的時候,快到過年的時候達到最盛,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老頭兒騎著三輪車拉著“拖拉機頭”,走街串巷。“突,突,突”的聲音響起來了,離過年就不遠了,離放假也就不遠了…… 首先要清楚一點,其實我們很關注拖拉機頭部分,無非是它比較大,而且聲音響。其實,拖拉機頭只是充當一個動力源的角色(一般使用6-8馬力的柴油機)。通過柴油機轉動,帶動皮帶轉動,從而帶動偏心輪轉動,使膨化機工作。不使用拖拉機頭(柴油機),使用電動機也是可以的。比如現在生產的很多機器,都配備4KW的電動機,如圖:
 對于生產的主體部分,我們通常叫它膨化機(食品膨化機、大米膨化機、玉米膨化機等等)。如圖所示,是其基本結構:

下次再遇到,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往往會將膨脹劑固定在柴油機上,有時候只顧著看拖拉機頭,忽略了膨脹機。 物理過程和原理 
食品膨化機的工作原理其實也比較簡單,是利用機械能轉熱能來提供動能的。通常是利用食品膨化機的不等距非標準螺旋系統(上圖)的擠壓推進,物料中的氣體被排出,并迅速被物料填充,物料受剪切力作用而產生回流,使機膛內的壓力增大,之后同時機械能通過物料在膛內的磨擦作用而轉化為熱能,使物料成為具有流動性質的膠凝狀態。 
物料被擠壓到出口時壓力由高壓瞬間變為常壓,由高溫瞬間變為常溫,造成水分迅速地從組織結構中蒸發出來,隨著摞旋與機膛間的磨擦使物料充分混合、擠壓、加熱、膠合、糊化而產生組織變化,原有的結 構受到破壞,使其內部形成無數微孔結構,再通過切割裝置,切割冷卻即膨化食品就成形了。  食品膨化機的均化作用改變無吸引力的原料的結構而使其變成更能被接受的形式,在膨化處理過程中,各種膨化機有多種多樣的螺桿可供選擇,可以使擠壓機產生期望中的混合量,在食品膨化處理過程中,原料可用膨化技術進行巴斯德式殺菌或滅菌。這樣看膨化過程還可以殺菌消毒喲~
原理相似的爆米花 其實,從物理原理上來講,和江米棍最后膨脹原理相同的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爆米花。 給密閉的爆米花機加熱時,鐵罐內的空氣和大米也逐漸被加熱,同時,貯存在米里的水分也逐漸蒸發出來,聚集在鐵罐內,密封罐里的氣壓就逐漸增大。隨著罐內溫度的不斷升高,罐內氣壓也越來越大,這種高氣壓阻止了米中水分的繼續蒸發,使殘存在米中的水分也逐漸升溫、升壓,一個個米粒就像憋足了氣的小氣球,知識因為受到罐內壓強的約束,才沒有爆開。當罐內氣壓升高到2~3個大氣壓的時候(此時看鐵罐一端安全的氣壓表),便停止對鐵罐的加熱。然后打開蓋子,米粒進入罐子外氣壓較低的環境中,米粒中的高溫高壓水分和氣體,便會急速膨脹,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使米粒迅速脹大,就成了爆米花。

后記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上升,可以選擇的零食種類不斷豐富,現在在街頭巷尾已經很少能看到拖拉機頭制作江米棍或者老式爆米花的場景了。但是,我們依然會想起小時候,一到天冷起來,就思念爆米花、江米棍的日子,雖然那時候物質相對匱乏些,但是得到一點點都會那么的滿足……
如果您喜歡“杠精學物理”,歡迎您分享轉發~
|